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亲历了编制乘法口诀的全部过程,体会到了图、算式、口诀间的联系,体验了推导口诀的方法,了解了每句口诀的来源和含义,同时也感受到了数的意义和用数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建立了数感。乘法口诀是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乘法和除法计算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乘法口诀是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乘法和除法计算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在教学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体验乘法口诀的来源然后熟读口诀,运用口诀进行计算就一般学生而言,口诀易背易记,使用娴熟。可是部分学生对编制口诀兴趣不浓,认识模糊,致使口诀 教学产生了困难 。甚至有极少数学生,由于不能熟记口诀,给学习乘法和除法计算带来了不小的阻力。那么,如何提高乘法口诀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 口诀熟背, 打好基础

熟记全部乘法口诀需要有个过程,在初背乘法口诀这一段时间内,要求学生基本做到天天读、天天背,而且在速度上要达到一定的要求。 除了讲明学习口诀的意义、作用外,还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也非常重要。 课 本上介绍了很多练习方法,如熟读、背诵、转盘、游戏、填口诀、对口令等。对这些练习形式,我在课堂内外灵活运用。如读,可视具体情况进行个别读、分组读、集体读,出声读和默读;可以看着整句口诀读,也可以看着半句读半句,看着算式读口诀等。再如背,除了横背、竖背、斜背外,还要注意倒背、抽背、 拐弯背等。

口诀背熟了,在教学编写口诀的知识时,即使学生对编制口诀的过程理解不透彻,也能熟练地根据口诀进行乘除法的计算, 对口诀的意义也自然而然就了 解了,这样厚积薄发,让学生顺利过了口诀关。

二、 口诀自编,体会意义

“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九九八十一。”书本上的口诀看起来简洁明了, 可是有的学生却不习惯这样的抽象记忆,一旦口诀不连贯,就背不上来了。这样 造成的后果就是只要用到一个口诀,就要把涉及到的所有口诀都背下来,又费时又费力。针对这种情况,就可以从学生亲自搜集的数学信息入手,由小组同学从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事物去探究相关的乘法口诀。例如,在学习8的乘法口诀时,有的小组选择螃蟹这个事物为研究的素材,通过观察实物,得出结论“1只螃蟹有8条腿,2只螃蟹有16条腿,即2个8是16,乘法口诀是二八十六”。依此类推,逐一归纳总结出了关于8的乘法口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亲历了编制乘法口诀的全部过程,体会到了图、算式、口诀间的联系,体验了推导口诀的方法,了解了每句口诀的来源和含义,同时也感受到了数的意义和用数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建立了数感。

三、 连加算式与乘法算式对比出现

加深理解乘法算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含义。如例2:5+5+5每摆一次实物,都用连加算式表示,并相应地写出用乘法计算的算式。如:用加法算:4+4+4+4+4+4+4+4用乘法算:4×8。这样对比出现,使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乘法与加法的关系,突破从加法,连加算式得到乘法算式这一数学难点,最后编出乘法口诀。由于注意实际操作引入,加深了学生对每一句口诀的含义和来源的理解,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四、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拓展,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要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知识迁移的能力,能把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不同的情境,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做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例如,学生归纳总结了8的乘法口诀后,我提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乘法口诀的? 如果忘了其中一句,怎么办?”生:“可以想与它相邻的口诀,想到前一句结果再加8,或后一句结果减8。”教师随机按照学生这样的思路出示了几道乘加、乘减的练习题,4×8+8表示的是5个8,在练习中学生理解了算式的意义和运算顺序。 师:“如果和它前一句或后一句的口诀都忘了怎么办?”生:“可以想前几句口诀。 例如要计算“四八( )”。 可以想“二八十六”2个8是16,16+16=32,也就是4个8是32。 “生:“还可以想6个8减去2个8也就是4个8,即48-16=32。”这些发现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简单记忆口诀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从数学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8的乘法口诀作为一个整体,能利用口诀间的联系,呈现多样的记忆方法,主动地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策略来建构这部分知识。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只有将数学教学与身边的事例紧密联系,才能使学生意识到乘法口诀的学习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作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声明:本公众号尊重原创,素材来源于网络,好的内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