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认为,未来几年调味品行业整体增速能够维持在5-10%之间。

一方面,城镇化发展推动餐饮行业持续扩容,而餐饮渠道调味品使用量是家庭烹饪使用量的1.6倍,能为调味品行业每年贡献5%以上量的增速;

另一方面,价格提升与产品结构升级平均每年贡献2%左右的价格弹性。

1

餐饮行业:外出就餐比例提升,餐饮回暖复苏助提

作为调味品销售主力渠道,餐饮行业的持续稳步扩张是调味品行业长期发展的不竭动力,餐饮行业每年保持双位数增长的情况下,调味品消费量更大的餐饮渠道占比会快速提升,这是未来调味品行业量增的最主要来源。

调味品的发展与餐饮行业兴衰息息相关,回顾历史发展,两者过去几年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同步。其中,餐饮行业经历13年反腐调整,限额以上餐饮行业出现断崖式下跌,但是大众消费的逐步崛起,推动餐饮行业稳步向上恢复,整个餐饮行业过去几年基本都保持双位数增速,预计未来仍能持续。

2017年,中国餐饮行业社会零售总额达到39644万亿元,增长10.7%,而且今年上半年也维持在9.9%的增速水平。同时,限额以上规模餐饮行业2013年因反腐导致需求减少,增速下滑明显。但是,伴随大众消费崛起,限额以上规模餐饮行业增速已经恢复至7%左右。

相比较而言,餐饮渠道调味品使用量是家庭烹饪使用量的1.6倍,更多居民家庭消费向餐饮消费转化将推动调味品销量持续稳步提升。根据统计,城镇地区居民平均每周外出就餐次数是农村地区的2-3倍。而在过去十多年间,国内城镇化率基本保持每年增加1-2%,相应可以带来外出就餐比例的持续提升。

2

企业有定价权,调味品价格相比成本更快提升

提价能力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调味品消费支出占居民整体消费支出比例非常低,2012年仅占0.35%。二是,居民购买频次低,一般1-2个月购买一次酱油、食醋等产品,对价格的记忆感较弱。这两大消费属性使得调味品提价理论上成立。一般而言,酱油等品类2-3年会有一轮相对较大规模的提价活动,叠加产品升级影响,平均每年行业价格贡献大概在2%左右。

历史数据来看,调味品提价在实际生活中完全成立,而且能够帮助企业覆盖成本上涨。1995-2015年,绝对多数时间内调味品CPI指数都要超过整体CPI指数,这说明调味品价格上涨幅度更高,超过一般产品价格涨幅。

2017年初以来,许多调味品企业就开始了新一轮的提价潮。酱油方面,2017年初龙头海天、中炬高新厨邦系列产品提价幅度大概在4-5%。

同时,涪陵榨菜2016年7月,2017年2月连续两次发布提价公告,对多个主力产品进行提价,幅度高达15-17%。2016年6月,恒顺醋业公告对主营经典醋系列提价9%左右。

整体来看,这些公司提价基本都能覆盖成本上涨,且能实现毛利率向上提升。此外,以海天味业为例,2010-2017年酱油吨价已经从4249元/吨提升至5400元/吨,平均每年提升3.5%。

3

产品结构升级,中高端、功能型调味品引领潮流

整个快消品行业来看,消费升级正推动行业整体价格水平上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品牌意识,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品高端化趋势明显。尼尔森数据显示,快消品中前30大品类中平价指数市场份额在2015年下半年首次超过廉价指数,贵价指数市场份额在去年首次超过50%。

参照日本集中度提升历程,以及国内消费趋势,未来国内调味品结构升级也非常明显:

第一,居民人均收入提升,对健康日益重视,而产品口碑好,质量高的品牌产品成为首选,区域小型企业因投入不足,也难以打破地域隔阂,成为全国性品牌蚕食对象。

第二,餐饮行业不断向规划化、健康化发展,倒闭上游食材提供商变革。

例如,前几年被曝光的地沟油事件等已让餐饮企业开始反思,日益注重食材采购,调味品作为调味主要成分,尤为重要。

此外,复合功能型调味品备受追捧。据此,我们看好未来调味品向中高端化方向升级,且复合功能型调味品发展机会大。

除了我们广泛所熟知的酱醋产品以外,蚝油、酱类等功能型调味品渗透率相对较低。

以中小城市居民不同调味品购买情况来看,酱油、鸡精等购买量最大,而蚝油最低。

由于国内蚝油市场规模小,规模企业少,龙头公司海天味业蚝油发展速度基本上可以代表行业水平。2009-2017年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22%,明显高于酱油、鸡精鸡粉等其他品类发展速度。

除了品类之间升级发展以外,规模庞大的传统酱醋产品内部结构也存在明显的升级趋势。

以酱油为例,2012年高端酱油花费金额增长率高于整体酱油市场37%;2012年高端酱油渗透率提升幅度相比整体酱油29%。根据Kantar分析,2012年调味品价格提升25%的贡献就来自于产品结构升级,而酱油价格提升34%的贡献来自于产品升级,这说明酱油相比整个调味品行业高端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本文来源:方正证券)若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