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海軍的艦隊防空始於本次演習中發射、從法國引進的海紅旗-7,而真正的區域防空能力則是依託蘇俄技術建立起來的,最早的區域防空系統是同“現代”級驅逐艦一同引進的“施基利”中程艦載防空系統,後來又引進了SA-N-20/S-300FM遠程艦載防空系統。艦隊區域防空主要依賴能射遠的導彈和能看遠的雷達系統:導彈方面,中國海軍的現役艦載區域防空導彈雖然相比俄羅斯沒有優勢,但差距並不大。

在剛剛閉幕的中俄“海上聯合-2019”海上聯合軍演上,中俄兩軍的交流水平再上新臺階,演習上又創造了多個第一。其中之一就是中俄海軍驅逐艦相繼發射短程艦空導彈,擊落來襲的模擬反艦巡航導彈。

就發射短程防空而言,它的意義也不能說大到哪裏去。但如果透過這個細節我們卻能夠發現中國海軍的一項巨大進步,那就是艦隊區域防空。隨着中俄海軍交流的深入,未來不排除會進一步展開區域防空的訓練,而到那個時候,中國海軍可以說已經是俄海軍的“老師”。今天,北國防務就來說說這事。

△“海上聯合-2019”演習上中國海軍052型驅逐艦發射海紅旗-7導彈

防空演練一直是中俄“海上聯合”系列演習的科目,但此前的演練都只限於使用近防火炮。“海上聯合-2019”演習中俄海軍時隔14年再度攜手發射艦載導彈、且是艦載防空導彈,中俄驅逐艦分別發射了海紅旗-7、SA-N-9“克里諾克”導彈。

艦隊防空可以說是現代海軍遠洋作戰的根基,艦隊防空不行就意味着艦隊覆滅,中俄攜手展開防空實彈射擊意味演習更加貼近實戰,也意味着兩軍的合作水平又向前邁出合作的一大步。

△“施基利”是中國海軍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艦載區域防空系統

可以肯定,短程艦載防空導彈的發射並非兩軍合作的終點。演習的中方指揮明確指出,中俄海軍艦艇混成的2支編隊均攜有遠、中、近程防空武器。這或許可以理解爲防空演練涵蓋了各個層次演練,而發射短程導彈只是最終的一個“具體展示”。

我們可以期待,在未來的“海上聯合”系列演習中雙方或許會涉及更核心的中、遠程武器使用。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那麼這在中俄軍事方面將會是一個新的篇章。在過往的一些演習中,如“和平使命”系列、“東方-2019”……以及“海上聯合”系列的反潛演練科目,解放軍向俄軍學習的成分居多。多兵種聯合作戰、裝甲集羣作戰、反潛戰等科目上,俄軍確實有着更多的積澱。但要到提到艦隊防空,尤其是大區域艦隊防空,中國海軍可以說是後來居上,這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

△紅旗-16和海紅旗-16的出現爲中國海軍的艦隊防空打下了堅實基礎

其一,中國海軍的區域防空艦艇的裝備規模遠比蘇俄海軍大,密集使用後經驗也不比後者遜色。中國海軍的艦隊防空始於本次演習中發射、從法國引進的海紅旗-7,而真正的區域防空能力則是依託蘇俄技術建立起來的,最早的區域防空系統是同“現代”級驅逐艦一同引進的“施基利”中程艦載防空系統,後來又引進了SA-N-20/S-300FM遠程艦載防空系統。

我國現役的國產主力艦載區域防空系統紅旗-16、海紅旗-9等在技術上也都和俄羅斯頗有淵源,但目前中國海軍具備區域防空能力的艦艇(26艘驅逐艦、30艘護衛艦)卻是蘇俄巔峯時期的數倍,尤其是具備遠程防空能力的艦艇,蘇俄巔峯時期同時服役的也不超過6艘(現役5艘),並未真正形成氣候,而如今中國海軍已有19艘,這個數字還翻番在即。

△“海之星”雷達發展到055使用的型號,從技術上看已經步入世界領先水準

其二,中國海軍後發優勢明顯,艦隊區域防空的發展理念更能代表國際潮流。艦隊區域防空主要依賴能射遠的導彈和能看遠的雷達系統:導彈方面,中國海軍的現役艦載區域防空導彈雖然相比俄羅斯沒有優勢,但差距並不大;雷達方面,中國海軍的中華神盾“海之星”大型四面陣艦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已使用14年,相比俄海軍優勢明顯,俄海軍同類系統則剛剛形成戰力。

軍事技術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戰術,中國海軍對先進技術的跟進更加及時,14年來不僅在雷達等技術上走到了國際前沿,更不斷磨礪出了貼近現代戰場的現代化作戰體系、戰術。

△俄海軍的新一代艦空導彈形成戰鬥力後,戰鬥力仍比較可觀

可以說,如今中國海軍在艦隊區域防空領域的成長非常快,已經不會比俄軍遜色,整體理念還會更先進。當然,俄軍也有自己的一些特點,它在區域防空領域的起步早,在一些技術方面仍有優勢;在與西方世界的長期對峙中,對艦隊防空的需求方面會有更深切的理解;此外,蘇俄海軍的艦隊規模更早形成氣候,在如何通過編隊機動側面輔助達到艦隊防空方面也有優勢。

在未來的“海上聯合”系列演習中,中俄海軍若能在艦隊防空領域有更深入的交流,那對雙方都將大有裨益。中國海軍可以向俄軍傳遞更新的理念,俄海軍則能夠在更全面的考慮戰場方面給我們一些借鑑。對於“海上聯合”系列這種高水平的常態化演習,這應該是真正的意義所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