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綿陽新聞網訊 因修建九綿高速公路而進行搶救性挖掘的江油60多座東漢至南北朝時期的崖墓,近日發掘工作接近尾聲。

將近三個月的艱苦挖掘,出土了大批文物,其中漢磚就達上千塊。這些砌在墓室四周及墓門口的漢磚,描繪的是古人生活與心靈的圖式,模刻的是與先人對話的路徑,承載的是對逝去生命的祈禱和祝福,昭示着古人的聰明才智和心靈手巧。

記者看到,這些漢磚大小基本相同,長約35釐米,寬約25釐米,厚約10釐米,灰色,有些像現在的水泥磚。有一面刻有雕飾,大多是幾何紋,包羅萬象,繁複美觀,線條靈活,有些漢磚還上了青釉。因受當時煉製技術的限制,漢磚的硬度比不上今天的青磚和紅磚。

“此次搶救性發掘出土的漢磚,其幾何紋有100多種式樣。如:回紋、太陽紋、魚形紋、欹斜紋、乳突紋、十字紋、米格紋、平行直線、菱形方格紋、天圓地方錢幣紋、十字折線乳釘紋……”考古隊員卿剛說,這批漢磚紋式豐富多樣,變化多端,顯得生機盎然,渾厚純樸,帶着濃郁的浪漫色彩。如魚形圖案,在當時是極爲流行的,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祈望。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種漢磚在結構中似乎已經知道應用物理學上圓柱中空的道理,足見古人的聰明才智。

自東漢至今已近兩千年,雖歷風雨沉淪,滄桑變幻,但漢磚堅硬若石,磚塊無損完整,磚色明晰未變。更爲特別的是,它依據漢墓的底、壁、拱等用途製作出方形、矩形、條形、梯形、楔形等,或上薄下厚,或下削上豐的各種型制。這種適合不同需要的各類型磚,是經能工巧匠們的精心設計、制模、造作、壓坯、陰乾等工序流程,再入窯燒製而成。它凝聚着古代技藝師們的勞動結晶和成果。

這一塊塊漢磚,就像一幅滿含靈性的畫,一曲凝固卻酣暢流轉的音樂,一首古韻十足祈願美好未來的詩,以獨特雋永的形式,以寓意、象徵、假借等含蓄比喻的手法,表達人們的理想和嚮往。

據介紹,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崖墓是四川盆地周邊最普遍的安葬形式。那時的人們“視死入生,陰宅若陽”,追求天人合一,人神相融,所以在墓室四周砌以各種文飾的漢磚,使其環壁,構成某種圖案,從中折射出當時政治、經濟、社會、思想、文化的世間風貌和審美格局。漢磚刻作手法,既有刻膜印跡翻制,又有陰線陽線雕刻,還有浮雕加線刻,粗獷流暢而又美觀,堪稱藝術史上的瑰寶,也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珍物。

據悉,這批搶救性挖掘的崖墓羣分爲南北兩個區域,九綿高速公路穿越這兩個區域,中間以高架橋橫跨綿江快速通道。5月12日,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綿陽博物館、綿陽市考古研究所、江油市文物管理所組成的聯合考古隊正式進場時,清點出比較明顯的崖墓有40多座,可在實際挖掘中,一些表徵不明顯或因地質災害被夷爲平地的崖墓也被陸續發現。目前挖掘的崖墓已超過60座。東漢及三國時期的崖墓,其壙磚,大多使用漢磚。(樑柱生 綿陽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田明霞 文/圖)

編輯:蔣小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