中国绵阳新闻网讯 因修建九绵高速公路而进行抢救性挖掘的江油60多座东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崖墓,近日发掘工作接近尾声。

将近三个月的艰苦挖掘,出土了大批文物,其中汉砖就达上千块。这些砌在墓室四周及墓门口的汉砖,描绘的是古人生活与心灵的图式,模刻的是与先人对话的路径,承载的是对逝去生命的祈祷和祝福,昭示着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心灵手巧。

记者看到,这些汉砖大小基本相同,长约35厘米,宽约25厘米,厚约10厘米,灰色,有些像现在的水泥砖。有一面刻有雕饰,大多是几何纹,包罗万象,繁复美观,线条灵活,有些汉砖还上了青釉。因受当时炼制技术的限制,汉砖的硬度比不上今天的青砖和红砖。

“此次抢救性发掘出土的汉砖,其几何纹有100多种式样。如:回纹、太阳纹、鱼形纹、欹斜纹、乳突纹、十字纹、米格纹、平行直线、菱形方格纹、天圆地方钱币纹、十字折线乳钉纹……”考古队员卿刚说,这批汉砖纹式丰富多样,变化多端,显得生机盎然,浑厚纯朴,带着浓郁的浪漫色彩。如鱼形图案,在当时是极为流行的,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祈望。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种汉砖在结构中似乎已经知道应用物理学上圆柱中空的道理,足见古人的聪明才智。

自东汉至今已近两千年,虽历风雨沉沦,沧桑变幻,但汉砖坚硬若石,砖块无损完整,砖色明晰未变。更为特别的是,它依据汉墓的底、壁、拱等用途制作出方形、矩形、条形、梯形、楔形等,或上薄下厚,或下削上丰的各种型制。这种适合不同需要的各类型砖,是经能工巧匠们的精心设计、制模、造作、压坯、阴干等工序流程,再入窑烧制而成。它凝聚着古代技艺师们的劳动结晶和成果。

这一块块汉砖,就像一幅满含灵性的画,一曲凝固却酣畅流转的音乐,一首古韵十足祈愿美好未来的诗,以独特隽永的形式,以寓意、象征、假借等含蓄比喻的手法,表达人们的理想和向往。

据介绍,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崖墓是四川盆地周边最普遍的安葬形式。那时的人们“视死入生,阴宅若阳”,追求天人合一,人神相融,所以在墓室四周砌以各种文饰的汉砖,使其环壁,构成某种图案,从中折射出当时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的世间风貌和审美格局。汉砖刻作手法,既有刻膜印迹翻制,又有阴线阳线雕刻,还有浮雕加线刻,粗犷流畅而又美观,堪称艺术史上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物。

据悉,这批抢救性挖掘的崖墓群分为南北两个区域,九绵高速公路穿越这两个区域,中间以高架桥横跨绵江快速通道。5月12日,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绵阳博物馆、绵阳市考古研究所、江油市文物管理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正式进场时,清点出比较明显的崖墓有40多座,可在实际挖掘中,一些表征不明显或因地质灾害被夷为平地的崖墓也被陆续发现。目前挖掘的崖墓已超过60座。东汉及三国时期的崖墓,其圹砖,大多使用汉砖。(梁柱生 绵阳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明霞 文/图)

编辑:蒋小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