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位有着資深非洲工作經歷的人說,“到非洲投資建廠,西方人可能要先花上一大筆錢,用好幾年時間,拿出厚厚一沓可行性分析報告,再和非洲國家商談具體項目。事實上,受歷史、文化等因素影響,非洲國家一些官員和民衆對外國人與外來投資態度微妙,認爲這搶了當地人飯碗,造成資源流失、環境惡化等。

環球時報

非洲大陸一直是中資企業投資興業的熱土。過去近20年來,中國已逐漸成爲對非投資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投資存量從2000年的不足5億美元增至2018年的超過1000億美元。

同西方國家相比,中國是後來者。中國企業在開拓非洲過程中更多是靠靈敏的嗅覺和敢拼敢闖的韌勁。一位有着資深非洲工作經歷的人說,“到非洲投資建廠,西方人可能要先花上一大筆錢,用好幾年時間,拿出厚厚一沓可行性分析報告,再和非洲國家商談具體項目。而中國企業可能就三五個人,其中可能有一個會外語,飛到這個國家直接就開幹。至於當地什麼風險和條條框框,邊幹邊看”。高效的投資合作方式,使中企往往能在短時間內打開市場。

跨入新世紀後,非洲的發展形勢和營商環境發生很大變化。如何更好地合法合規融入當地,成爲在非企業無法迴避的課題。非洲50多個國家,每個國家都有特殊的社會環境和歷史文化傳統,很多中企對此瞭解有限。要想在非洲“淘金”,仍需打破一些先入爲主的誤區。

誤區之一,就是認爲非洲國家法制不健全,不需要講法律。事實上,非洲大多數國家都基本採用了歐美國家的法律體系,雖各有不同,但大多較爲齊全,而且也在隨着國家發展不斷完善。像南非、盧旺達、納米比亞、毛里求斯等投資熱國,在勞工、環保、移民、稅收等方面有着全面而詳細的法律規定,外資企業稍有不慎就會涉嫌違法。

誤區之二,以爲遇事可以渾水摸魚,破財消災。近年來,不少非洲國家都致力於提升政府治理,加大整頓力度,打擊不法行爲。一些同胞還以爲可以繼續搞暗箱操作,結果碰得頭破血流。

誤區之三,對非洲國情的複雜性認識不足,習慣走“上層路線”。殊不知,不少非洲國家官員本身就更換頻繁,有些具體項目背後還涉及複雜的政治、經濟利益因素,風險和不確定性都很高。同樣一些項目,這個地區可以做,那個地區就不行;地方說可以,中央說不行;上屆政府可以,新政府就不行。

另外,非洲國家反對黨、新聞媒體、非政府組織非常活躍,加之非洲國家多數實行多黨選舉制度,這也增加了在非投資經營的複雜性和敏感性。因此,在非中資企業既要和政府部門維持好日常關係,也要學會與各種複雜的社會羣體打交道。

誤區之四,就是錯誤的“救世主”心態,認爲我們給非洲帶來資金和技術,創造了就業機會,當地人就應該給我們的企業和人員超國民待遇。事實上,受歷史、文化等因素影響,非洲國家一些官員和民衆對外國人與外來投資態度微妙,認爲這搶了當地人飯碗,造成資源流失、環境惡化等。少數媒體甚至跟隨西方輿論,帶着偏見緊盯中國人在非一舉一動。因此一旦出現涉及中資企業和中國人的事件,很容易引發負面炒作。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資企業需要打破誤區,客觀理性看待中非合作的互利共贏本質,充分尊重當地法律法規和風土人情,着眼長遠,練好內功,這樣才能在中非合作大潮中取得豐碩成果。▲

(作者是國際問題觀察員)

版權聲明

海外經理人學習吧專注於海外經理人的培養,轉載文章僅爲傳遞信息、擴散知識,文章觀點及立場不代表本號,凡註明來源的文章版權皆屬於作者,我們尊重每一位作者的辛苦創作,如涉及版權問題,請於後臺留言,我們將及時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