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作爲鐵與血的殘酷較量,從本質上講是男性的角逐,因而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戰爭讓女人走開。身處戰場風雲中的少數女性,最容易成爲關注的焦點,輿論的中心。圍繞着她們,或是出於獵奇心理,或是出於齷齪想法,可以迸發出種種荒誕不經的謠言和匪夷所思的幻想,並且廣爲流傳,幾成定論。

比如40年來坊間盛傳:在對越作戰時期,我軍曾有野戰醫院遭到越軍特工隊的突然襲擊,造成女性衛生人員的大量傷亡。

對越反擊戰著名謠言,野戰醫院遭到越軍襲擊,女兵傷亡慘重

而事實卻是,受到襲擊的是在部隊後勤梯隊編成內行動的師醫院,而不是部署在國境線以內的野戰醫院,並且整個後勤前梯隊中一名女性衛生人員也沒有,這次戰鬥發生在1979年2月18日深夜。

121師預備指揮所在李德瑞副師長和丁文奎副政委的率領下,指揮362團3營、師後勤前梯隊,跟隨362團後勤梯隊前進,於18日12時左右到達通農後,遭到兩側山上殘敵火力阻擊。在組織還擊,掩護部隊通過縣城時,整個隊伍比較擁擠、混亂,因爲362團後勤梯隊走錯路(本來應該在三岔路口往右走,向南邊的809高地前進,卻陰差陽錯地朝着左邊的路線,往河安方向去了),預指也未認真判定路線,即盲目隨362團後勤梯隊走。

對越反擊戰著名謠言,野戰醫院遭到越軍襲擊,女兵傷亡慘重

通過縣城2公里左右時,預指首長對行進路線提出了懷疑,當時一名作訓參謀並未詳細對照地圖判定站立點即輕率地說:“就是走這條路,沒錯。”部隊於是繼續前進。途中3次有人提出走錯了路,但均未被預指採納。

當日20時25分,前衛進至那黃遇到了123師偵察大隊,才得知這條路是通向河安的。預指領導當即決定,按3營(欠7連)、預指、師後勤、362團後勤、7連的序列返回通農。返回的決定,雖向各單位的主要領導作了部署,但未逐級傳達,也未組織戰鬥分隊搶佔要點實施掩護,部隊即倉促出發。

對越反擊戰著名謠言,野戰醫院遭到越軍襲擊,女兵傷亡慘重

22時許,當362團3營(欠7連)和師預指通過魁剝西北山埡口後,師後勤前梯隊突遭魁剝山埡口兩側越軍的火力襲擊。當時部隊正好處於石山峽谷中,天色黑暗,地形也十分不利,加上混入行軍隊列的越軍特工趁機開槍、投彈,並大喊大叫,部隊頓時失去控制,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3營兩個連和師預指動作較快,衝出了敵火力封鎖區。而後勤前梯隊由於負荷重,戰術動作差,又處於敵人火力封鎖的主要地段,帶隊的師政治部副主任王子富、師後勤部副部長尹慶家很快陣亡,隊伍完全失去了指揮。

對越反擊戰著名謠言,野戰醫院遭到越軍襲擊,女兵傷亡慘重

由於部隊陷入混亂,失去了統一指揮,沒有組織火力壓制敵人,山上的越軍一直打到次日凌晨3點才從容離去。這次遭敵伏擊,造成了很大的損失,部隊傷亡116人,民工傷亡200餘人,攜帶的彈藥、給養和其他物資丟失殆盡,基本失去了保障能力。121師之所以會失去後勤保障一個星期,部隊戰鬥力嚴重削弱,減員率偏高,和此戰有直接的重大的關係。

在121師後勤前梯隊編成內行動的是師醫院的一所和二所(共71人),傷亡了30餘人,但該醫院參戰的9名女性衛生人員都在三所,屬於師後勤後梯隊編成,並不在遇襲現場,因此沒有出現任何傷亡。她們是在20日下午17時乘車抵達通農之後,才從前梯隊倖免於難的戰友口中得知了18日晚遭敵伏擊的悲慘情景。

對越反擊戰著名謠言,野戰醫院遭到越軍襲擊,女兵傷亡慘重

九姐妹戰場留影

這9名121師醫院上前線的女性衛生人員分別是醫生韓思寧,護士楊宜玲、馬維寧、張玉蘭、張海英、申昌蘭、於廣雲、張戰勤、王榮慧。本來張戰勤和王榮慧是被安排在前梯隊行動的,後勤部長李華成的一句話使得她們二人避免了遭敵伏擊可能帶來的傷亡。李部長當時說:“女同志哪裏走得過男兵,跟炮兵吧。”就這樣,張和王被編到了後勤後梯隊,這就是一種幸運吧。

對越反擊戰著名謠言,野戰醫院遭到越軍襲擊,女兵傷亡慘重

九姐妹戰後重聚

在整個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十年間,只有一名女性軍人犧牲,她就是武漢軍區54軍162師政治部電影隊放映組組長郭容容。1979年2月19日,作爲廣州軍區戰役預備隊的162師從水口方向加入戰鬥之後,她就和戰友一起參加後勤保障,負責傷員和烈士工作。2月26日傍晚,他們乘車護送烈士遺體回國,在途經一段山間公路時,遭到埋伏在兩側密林中的越軍的伏擊,坐在後車廂裏的郭容容不幸中彈,當場犧牲,時年24歲。

對越反擊戰著名謠言,野戰醫院遭到越軍襲擊,女兵傷亡慘重

也就是說,除了郭容容之外,解放軍再無女性軍人在作戰中犧牲,更沒有女性軍人被越軍俘虜。所謂“海豹人”之說更是俗不可耐,毫無醫學常識的地攤文學段子,你以爲四肢截肢這樣的高難度手術是急性闌尾炎割盲腸那樣的小兒科啊?

飯間閒談,本無可厚非,酒桌八卦,也是人之常情,不過作爲成年人,一定要分得清什麼是事實,什麼是胡侃,萬萬不可把幾杯酒下肚之後的信口開河當真,還煞有介事地以訛傳訛, 畢竟你不是沒有分辨能力的三歲小孩,對不?

作者爲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