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銀行

  近日,哈爾濱銀行招股說明書在證監會官網披露,衝刺IPO。此番若能夠上市成功,其“A+H”的佈局將成形,資本運作的舞臺也會進一步拓寬。

  不過,野馬財經注意到,哈爾濱銀行在招股書中稱自己“無實際控制人”,但其十大股東科軟軟件、天地源遠等多公司都與“明天系”有着密切的關係,且這些公司所持股份至少爲25.75%,已經超過現第一大股東哈經開。

  時代的紅利:精準入局

  20世紀90年代,在市場化進程的倒逼下,我國農村信用社系統掀起了一場難度巨大、時間持久,但卻影響深遠的改制浪潮。

  前後近20年的時間,農信社經歷了與農業銀行脫鉤、區域合併、增資擴股、股份制改革、向商業銀行轉型等諸多階段。1995年成立的哈爾濱銀行,也是由當地58家信用社重整而來。

  和絕大多數同行一樣,新生的哈爾濱銀行資產質量並不算好,不僅有十多家農信社淨資產爲負,而且還存在出資不實等現象。爲了達到監管要求,提高資本充足率、增強自身實力,引入民營資本成爲了必然選擇。

  2000年11月9日,科軟軟件、天地源遠、拓凱經貿、鑫永勝等企業入股哈爾濱銀行,每家出資額皆在2000萬元上下。此後,在2014年赴港上市前,哈爾濱銀行又進行了6次增資配售擴充股本。

  野馬財經注意到,除了北京新潤、華夏人壽等新面孔的出現之外,前述四家企業參與了6次增資中的4次,所持股份不斷增加。截至2017年9月14日,全部處於哈行十大股東之列。

哈爾濱銀行實控人之謎:“明天系”魅影潛行十八年

上圖爲截至2017年9月14日哈爾濱銀行重要股東名單

  截至2018年2月9日,哈爾濱銀行市值約爲200億元,對比歷次增資價格後,科軟軟件等公司合計浮盈約在1倍左右。

  以科軟軟件爲例,其2000年、2003年、2006年、2011年分別出資2190萬元、3308萬元、1.04億元、4.42億元,合計6.02億元拿下6.55%股份,現今這部分股權價值13.1億元。如果按照各個時間節點計算每次入股時狀況,考慮到折股、轉增等因素,科軟軟件投資年化收益約在8%左右,雖算不上暴利,但已然不低。且2009年至2017年哈爾濱銀行分紅也算不少,此番衝擊A股成功,亦會帶來更多收益。

  當然,除了不俗的投資回報之外,這四家企業身上還有着更多的祕密。

  實控人之謎:“明天系”魅影

  上文提及,科軟軟件等企業對於哈爾濱銀行入股增資的步調極其一致,除此之外,它們的成立時間也頗有意思。

  天地源遠成立於2000年7月11日、拓凱經貿成立於2000年9月21日、科軟軟件成立於2000年9月22日、鑫永勝成立於2000年9月26日。而哈爾濱銀行第一次對外增資的日期爲2000年11月9日。

  也就是說,這些企業全部是在入股哈行前夕突擊成立,並在哈爾濱銀行上的投資總計超過13.26億元。

  雖然在彼時,難以全部穿透它們背後真正的控制人以及鉅額資金的來源,但隨着十八年的時間過去,很多蛛絲馬跡已經浮出了水面——這些公司,皆與“明天系”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一方面,21世紀初,正是“明天系”在金融領域大舉進軍,橫刀躍馬的時候;另一方面,野馬財經獲取的《慧金797》、《鑫業1820》等信託計劃顯示,拓凱經貿、鑫永勝、天地源遠均曾將其所持有的哈爾濱銀行股權質押給“明天系”旗下的新時代信託進行融資。

哈爾濱銀行實控人之謎:“明天系”魅影潛行十八年

上圖爲相關信託計劃

  與此同時,天地源遠曾以9680萬元的價格從華資實業(6.150, -0.31, -4.80%)手中接盤8800萬股恆泰證券;且據《第一財經日報》文章,科軟軟件的董事肖慶華爲肖建華親屬;拓凱經貿則一度持有ST明科(4.150, -0.09, -2.12%)第三大股東浙江恆際實業30%股份。

  除了這四家“元老級”股東之外,第十大股東同達投資和“明天系”的關係同樣密切。其原始股東之一就是明天控股現在的法定代表人肖衛華,並且還出資組建了原“明天系”旗下太平洋證券和遠東證券成立之初的股東泰安泰山投資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至於第八大股東華夏人壽,野馬財經《華夏人壽踩洗錢紅線,中天金融310億接盤值嗎?》一文中也曾提到其是“明天系”保險佈局中重要公司,目前已經轉手給了中天金融。

  在最新披露的《招股書》中,哈爾濱銀行稱自己“無實際控制人”,而倘若將科軟軟件、天地源遠、拓凱經貿、鑫永勝、同達投資五家公司所持股份加在一起合計25.75%,遠超第一大股東哈經開,如果算上華夏人壽,更是突破30%。

  更有意思的是,除了這些企業之外,哈爾濱銀行的股東之中,還有更多的企業與“明天系”有着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例如一家名爲黑龍江鼎尚裝修(現“鼎尚投資”)的公司,既一度擁有過哈爾濱銀行股份,又是中信國安(6.770, -0.50, -6.88%)集團混改後的民營股東之一,野馬財經《1700億槓桿局:起底“恆泰證券”接盤俠中信國安集團》文章提及,黑龍江鼎尚在取得中信國安集團股份後,質押給了新時代信託。而中信國安集團在不久前接了“明天系”恆泰證券的盤。

  對於相關問題,野馬財經於2月8日致電哈爾濱銀行,不過一直無人接聽。而在證監會反饋意見中,同樣對“無實際控制人”的依據提出了疑問。

  循環往復、紛繁複雜的股權騰挪令喫瓜羣衆眼花繚亂,而“明天系”掌舵者就曾在集團內部講話中表示,明天集團採用“隱蔽+分散”的戰略方針,即儘可能地把“明天系”的核心成員、產業、公司、主要社會關係等都隱藏起來,對外嚴格保密,對內各部門間相對保密。

  其同時解釋,與其他形態的公司股權架構相比,網狀股權架構是安全性最高的。即便核心公司遭遇不測,也不至於影響整個集團的正常運營。如今看來,此話頗有先見之明。

  長期以來,“明天系”的資本佈局一直籠罩着層層迷霧,當然,隨着哈爾濱銀行等越來越多企業IPO,這些迷霧正在一點點消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