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及,即使是很多接觸過烘焙的人也會有所有疑惑的:究竟應該如何判斷“一爆點”。一爆發生在烘焙溫度約在180–205°C 的時候(測溫點不同,不同機型的偏差會很大),聲音比較大,聽起來有點像在爆米花。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咖啡工房

烘焙,是一種加熱豆子的過程,未經烘焙的生豆,聞起來只有一點點青草味和些微果香,嚐起來則幾乎沒有味道。烘焙藉由加熱過程,引發豆子內部產生一連串複雜的化學變化,進而釋放出原本被鎖在生豆裏的各種風味表現。

關於咖啡烘焙的重要性,有一個說法是:“咖啡的味道,六成決定於生豆、三成決定於烘焙、一成決定於衝煮端。”;小編則是認爲如果咖啡生豆本質夠好,烘豆師就會想要保留更多原產地的風土層次,所以越是要貼近產區風味,又要兼顧烘焙師的烘焙風格特色,是不容易的。

聽過、接觸過咖啡烘焙的人,應該對於一些專業名詞不算陌生,例如“一爆”、“二爆”。但是,究竟什麼是“一爆”?什麼是“二爆”?這兩者有什麼區別?以及,即使是很多接觸過烘焙的人也會有所有疑惑的:究竟應該如何判斷“一爆點”?

【咖啡烘焙】什麼是“一爆”、“二爆”?如何判斷“一爆點”?

烘焙時的響聲

如果你去的咖啡店裏,剛好有一臺烘豆機,那麼,你很容易有機會聽到豆子在烘焙時,發出嗶嗶啵啵的聲音。咖啡豆在受熱時,會有兩次發出響聲的機會,分別稱爲“一爆”與“二爆”(First Crack and Second Crack)。

一爆 First Crack

這是因爲熱度,讓豆子內部產生大量的氣體與水蒸氣,當內部壓力撐不住的時候,就讓豆子的體積膨脹,接着爆裂。一爆發生在烘焙溫度約在180–205°C 的時候(測溫點不同,不同機型的偏差會很大),聲音比較大,聽起來有點像在爆米花。

二爆 Second Crack

倘若此時持續加熱,則在溫度繼續上升的同時,會聽到比較細微的,屬於二爆的聲音,烘焙溫度約在205–230°C(測溫點不同,不同機型的偏差會很大)。二爆開始後,豆子的油脂會浮出表面,也就是深焙的階段了。好奇的你,也許會想,繼續烘焙會發生什麼事呢。當然因爲碳化作用的關係,最後就燒起來了。

【咖啡烘焙】什麼是“一爆”、“二爆”?如何判斷“一爆點”?

如何確定“一爆點”?

一爆的開始是烘焙咖啡的重要控制點。從這裏開始, 味道就會迅速發展。“一爆點”的時刻就是當豆子膨脹, 發出像爆米花或乾柴斷裂這樣的聲音時。

但並不是所有的豆子都同時裂開的。一爆的情況大多先是一次零星爆裂聲, 接着是一陣令人緊張的沉默, 然後又接上一聲。但在某個時刻開始,彷彿有一顆豆子振臂一呼,頓時應者雲集,你會開始聽到連綿不斷的“噼裏啪啦”爆裂聲。那麼, 我們到底應該在什麼時候確定“一爆點”的確切時間點呢?是9:15 還是9:40?

【咖啡烘焙】什麼是“一爆”、“二爆”?如何判斷“一爆點”?

另一個讓確定“一爆點”變得非常困難的因素是背景噪音: 烘焙機運轉的噪音和豆子敲在鍋爐壁上的撞擊聲。所以實際烘焙中會很難聽清楚爆裂的聲音。

不信?來試一下聽聽下面的這段錄音。你可以看着時間記錄一下一爆點。

小編在一個烘焙論壇上看到這個“一爆聲聽力測試”,並且看到很多人評論他們聽到的“一爆點”。

【咖啡烘焙】什麼是“一爆”、“二爆”?如何判斷“一爆點”?

大約在0:15左右會有零星爆裂,我們會想“一爆終於開始了嗎?”,但很可惜,它又沉默了。後來在53秒左右又有一聲清晰的爆裂聲,但我們需要更多的爆裂聲來證明這是真正的“一爆點”。所以,大部分人會認爲“一爆點”在一分鐘左右。

有些豆子的一爆聲會特別清晰,有些豆子則會很不明顯:延遲的一爆(例如拖到13分鐘之後)會顯得一爆聲更微弱,難以辨別;低海拔、低密度的豆子一爆聲往往會很微弱。

如果聽不到“一爆”聲怎麼辦?

能不能聽到、能聽到多響的一爆聲,有時取決於烘豆機的設計構造,如果隔熱層足夠厚,在烘焙的時候聽不見一爆聲是有可能的。這個時候,通常我們就需要借住其他感官來輔助:

-> 聞,聞取樣棒裏的豆子,一爆開始的時候,會有一股子醋的味道。

-> 看,看取樣棒裏的豆子,如果你剛好抽到正在爆裂的豆子,就會看到豆子在跳來跳去。

【咖啡烘焙】什麼是“一爆”、“二爆”?如何判斷“一爆點”?

聽力設備

最後,你還可以借住一些監聽設備來截取聲音。

有些烘焙師會使用聽診器來聽,當然,聽診器只能通過空氣聽取聲音,而不能直接按在金屬或者玻璃上(因爲也會傳導其他噪音)。因此,機智的烘豆師會將聽診器接駁在取樣棒上~

【咖啡烘焙】什麼是“一爆”、“二爆”?如何判斷“一爆點”?

還有一種裝置:耳罩帶管。原理跟聽診器一樣,看起來酷多了,只是靜靜聆聽豆子爆裂聲的烘焙師,像不像是在上班摸魚呢?哈哈~

【咖啡烘焙】什麼是“一爆”、“二爆”?如何判斷“一爆點”?

【推薦閱讀】:

不同的天氣狀況對咖啡烘焙有什麼影響?

咖啡烘焙探討:“一爆”時間點把握及對咖啡風味的影響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覈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