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們繼續來讀論語第十七篇《陽貨篇》。

公山弗擾盤踞在費邑起兵叛亂,叫孔子去,孔子準備去。

子路很不高興,說:“沒有地方去就算了,爲什麼一定要去公山氏那裏呢?

孔子說:“那個叫我去的人,難道是沒有用意的嗎?如果有人用我,我就會讓周文王武王之道在東方復興呢!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

公山弗擾:季氏的家臣。

畔:通“叛”,背叛。

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爲東周乎?

徒:徒然。

魯定公八年(前502年),公山弗擾和季氏家臣陽虎一起扣留了季桓子,前來召請孔子。孔子打算利用他們和季氏的矛盾來實現自己的主張。子路對此很不理解,孔子就把自己的用意告訴了子路。這件事也反映了孔子對自己理想的執着追求。

子張向孔子問仁。孔子說:“能夠處處實行五種品德,便是仁了。

子張問:“請問是哪五種品德呢?”孔子說:“莊重、寬厚、誠實、敏捷、慈惠。莊重就不至於受到侮辱,寬厚就會得到衆人的擁護,誠實就會受到信任,敏捷就會有成績,慈惠就能夠役使別人。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爲仁矣。”

“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這一章講的是仁的五個具體方面。

今天我們讀了《論語》陽貨篇的第五章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

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爲東周乎?

第六章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爲仁矣。

“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