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偷听到被怀念,从靡靡之音到华语经典,邓丽君在大陆的遭遇,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邓丽君在大陆:从被偷听到被怀念,到底都经历了些什么?

黄沾生前有一次接受杨澜访问,谈及创作经历与往事,被问到最喜欢哪一首歌。

他不假思索地答道:“是邓丽君的《忘记他》,在她坟前只有一首广东(粤语)歌,就是这首。

“在她坟前……什么叫坟前有广东歌,什么意思?”杨澜不明所以,忙打断黄沾。

“她坟前有一个Box。(里面有)十首歌,你去按它就播出来。”黄沾笑着解释。

接着,他又补了一句:“其实是我第一首歌。”

邓丽君在大陆:从被偷听到被怀念,到底都经历了些什么?

黄沾这番话,多少有点出乎人们意料。因为在许多人看来,沾叔此后创作的一些歌曲,如《上海滩》《倩女幽魂》《沧海一声笑》等,相较于这首《忘记他》,似乎更为经典,有着更高的知名度与传唱度,受到更多关注与好评。

转念一想,其实不难理解。正所谓“各花入各眼”,沾叔本人偏爱自己这首处女作,也没啥毛病。

《忘记他》词曲由黄沾一手包办,收录于邓丽君1980年底在香港发表的个人首张粤语专辑《势不两立》中。在这张日后成为白金唱片的专辑里,邓丽君充分展现出她甜美圆润的嗓音和日臻完善的演唱技巧,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华语流行音乐史上里程碑式超级巨星的地位。

这一年,邓丽君27岁。

邓丽君在大陆:从被偷听到被怀念,到底都经历了些什么?

巧合的是,黄沾写出《忘记他》的那一年,也正好27岁。

那是在1968年。嗯,你没看错,确实是1968

略显古早的一个年份,距今已超半个世纪。

当时年仅15岁的邓丽君,出道已有两年。她以平均每三个月两张唱片的出片速度,密集推出多张唱片,取得傲人销量,在岛内开启爆红模式。这个灵动可人的及笄少女,这颗正在升起的未来之星,以她那温婉细腻的动人歌声,给戒严时期的台湾民众带来一股清新的治愈气息。

而此时的海峡对岸,祖国山河一片红。身处“十年动乱”初期的革命群众,娱乐生活极其匮乏,广播里能听到的文艺节目,几乎除了清一色的样板戏,就是各种铿锵豪迈的革命歌曲。加之两岸完全隔绝的现实状态,使得他们很难知道台湾出了个邓丽君,因而也就更加难以想象,日后的她将会成为全球最具知名度与影响力的华人歌手。

邓丽君在大陆:从被偷听到被怀念,到底都经历了些什么?

直到1970年代后期,一部分革命群众通过偷听敌台的方式,才得以初闻邓丽君的天籁之声。

时至今日,他们仍清楚地记得那些偷听邓丽君的日子,点点滴滴,恍然如昨。

那是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也是一个时代的见证。

黑漆漆的夜,悄悄关紧门窗,拉上窗帘。面对温柔的诱惑,一颗心怦怦乱跳。打开收音机,调至某个敌台波段,然后尽量调低音量,将耳朵凑近,屏气凝神,侧耳聆听。

一边听,一边嘴巴张得老大。大开耳界之余,不免暗自感叹:

这也太好听了吧,那甜蜜蜜的滋味可是直往心窝里钻啊。真没想到,原来歌曲竟然还能这么唱,歌词还能这么写!

邓丽君在大陆:从被偷听到被怀念,到底都经历了些什么?

然而,紧随惊讶、兴奋和满足次第涌来的,是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一发而不可收拾。

这些资产阶级的靡靡之音,咋就感觉这么好听呢?

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我这是怎么了?

身为无产阶级革命群众,肩负着解放全人类的光荣使命,岂能沉迷于此?

想到这里,不由得前额微汗,继而浑身一颤。一股强烈的负疚感,瞬间从心底升腾而起。

从小听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嘹亮歌声茁壮成长起来的他们,此刻仿佛进入贤者时间的冲动少年,空虚、懊恼、后怕、自责……一齐涌上心头。

然而很快,他们就恢复如初。第二天依然故我,继续“偷听”邓丽君。没办法,已然被她那美妙的歌声勾去了魂魄,无法自拔。

邓丽君在大陆:从被偷听到被怀念,到底都经历了些什么?

上点岁数的人都不会忘记,自1970年代后期通过无线电波和走私磁带等渠道流入境内直至1980年代初,邓丽君歌曲在大陆一直被视为“靡靡之音”和“黄色歌曲”而遭到大力批判。偷听和传唱邓丽君的行为,自然被纳入打击之列,轻则没收收听器材、隔离审查,重则批斗检讨,甚至有可能被关进去。

这并非耸人听闻,因为“收听敌台”在当年可是一项不小的罪名,很多时候,它与“现行反革命罪”的距离,也就三五里路。

1982年6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为《怎样鉴别黄色歌曲》的小册子,里面收录了当时国内音乐界一些主流专家对港台流行歌曲“靡靡之音”的批评文章。其中一篇将矛头对准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严词痛批,斥其为“调情歌曲”,是“以醉生梦死的态度来对待现实”。

现摘录一二,大家感受下。

《何日君再来》不是汉奸歌曲,但它是首黄色歌曲;不是一首爱情歌曲,而是一首调情歌曲;不是艺术歌曲,而是商业歌曲,是有钱的舞客和卖笑的舞女的关系,是舞场中舞女劝客人喝酒时唱的

……

这是对血泪现实的掩盖,是对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生活的歌颂,是以醉生梦死的态度来对待现实。

……

现在还喜欢《何日君再来》的同志要认真想一下:是“好花不常开”,还是应该用我们双手去创造永不凋谢的花朵。

不知道你有没有被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正义凛然的革命气势所震慑。我承认我有,差点就蒙圈了,只觉悚然一惊,完了无言以对。

邓丽君在大陆:从被偷听到被怀念,到底都经历了些什么?

好在时代迅猛发展的同时,社会观念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坚冰开始慢慢融化。1985年2月1日,《北京青年报》刊登了一篇题为《邓丽君说:真高兴,能有电话从北京来》的新闻报道,内容是北青报记者关键对邓丽君的电话采访。

文中这样写道:

我告诉邓丽君小姐,内地一些青年喜欢她的歌。她听了想了想说:“三、四年前我就听说内地有人喜欢我的歌。我在美国电视上看到有个美国记者报道了这件事,开始我半信半疑,后来,我在香港又碰到一些人,也说内地有人喜欢我的歌。我想这大概是真的吧。今天您能直接从北京打来电话,我很受鼓舞,感到非常高兴,心里很激动。我感激内地的青年朋友!”

当我告诉邓丽君小姐,现在内地的广大青年都在为建设祖国而积极努力地工作时,她高兴地说:“把中国建设好,这是海外侨胞和海峡这边和那边中国人的共同意愿,居住在海外的中国人都很关心内地的建设。尤其是现在,不管是在什么国家,中国总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

答问之间,情意满满。采访结束时,邓丽君还不忘嘱咐记者:“我们是朋友,今后要加强联系呀!”

可以说,政治十分正确,气氛相当和谐,读之倍感亲切,引发高度舒适。

邓丽君在大陆:从被偷听到被怀念,到底都经历了些什么?

这篇不足1300字的报道,是大陆新闻界首次公开正式报道邓丽君,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与巨大轰动的同时,也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以后可以光明正大地听邓丽君了。或者可以这么说,“偷听”邓丽君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但这并不意味着官方对于邓丽君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事实上,在此后一段时期内,公开传唱邓丽君歌曲(尤其是她的一些情歌),仍然不被主流意识形态所接受和认可,属于需要加以批评教育和制止的落后表现与不良行为。在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下,这种行为显然有点不合时宜,也与社会主旋律格格不入。

这种“可听不可唱”的局面,一直延续到1980年代末期。期间邓丽君歌曲一直不受官方待见,始终无法彻底甩掉“靡靡之音”的帽子。

邓丽君在大陆:从被偷听到被怀念,到底都经历了些什么?

转眼到了1988年,那是一个春天。

这一年4月,中央电视台致函邓丽君,邀请她赴北京参加由央视和全国台联、中国音协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海峡之声音乐会”演出及电视录像。

这是大陆官方机构向邓丽君发出的唯一正式邀请。

身在美国的邓丽君得知消息非常开心,当即对记者表示,自己一定会去大陆,也很愿意为大陆同胞演唱。

如果一切顺遂,邓丽君将在大陆翻开崭新的一页,华语流行乐坛也将随之开启新的篇章。

邓丽君在大陆:从被偷听到被怀念,到底都经历了些什么?

然而遗憾的是,台当局却对此百般阻挠。为达目的,高层委派国民党政要宋楚瑜先生亲自出马劝说邓丽君。最终,邓丽君决定放弃这次大陆之行。

而就在此前不久,央视龙年春晚导演组也曾多次运作邀请邓丽君参演,同样未能如愿。

接连两次遭拒,让一向心高气傲的央视多少有些尴尬。而邓丽君登陆未果,则使得原本积极向好的形势就此急转直下,重回此前“官冷民热”的局面。

一个可资佐证的事实是,尽管当时邓丽君在民间大受欢迎,频频成为各类杂志的封面人物,其歌声更是早已风行于大江南北的大街小巷,但她却几乎从未现身中央电视台这样级别与地位的官媒。

直到1995年,这种早该破局的尴尬局面,终于迎来转机。

5月10日,也就是邓丽君因支气管哮喘发作客死他乡的第三天,CCTV-4(当时的国际频道)在黄金时段《中国新闻》栏目报道了“台湾著名歌星邓丽君在泰国清迈病逝”的消息,并配以多段邓丽君生前演唱活动的画面,简要介绍了她的演艺生涯。

邓丽君在大陆:从被偷听到被怀念,到底都经历了些什么?

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报道邓丽君相关消息——尽管内容是她的死讯。而央视这次破天荒的正面报道,被很多人看作是官方解禁邓丽君的一个重要标志。

自此,邓丽君彻底摆脱在大陆“难登大雅之堂”的尴尬。

此后,“官冷”不再,“民热”则更甚从前。各地的纪念活动与演唱会逐渐兴起,绵延至今。

再后来,央视自己也加入了纪念大军。

但,这一切,她已经看不到了。

显然,无论对邓丽君本人,还是无数喜欢她的人而言,这一天,都来得太迟。

顺便提一嘴,当天播报这条新闻的央视美女主播方静,2015年11月因病医治无效在台湾去世,年仅44岁。

一个42,一个44。人生无常,盛年而逝,总教人感慨唏嘘。

邓丽君在大陆:从被偷听到被怀念,到底都经历了些什么?

一代歌后香消玉殒,走完了她短暂的一生,留给人们无数温暖动人、传唱度极高的经典旋律。

当然,还有无尽的思念和深切的缅怀。时光匆匆,一晃24年过去,邓丽君却从未被遗忘。她和她的歌声,成了几代人心底珍藏的记忆。

这些年来,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邓丽君的喜爱与怀念。

2002年,邓丽君中国歌友会成立。四年后,更名为“中国邓丽君歌友会”。

2003年,邓丽君上海歌友会成立;同年清明前夕,邓丽君(上海)纪念像暨衣冠冢在青浦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落成。

2009年,中国网举办“新中国60年最有影响力文化人物”网络评选活动,在192位候选人中,邓丽君以850万余票的得票数高居榜首。

2010年8月,邓丽君被美国CNN评选为“过去50年全球最知名的20位音乐家”之一。

邓丽君在大陆:从被偷听到被怀念,到底都经历了些什么?

2015年5月9日,台北小巨蛋,“如果能许一个愿”邓丽君20周年虚拟人纪念演唱会。

借助3D全息影像技术,邓丽君小姐成功“复活”。演唱会中,“邓丽君”为现场观众演唱了《甜蜜蜜》《月亮代表我的心》《千言万语》《我只在乎你》等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并与特别来宾费玉清隔空对唱《你怎么说》和《但愿人长久》两首金曲。

时空交错,佳人重现。音容依旧,宛在昨日。此情此景,令许多人感动落泪。

三个月后,演唱会移师上海大舞台。

这是邓丽君3D全息影像首次公开亮相内地舞台,同时也算是以一种另类的方式了却了邓丽君生前希望来大陆、来上海开唱的心愿。

邓丽君在大陆:从被偷听到被怀念,到底都经历了些什么?

2018年9月28日晚,大型音乐文化系列节目《一代芳华·邓丽君》在CCTV-15(音乐频道)开播。

节目共五集,每集60分钟,可谓近年来央视纪念邓丽君的大制作。看得出来,从策划到制作,从嘉宾选择到节目编排,编导都用心颇深着力甚勤,算得上一部致敬经典致敬邓丽君的佳作。

很多N年不看电视不看CCTV的人,此刻纷纷坐到电视机前。他们中有60、70后,也有80、90后,甚至00后。他们沉浸其中,一边细看,一边回味;一边倾听,一边唱和;时而泪目,时而微笑,时而若有所思……

节目中反复出现的串词里,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道出了大家最朴实的心声:

邓丽君,一个牵动无数华人的名字;

一代芳华,唱出深藏在你我心底的旋律。

作为歌者,她受到无数人的爱戴与尊崇,她的歌声抚慰了几代人的心灵。她配得起“十亿个掌声”,无论身前还是身后。

她的成功不可复制,她的传奇一直流传。

她在全球华人圈的影响力无远弗届,她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你说,忘记她,怎么忘记得起?

邓丽君在大陆:从被偷听到被怀念,到底都经历了些什么?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

部分参考资料:

1.《杨澜访谈录》,黄沾篇,优酷视频

2.《邓丽君在大陆是怎样解禁的?》,李岩,腾讯文化

3.《怎样鉴别黄色歌曲》,1982.6,人民音乐出版社

4. 《北京青年报》,1985.2.1

5. 百度百科“邓丽君”“虚拟邓丽君”词条

6.《档案:一代歌后邓丽君的美丽与哀愁》,北京卫视

更多原创文章,请移步同名公众号(ID:jiaz02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