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國際心力衰竭大會(CIHFC)暨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年會在北京隆重召開。

記者 | 孫 凡

來源 | 中國縣域衛生

“一直以來,心衰被認爲是心臟疾病的終末階段,這樣的定義往往讓醫生和患者失去了治療的信心。”中國國際心力衰竭大會主席張健教授表示,“事實上,多項臨牀實踐表明,通過標準化治療和良好管理後,大部分患者是可以擁有較高的生活品質,部分患者甚至能夠痊癒。”

2018年3月17日上午,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聯合主辦的2018中國國際心力衰竭大會(CIHFC)暨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年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開幕。

中國國際心力衰竭大會主席張健教授

本次大會由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的黃曉紅教授主持,首先由大會主席張健教授作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工作報告。

慢病管理層層設防

“今天的大會是一個重要的開端,讓我們以開放的姿態推動在心力衰竭、心血管疾病領域的預防體系建設、康復模式的探索,救治技能的培訓。疾病的防治不單是靠醫療技術上的培訓,應該是把體系建設、模式探索和技術培訓結合起來,軟硬兼施,來探索我國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整體機制。”會上,心血管疾病專家胡大一強調,“心血管疾病救治,綠色通道的建立,特別要關注縣級領域。”

中國國際心力衰竭大會主席、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張健教授表示,在我國心力衰竭是僅次於肺癌的疾病,死亡率非常高,同時複發率高需要反覆住院,是新世紀慢病防治的嚴峻挑戰。因此,形成心力衰竭預防、救治、康復的廣泛聯盟,全面防線迫在眉睫。

心衰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治療的。心衰其實是各種心臟病或者是其他原因導致心臟發生疾病的嚴重階段,而終末階段的患者僅佔5%,即使進入終末階段,通過左心輔助裝置,心臟移植等手段,也能使患者獲得新生,重新走向工作崗位。

醫生工作的目標是通過治療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同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然而面對心力衰竭這樣的疾病,複發率高使患者不得不多次住院,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而且高住院率對有限的醫療資源也是一種消耗。

全面系統的防控管理,需要減少患者反覆就醫,使疾病長期平穩在基層,甚至在家裏。 因此,面臨這一嚴峻挑戰, 想管好慢病的患者,不但要有聯防,還要層層設防,同時要重點抓住高血壓、冠心病兩種疾病的防控。

面對目前慢病的防控管理現狀,胡大一教授表示,要重新思考目前的醫學教育,職業教育,技術教育。雖然我國高校醫學系培養的醫生在醫療衛生事業上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是現在知識結構和能力建設仍很難應對慢病的防治。不能只治病,還要重預防和患者管理,這種被動的醫療思路是第一個需要扭轉的 。

其次,要做好慢病的防控和康復, 不是生物技術的單打獨鬥。隨着科技的發展,有了越來越多的藥物、醫療器械和工具,但是慢病的治療單靠生物技術效果不盡人意也消耗了大量的醫療資源。因此,非常需要醫療和非醫療措施的結合,要提倡“5大處方”:藥物處方,運動處方,營養處方,心理睡眠處方,戒菸限制處方。這其中涵蓋了生物醫學,行爲醫學,身心醫學,身心醫學,體育和醫療的融合。

第三,慢病防治需要長期的關愛,隨訪,醫患互動,指導患者自我防治的積極性,提高患者的知識和能力建設。如果只靠醫生護士的治療,沒有廣大患者、家屬積極性,慢病防治依然是非常辛苦又收效甚微的。在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可以爲相同病因的患者建立微信羣,病友之間分享慢病管理的經歷和體會,培養患者中的典型和領袖,提高患者防治積極性和互動性。與此同時,醫療機構的醫生護士也可以形成醫患互動,作做到簡介、快捷的諮詢救助。

大會現場

“心”時代的融合之路

我國有大量的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患者羣,以及日趨嚴重的社會老齡化問題,這使得我國擁有巨大的心力衰竭危險人羣。目前,我國心衰患病率估計已達1.3%,至少有1000萬心力衰竭患者。中國已經成爲世界上擁有最大心衰患者羣的國家之一。

與會領導和嘉賓對大會及心衰專委會寄予幾點期望:一是團結國內核心力量,積極推進中國心力衰竭預防、診療、院外患者管理三位一體的組織架構建設;二是要在強調骨幹培訓和進修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基層醫生的繼續教育和知識更新,推動成熟技術和治療理念的推廣使用;三是中國國際心力衰竭大會能立足國內,放眼世界,努力辦成國內頂尖,國際一流的心衰品牌學術交流平臺。

爲了有力推動我國心力衰竭事業的發展,本次大會期間還成立了國家心力衰竭醫聯體,進一步聯合全國各級醫院,優勢互補,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築心衰防線。同時,還召開了國家心血管病專業質控中心心力衰竭質控大會,在國家層面上實現心力衰竭診治的質量控制,進一步標化心衰診療流程,以數據爲導向,夯實心衰規範化診療基礎。

圍繞主題“心時代的融合之路”,本次大會共邀請國內外300多位專家學者蒞臨講學。共設立41個專題論壇、200多個論題;內容涵蓋心力衰竭、心血管急重症、心肌病、心肌炎、高血壓和冠心病;心力衰竭藥物或非藥物治療,包括起搏治療和內外科器械輔助治療。融合女性、兒科、內分泌、腫瘤心臟病、基礎和轉化、中醫學等相關學科。結合移動醫療和人工智能等新生科目。設立了歐美、亞太等聯合會場。全面展現和交流心力衰竭及相關領域的新成果、新進展與新趨勢,來自海內外3000多名心力衰竭相關學科醫師及醫學工作者出席大會。

國家心力衰竭醫聯體與會專家合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