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太宰治,大家的第一反应应该就是“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并不是这句话的原创者,放到现在来说这句话是他”抄袭“来的,并且拒绝承认。是不是感觉有些无赖的意味呢?读书带来的改变不是立竿见影,而是潜移默化,深入骨髓。记住的变成了知识,忘记的成为了你的气质。

太宰治是日本“无赖派”的代表作家,但是这个无赖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认识的无赖。无赖派,是在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的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八年之间活跃于日本文坛的一个重要作家流派。这一派的作家没有像其它派别的作家那样组成文艺团体或出同人杂志,在社会秩序混乱和价值体系崩溃的战后那个特殊年代,他们的作品风格正好呈现出相同的特征和倾向,才被日本评论界和文学界统一冠上了无赖派的头衔。

他们有着反抗权威的意识,对生活采取自嘲和自虐的态度,专写病态和阴郁的东西,具有颓废倾向。作品多描写战后日本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生活的无奈与虚无,来表达整个日本的精神状态。

1909年太宰治出生于日本津轻地区的一个地主家庭,是一个实打实的“富二代”。从小被保姆照顾长大,在加上幼年时期两个哥哥先后夭折,太宰治从小性格就十分敏感细腻,这与他成年之后连续五次选择自杀也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自杀中的“无赖”

提起太宰治,必不可免的会提到他传奇的五次自杀。三次服药,都因剂量不足被救起。一次上吊,戏剧性的绳子自己断开了。最后一次与他的情人捆绑在一次投河,终于完成了“死”的心愿。

回看他每次选择自杀的原因似乎都有些荒唐,为了像偶像学习、因为考试挂科、因为妻子不贞、厌倦了写作……不管哪个原因,听起来都十分的荒唐。唯一可以说的通的理由就是他内心的空虚,他那种无法接受现实与理想差别的痛苦。与其说他是在自杀,倒不如说他是在“求生”,求一种与现在生活截然不同的生。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理解他们为何会如此轻视生命?我们觉得死了,一切就都完了,一切以生为先。而在那个年代的日本人似乎是恰恰相反的,在那样是条件下他们活着看不到一丝希望,周围充斥的是压抑与黑暗,一切都是灰沉沉的,死似乎显得更具体明了。

太宰治曾经说过:既然活在这世上,便怎么也免不了要向谁卑躬屈膝,继而一步一步,压榨他人辛苦攀爬,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为了避免这种痛苦,他选择了自杀。

太宰治的五次自杀,是他的另一部作品,是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的他的“无赖”属性。或许你会为太宰治的去世而感到惋惜,但我相信他本人是十分满意的。因为他终于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他对于自己所渴望的执念的追求。

作品中的“无赖”

太宰治最负盛名的几部作品均创作于他写作生涯的后期。在他经历了一次有一次失败的爱情、失败的自杀之后。无一例外的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总是有着颓废的形象及自我毁灭的精神,常常被认为是他自身形象的的写照。

被认为是他人生注解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就是他写给《二十世纪旗手》的小说的副标题是,这也是他极尽全力的展示无奈与空虚的呐喊。再如他的代表作《人间失格》,开头便写道:“我这一生,尽是可耻之事。”

并且《人间失格》一书,直接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记叙。借我之口介绍了一位胆小懦弱的主人公叶藏,讲述了他幼年、青年和壮年的经历,小说中他为了逃避这个世界而终日放浪形骸,通过酒精、药物、女人来麻痹自己,最终一步一步走向丧失为人资格的自我毁灭之路。这样的人生旅程又何尝不是太宰治自我的写照呢?

最后引用太宰治《斜阳》的一段文字来总结他“无赖”的一生:

我伪装成骗子,人们就说我是个骗子。我充阔,人人以为我是阔佬。我故作冷淡,人人说我是个无情的家伙。然而,当我真的痛苦万分,不由得呻吟时,人人却认为我在无病呻吟。我想和那些不愿受人尊敬的人同行。不过,那么好的人可不愿与我为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