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科学等等的研究发明,经过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被发掘,发明者与科学家更是不尽其数,通常一说到科学家,一般以男性居多,但是今天小编要给各位读者讲的是一名女性科学家,她不仅有很大的成就,而且还响彻海外。

这个女性名叫王贞仪,1769年出生于安徽,家中世代都是读书人,这也为她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祖父病逝后,王贞仪就继承了祖父留下来的万卷藏书,她便像获得珍贵宝物一般卷不离手,开始习读。后来在她十六岁左右时,王贞仪就跟着父亲一同出塞省视,从小便从蒙古人那里学得一身本领,不仅学会骑射,而且星象、历算、诗文、医理等更不在话下。王贞仪十九岁后便在南京安定下来,潜心自己的研究。

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从王贞仪十九岁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她的一生做出了许多的研究发明,其中以天文方面的成就居多。在当时,有很多数学家提出地球是圆的,但是为什么人站一个球体上却不会摔倒呢,关于这一点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证实。唯有当时还是小姑娘王贞仪,对这个问题进行仔细研究后,做出一个通俗的解释,她说人都是以自己居住的地方为正中,于是看别的地方似乎都该倾斜,她认为在宇宙空间里,任何地方的人头上都是天,脚下都是地,没有真正的上下侧正之分,这对于当时有些封闭的清朝来说,她的认识无疑非常的可贵。

王贞仪还弄清楚了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并写下很多著作,在书中不仅她的语言直白让人一看便知,而且还配上许多插图,使看的人一目了然。她写的书可不是胡编乱造出来的,而是真的通过实验验证过的,利用灯和镜子反复做实验,不断观察太阳、月亮和地球的位置以及他们互相之间的关系,才有了对日月食的研究说明。而王贞仪的发现与现代的天文阐述几乎一模一样。这也是中国以及世界上第一份完备的日、月食成因的解释,正是由这个中国姑娘,年仅20岁的王贞仪发现的。

王贞仪25岁时,结识了一位叫詹枚的青年,结婚后就跟着丈夫一起到安徽生活,不过由于她经常熬夜读书,她患上严重的失眠症,身体日渐虚弱,几年后便因病去世了,这时候的王贞仪才刚刚29岁。回顾她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用尽自己的一辈子为科学事业做贡献,这些成就至今还一直在影响后人,她一生的著述很多,其中包括《筹算易知》、《沈疴呓语》等等超50卷书籍,总结了中国古代数学成就和西方的筹算法,写下不少的科普书籍,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勾股三角解,都是出自她的笔下。

作为清朝第一位女科学家,王贞仪过分劳累,早早过世了,实在令人感到惋惜,在当时女性地位低下的时期,能够顶着外界的流言蜚语,始终保持自己对科学事业的研究,让人敬佩。而在国内知道这样一位女性科学家的人非常少,但她在国外名声很大,很多国外书籍中都介绍过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科学家,国际天文台曾以她的名字命名过一颗小行星,甚至国外还曾把她的头像印在了明信片上,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王贞仪的名字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