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时期,虽然封建制度早就废除了,但是数千年的封建思想仍然有所残留,女子只能嫁一夫,男子却可以三妻四妾。但是有一个人,他的爱情观却与众不同。他就是中国现代思想家——马一浮。

1883年,马一浮出生于浙江一户书香门第之家,父亲马廷培是当时四川仁寿县的知县,母亲何定珠出身于名门望族。马一浮自幼聪颖,他的父亲专门聘请了一位有名望的举人来家中当他的老师,但是老师只教了两年,便主动提出离职。原因竟是老师觉得没有什么知识可以教给马一浮了,这让马一浮的父亲觉得既惊讶又无奈,于是自己亲自教了两年,发现儿子的确聪明过人,于是便让他自学了。

后来,马一浮与曾经的老师一同参加县试,而马一浮的成绩居然将老师甩下好一大截,得了榜首。当时只有十六岁的他在当地一下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而当地有一位极有名望的商人知道了这件事,他很欣赏马一浮的才学,认为他以后一定能成为国之栋梁,便想和马家结亲家,这个商人就是汤寿潜。

汤寿潜主动登门,希望能与马家喜结良缘,在得到马一浮父母同意之后,汤寿潜将自己的大女儿汤孝憨许配给了马一浮,十六岁的马一浮成为汤寿潜的乘龙快婿。虽说民国时期还残留着部分封建思想,但是当时也有不少有志青年想打破这种观念束缚,而马一浮的婚姻虽然是由父母决定的,但他婚后过得很是甜蜜,对妻子也十分满意。

马一浮与汤孝憨一个才华横溢一个温柔体贴,让人好不羡慕,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婚后仅三年,汤孝憨的身体日渐变差,还未给马一浮生下一儿半女便因病去世。马一浮十分悲痛,他为了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不仅留起了胡须还发誓终生不会再另娶他人。

​可是岳父汤寿潜心中很是过意不去,有意让自己的三女儿也嫁给马一浮,还书信一封给马一浮,但是被马一浮拒绝了,他的心里只有原配妻子。马一浮45岁时也曾有朋友为他撮合亲事,但是全被马一浮一口拒绝了,以马一浮的条件,再娶是没有问题的,只因心中只爱一人,便没有再娶的意思了。

自妻子去世后,马一浮单身了65年,用时间证明了他对妻子的爱与承诺,晚年的马一浮由亡妻的侄女照顾着,直到84岁因病逝世,也没有另娶他人。

马一浮终生醉心于研究学问,在文学和书法上的造诣很深,也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第一人,著名画家丰子恺称马一浮为“书法界的泰斗”,国学大师梁漱溟称马一浮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这些评价极高,可见其贡献之大。与妻子相处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但他对妻子的爱却是令人感动的,如此痴情于一人,又谈何容易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