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學家弗洛姆曾說:“父親,是向孩子指向通往世界之路的人”,到底是充滿力量地與世界的艱難進行抗爭,還是輕易就被打倒,這和我們內化一個什麼樣的父親形象,有着密切的關係。好父親,會讓孩子獲得力量感。

作家龍應臺在《目送》中,寫到了她對父親的記憶:

到大學報到第一天,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我。到了我才發覺,他沒開到大學正門口,而是停在側門的窄巷邊。

卸下行李之後,他爬回車內,準備回去,明明啓動了引擎,卻又搖下車窗,頭伸出來說: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

龍應臺隨後在書中感慨,所謂父女一場,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根植着一個父親的形象,他可能如龍應檯筆下的父親一樣靦腆,也可能如朱自清筆下的父親一樣沉默,又或者如《紅樓夢》裏的賈政一樣嚴苛……

這些不盡相同的父親形象,在悄無聲息地影響着我們的一生。

而一位真正的好父親,通常都能夠放下自己的權威,去成爲孩子的夥伴。

他不僅牢靠得猶如一座山,更是溫暖得恰似一道港灣。

1

好的父親,懂得與孩子平等溝通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父親,在家庭之中有着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們通常冷峻、刻板、嚴厲,與孩子之間有着一道隱形的分水嶺,這道分水嶺叫作“權威”。

爲了展現自己的權威,很多父親會和孩子保持距離,不參與孩子的活動,又或者站在自己的角度,對孩子提出很多批評和要求。

高曉松曾在一檔節目中坦言,他和自己父親的關係很不好,從小沒有向爸爸提問過。他很早就意識到了自己和父親之間的隔閡。

他在《矮大緊指北》裏也袒露,長大後,他有一次試圖和父親展開溝通,嘗試問父親:“咱倆要不要聊聊?你有沒有什麼想對我說的?”

他的父親見狀,習慣性地搖搖頭,說沒什麼想說的。高曉松說,自己從此之後,再也沒有主動和父親溝通過。

幾乎不參與孩子的成長,缺乏平等的溝通——這樣的父子關係,帶給高曉松的顯然是沉重的創傷。

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在我二三十歲的時候,我有長達二十年的時間,因爲對原生家庭的不滿,尤其是我和父親的關係,導致我特別討厭別人干預自己,愛較勁”。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在他的著作《自卑與超越》中曾說道: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非常重要,許多孩子終其一生都把父親視爲他們的偶像或者最大的對手”。

對於高曉松來說,從不和自己溝通的父親,詮釋的不僅僅是父親性格的沉默,更是在用沉默在傳遞對自己的不接納。

這份來自父親的不接納,通過內化的方式,成爲了自己某個角落裏的暗影,潛意識裏會忍不住像父親一樣排斥自己。

潛意識的外顯形式,就是“特別討厭別人干預自己”,因爲別人的干預,會很容易讓他觸碰不被接納的創傷。

能夠平等地和孩子展開對話,是一位好爸爸的基本素養。平等的背後,代表的是尊重孩子的獨立,看見孩子的需求,共情孩子的情緒。

被父親平等對待過的孩子,才能從父親那裏獲取認同,從而完成良好的自我接納。

既不和別人較勁,也不去爲難自己。

2

好父親,會讓孩子獲得力量感

在衆多的童星當中,王菲和李亞鵬的女兒李嫣,算是比較特別的一位,因爲患有先天脣齶裂,被稱爲“被上帝親吻過的孩子”。

時光荏苒,當初曾引起媒體轟動的孩子,如今已經長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在這一路成長中,她玩過直播、走過T臺,也和父親參加慈善晚宴……

無論什麼場合,你都能從這個天生有些特別的孩子身上,看到自信和力量,而這,纔是一個人光芒萬丈的根本。

我想,李嫣之所以如此健康自信,李亞鵬的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曾發文分享過自己對女兒的教育,在文中講到,陪女兒爬山、做植物觀察、帶着女兒做慈善,等等;更在文中提到了自己和女兒李嫣之間的“默契”:

她現在九歲半(當時),我們倆彼此的對話中從來沒有討論過:爸爸,我是一個脣齶裂嗎?我也從來沒有告訴她,你是一個脣齶裂的孩子,你是一個天使等問題。

在九年的過程中,我們關係非常密切,但是我們從來沒討論過這樣的話題。

李亞鵬口中的“默契”,本質上是一種認同的輸出,即:你在我眼裏,究竟是什麼樣子。

李亞鵬說自己沒有告訴李嫣她是一個脣齶裂的孩子,也沒有說她是個天使,這背後的含義是:

在爸爸眼裏,你和其他所有的孩子都一樣,是平凡、普通、漂亮、可愛的姑娘,你和別人沒有什麼不同。

每個父母都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你怎麼對待孩子,孩子就在你這裏照見什麼樣的自己。

李亞鵬用自己的愛、陪伴以及對脣齶裂的不以爲然,幫助李嫣照見了自信的、快樂的、充滿力量的自己。

心理學家弗洛姆曾說:“父親,是向孩子指向通往世界之路的人”,到底是充滿力量地與世界的艱難進行抗爭,還是輕易就被打倒,這和我們內化一個什麼樣的父親形象,有着密切的關係。

倘若父親的形象,是高大偉岸,充滿力量的,那麼孩子也能夠從父親身上攫取力量,去對抗這個世界的惡意;

而如果一個父親是軟弱無力的,這個孩子也容易體驗到自己的無助感。

3

好父親,爲孩子帶來好的世界觀

“別讓別人告訴你,你成不了才。如果有你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它。那些告訴你,你成不了大器的人,通常他們自己也一事無成。”

這是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一句非常經典的臺詞,是父親克里斯站在球場旁邊,對兒子克里斯托弗說的一句話。

而說出這句話的父親,剛剛經歷失業、妻子離家出走、被房東趕出房屋、全身上下只剩21塊錢等種種遭遇。

交不起房租的父子倆流落街頭,克里斯和兒子在午夜地鐵裏相對無言,兒子不能理解爲什麼不能回家住,爸爸卻開始玩遊戲:“我們通過時光機,到達古代了!”兒子立刻興奮地配合起來,環顧左右。

父子倆在“恐龍”的追殺下,逃到了一個“山洞”裏,“山洞”是什麼呢,其實是一間男廁所。

即便是人生的最低谷,即便現實中找尋不到任何一絲希望,這位父親依然用自己的方式,守護着孩子的世界。

心理學認爲,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功能,更多地是幫孩子建立世界的規則。

我們也可以理解爲,父親,更多地參與了孩子世界觀的塑造,所以,一個孩子對待這是世界的方式,和父親有着緊密的聯繫。

猶如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的小兒子,他通過父親的言傳身教深深地相信:要去捍衛你的夢想,也許有一天,它真的會實現。

那麼成長歲月裏再多的幽暗、再多的不堪、再多的無奈,也許都無法壓倒他,因爲他的內心住了一個偉岸的父親,這個父親給他畫了一個彩色的未來。

一位好父親,會幫助孩子塑造一個樂觀的世界觀,從而幫助他們在曲折的人生路上走得更長、更遠、也更穩。

娛樂圈裏的知名好爸爸黃磊,曾經給自己的女兒寫過一封信,其中有一段是這樣說的:

長大的你們會什麼就會什麼,不會什麼也沒關係。這些都不重要也別介意,whocare。

相信爸爸,你們即使會的不多,或者一事無成也不必難過,沒有世俗認同成就的人是多數,你們不必成爲少數,平凡最好。

做一個好父親的終極要義,大概就是:無論你怎麼樣,爸爸都愛你。

感恩

關注

正德

教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