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議事廳103

文/薛江華 戶治國 賴南輝

爲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破解職業教育在管理體制、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的難題,推進校企精準對接、精準育人,今年5月至7月,省政協科教衛體委員會組成以省政協副主席劉日知、張嘉極爲顧問,科教衛體委員會主任郭俊爲組長的專題調研組,就“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推進校企精準對接與精準育人”專題開展調研。

調研組深入中山、清遠、雲浮等市實地調研後發現,廣東目前存在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面臨管理體制不順、基礎能力不強、政策體系不完善、師資隊伍偏弱、重普教輕職教等問題。爲此,調研組提出了進一步做好頂層設計,加強政策的協調性和系統性;強力推進管理體制改革,充分釋放制度紅利等建議。

現狀: 廣東職業教育規模位列全國第一

廣東是職業教育大省。到2017年年底,廣東擁有87所高職院校,在校生82萬人;621所中職學校(其中技工學校162所),在校生154.8萬人(其中技工學校在校生55.4萬人)。職業教育規模位列全國第一。廣東發達的產業集羣和豐富的職業教育資源爲深化產教融合、推進校企精準對接與精準育人提供了動力和基礎。

政協調研組發現,儘管廣東各地各職業院校創新舉措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滿足行業企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但目前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在結構、質量、水平上仍不能完全相互適應,阻礙了產教融合深入推進。

首先是管理體制不順,影響了產教融合的資源投入。中職學校和技工學校同屬中等職業教育,但在管理體制上分屬於教育部門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由於多頭管理,使得中職學校和技工學校在設置條件、學籍管理、師資配備、教學實施等方面各有標準,存在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等問題。特別是在財政投入不足的地方,此問題尤爲突出。例如,雲浮市中專學校和雲浮市高級技工學校是兩所相鄰的市屬學校,因分屬不同部門管理而無法共用操場和食堂,更不能共享師資,即使在專業設置重複率達90%以上的情況下,也不能集約使用實訓耗材、設備和場地。

此外,還存在基礎能力不強、政策體系不完善、師資隊伍偏弱,滿足不了企業技術要求等問題。

建議

進一步做好頂層設計,加強政策的協調性和系統性

爲了更好地發展廣東的職業教育,破解阻礙發展的難題。政協調研組建議,貫徹落實《廣東省職業教育條例》。該條例於今年9月1日施行,從法規層面明確了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在發展職業教育過程中的責、權、利,各地應制定配套的實施辦法,嚴格執法,將條例精神落細、落小、落實、落地,形成政府高度重視、企業深度參與、羣衆廣泛認可的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環境。

儘快制定提升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劃和相關政策。爲更好地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廣東應針對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面臨的主要問題,出臺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推動職業教育提升發展的政策措施,務求對症下藥,取得實效,破解制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體制機制障礙。鼓勵有關高職院校通過校區土地置換、爭取行業企業投入等方式,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針對混合所有制等校企在資源整合配置、共建共享等方面的問題,出臺明確的政策指引,爲學校開展校企合作解除後顧之憂。完善績效工資制度,進一步調動教師參與社會服務的積極性。

建議

加大財政保障力度,提升職業教育基礎能力

調研組建議完善經費穩定投入機制。組織專項檢查,督促各地落實好職業院校生均經費標準或公用經費標準,改善職業院校基本辦學條件。全面落實公辦職業院校生均綜合定額撥款制度,爭取到2021年省屬和珠三角地區公辦中職學校(含技工學校)生均撥款基準定額不低於5000元,公辦高職院校生均撥款基準定額不低於區域本科高校的80%,並對粵東西北地區職業院校給予特殊照顧,加大支持力度,實現全省職業院校辦學標準基本達標。

加大對產教融合的政策和財稅支持。對校企合作成效顯著、被認定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型企業,授予相應的榮譽稱號,使其可依法享受政策和稅收優惠。除國家另有規定外,對於企業在開展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過程中產生的教育經費支出,凡不超過職工工資薪金總額2.5%的部分,應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鑑於現代學徒制模式培養的學生教學成本較高,財政生均撥款標準可上浮20%以上。參照江蘇省的做法,對開展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的企業,根據不同職業(工種)的培訓成本,給予每人每年適當的培訓補助。

建議

打造高水平“雙師型”教師隊伍

調研組還建議充分發揮廣東技術師範大學等在培養職業院校教師隊伍方面的重要作用,擴大職業教育領域碩士培養試點規模。支持粵東西北地區與廣東技術師範大學等通過定向培養、委託培養等多種方式,提高職業院校教師隊伍素質。

支持職業院校面向社會和企業自主招聘在職或退休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完善師資培訓制度。嚴格執行專業教師到企業實習和接受培訓的制度。支持職業院校與大中型企業合作建設“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落實教育部等七部委聯合印發的《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規定》關於“專業教師每5年企業實踐時間累計不少於6個月”的要求,支持職業院校設立特設崗位,引進產業教師(導師)。

建議

強力推進管理體制改革,充分釋放制度紅利

調研組還建議,參照上海市的做法,在省級層面成立統一的職業教育管理機構,或把職業教育的管理職能歸口一個部門,以利於統籌職業教育發展,實現職前教育、職後培訓與職業資格認證(包括技能鑑定、職業資格制定、證書管理等)一體化管理。

推動技師學院轉設爲高職院校。各地政府應主動創造條件,根據高等學校設置規定,推動技師學院按程序納入高等學校序列,使其成爲培養具有專科層次學歷高級工以上技能人才的重要陣地,爲廣東省增加高等教育資源、提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及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能力提供支撐。

建議

拓寬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通道和發展空間

調研組建議加快探索建立具有職業教育特點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制度,繼續完善“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相銜接的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標準體系,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高技術技能人才的一體化培養質量。

在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階段推行職業啓蒙教育,在高中教育階段加大普職課程互通互認改革力度。建立中職學校特級教師制度,落實中職學校正高職稱制度。拓展高技術技能人才職業發展空間,完善高技術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待遇相當的政策,在政策上明確中級工、高級工、技師與中專、大專和本科學歷人員同等對待。

加強實習實訓平臺和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建設。支持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站和技術工作站,對於達到省標準的,由省通過就業促進類資金給予一次性補助;對經認定達到國家標準並經國家備案的,在中央補助的基礎上,由省通過促進就業類資金再給予一次性補助。推進粵港澳職業院校聯合辦學。開展職業院校學生跨區域實習就業,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作者:薛江華 戶治國 賴南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