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他乡变故乡!惠州这些移民村的生活,原来是这样的…

为支持新丰江水库建设,

10.6万名新丰江库区的村民

为国家舍小家,扶老携幼,

于1958年离开祖居的家乡,

其中4万多人迁到惠州居住。

一直以来,

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及移民部门

高度重视新丰江水库移民工作,

扎实抓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

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逐步使移民村组建设成为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

今年,是新丰江水库建库60周年,

日前,

记者专程到惠城区、博罗县

其中4个新丰江水库移民安置地,

了解移民的生活情况。

博罗县龙溪街道岐岗村 村民齐心协力建成远近闻名“木材村”

博罗县龙溪街道岐岗村,村民都是新丰江水库移民。82岁的谢观山记得很清楚,当年他一家来到龙溪时,居住的是简单搭建的房屋,需要走很远挑水、割柴草,这让他们特别不习惯。

凭着客家人坚韧的拼搏精神,当年岐岗的两个生产队齐心合力,建起了两座相邻的大型客家围垅屋。几年后,村民们搬进了围垅屋居住,靠耕种800亩地过日子。2008年,岐岗村的村民搬进了由政府统一规划、资助修建的两层小洋楼。岐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惠全说,还要再建一栋高层住宅楼给村民住,让村民也享受高楼电梯的城里人生活。

在岐岗村,建有一个“新丰江移民历史文化展览馆”,这是我省首个新丰江移民历史文化展馆。在这里,可以看到当年新丰江移民曾经居住的房屋模样,还能看到他们曾经用过的劳作和生活用品:云鼎、鱼篓、犁耙、谷磨……一件件移民肩挑手扛从老家带到新家的物品,展现了他们的习俗、搬迁历程及创业历程。

在陌生的土地上重新创业,岐岗村村民一步一步走过贫困,走向富裕。如今,岐岗村以传统的木材加工业成为远近闻名的“木材村”,引进了10多家企业,带动了集体经济发展,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

岐岗村整齐的村民住宅楼。 博罗县罗阳街道新村 村子像花园,房子越修越大越多

住宅区树木葱茏,文化广场设有凉亭、走廊、篮球场,还有一条亲水栈道,宛如一个高档住宅区。这里是新丰江水库移民迁居的地方之一——— 博罗县罗阳街道新村村。

“搬到这里后,我就在博罗一所学校插班上学,同学对我很好。”今年74岁的村民胡松兴清楚地记得↓↓↓

● 当年跟着父母一起从河源回龙镇古岭乡移民到这里时,他才14岁。

● 初到博罗,一家4口就住在一间简易房里,1961年每人又分到12平方米的瓦房。

● 1974年,胡松兴一家拿着国家补助的建房资金,修建了4间瓦房。

● 随着家里成员的增多,家里的房子越修越大越多。当年的4口人,如今已变成20多口人。 逢年过节,一大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别提多热闹了。

● 因祖墓在新丰江水库蓄水线之上,每年,村民都会返乡祭祖,让新一代的村民不要忘记祖先。

近年来,新村村的经济发展很好,村民全都住上了楼房,人均收入13712元。在政府的支持下,村子走向“花园化”,不仅拥有完善的文体活动中心,还有了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文体活动设施。新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建东说,各级移民办对新村村的建设支持很大,村里的基础设施都由移民办出资修建。

罗阳街道新村村文化广场。图片来源: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惠城区小金口街道红旗村民小组 从村民到居民,麒麟舞薪火相传

含饴弄孙、喝茶聊天、闲暇散步,这是惠城区小金口街道乌石村红旗村民小组村民叶添发每天闲情逸致的生活写照。叶添发今年66岁,脸色红润,说话中气十足。“我们这一代的移民现在都是这样的生活,辛苦了几十年,现在要享受生活啦!”叶添发笑眯眯地说。

1958年,叶添发跟着父母先移民到当时的河源县义合公社,1968年又移民到了小金口。当时的移民有141人,靠耕种200多亩地生活。改革开放后,村民开始外出做生意。到了1993年,村民基本都洗脚上田,进入了居民生活节奏。

如今,整个红旗村民小组新建5层以上楼房有80多栋,还有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移民家庭每个月的门店和房租收入超过万元。村集体出租的厂房等收入也有110多万元,整个村子面貌焕然一新。

让村民津津乐道的,还有从家乡传承下来的舞麒麟技艺。↓↓↓

●当年,村民带着“麒麟”离开家乡。

●1978年春节,红旗村民小组舞麒麟重出江湖。

●2005年,惠州水库移民管理部门推荐红旗村民小组麒麟瑞狮队参加广东省首届泛珠三角民间艺术节,村民叶扦养和队员们排演了一出《沙仙戏麒麟》,获得了银牌。

●从此,麒麟瑞狮队名气越来越大,还参加了广东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开幕式前展演、上海世博会“广东文化周”展演、第16届亚运会圣火惠州站传递活动文体表演……

●如今,逢年过节、家有喜事,村民都喜欢邀请麒麟瑞狮队来舞一番,村子里常常洋溢着祥和热闹的气氛。

乌石村红旗村民小组文化广场一角。图片来源: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惠城区小金口街道叶屋村民小组 重视教育,考上重点本科院校奖励2万元

宽阔的村道,超市、饭店、娱乐场所样样齐全,小金口街道九龙村叶屋村民小组已是城镇的模样。

1972年出生的叶屋村民小组村干部叶新民告诉记者↓↓↓

●他从父辈口中得知,当年他们移民到此地不久,原来搭建的房屋在村民做饭时不小心被烧毁,当地村民捐衣赠物助他们渡过难关。

●1970年,当地移民办帮村民修建好了瓦房。

●1994年,移民又搬进了新建的楼房。

●2005年,叶屋村民小组的住房改造全部完成,新建楼房79栋,每家每户都有门店和楼房出租,村民有了长远稳定的收入。

●这个人口只有160多人的村子,村民小组集体收入每年就有140多万元,集体分红每月每人有500元。村民的年人均收入,已超过当地平均水平。

叶屋村民小组村民在家门口聊天。 《惠州日报》记者郑国瑞 摄

除了重视经济发展外,村里还很重视教育,鼓励村民努力学习。从1991年起,对考上大学的学子发放奖学金,从原来奖励2000元,到如今奖励5000元,考上重点本科院校奖励2万元。今年,村里一名考上中山大学的学生,获得了奖学金2万元。

新丰江水库

新丰江水库是华南第一大人工湖,位于河源市东源县内。1958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工程新丰江水电站建设,拦截东江最大支流——— 新丰江,由此形成水域面积370平方公里、库容139亿立方米的新丰江水库。当初,为了新丰江水库建设,新丰江沿岸8个公社11个圩镇389个村庄12000公顷农田被淹,10.6万库区人民迁移。1995年新丰江水库旅游开发,又名万绿湖。

来源:惠州日报

采写:朱如丹

编辑:严东东

转载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