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鹤臣百万众筹惹争议:一整条病入膏肓的产业链,到底谁尴尬

五一过后,众筹的话题又再次搬上了人们的茶余饭后。

关于郭德纲徒弟脑出血众筹百万的消息,依然闹得沸沸扬扬,原本郭德纲一个34岁的徒弟突发脑出血被送进医院,家属在众筹平台上发起众筹,目标金额定在100万。

吴鹤臣百万众筹惹争议:一整条病入膏肓的产业链,到底谁尴尬

原本这是一件悲伤的事情,热心好人也纷纷帮助捐款与转发。

吴鹤臣百万众筹惹争议:一整条病入膏肓的产业链,到底谁尴尬

但很快有网友却发出了质疑:为何吴家在北京有两套房,有一辆车以及有医保,一个脑出血只需只付十几万就能治愈,为何还得众筹100万呢?

虽说这位徒弟的妻子迅速回应,称两套房子并不在自己名下,而且是婚前购置,无法出售。

吴鹤臣百万众筹惹争议:一整条病入膏肓的产业链,到底谁尴尬

再加上手术后需要护工、租房子以及定期做理疗等,众筹就需要那么多,并且自己也一味强调自己没有强迫,也没有逼捐。

吴鹤臣百万众筹惹争议:一整条病入膏肓的产业链,到底谁尴尬

目前确切原因,我们也尚未得知,但通过这事却能引申出网络众筹平台的弊端。

吴鹤臣百万众筹惹争议:一整条病入膏肓的产业链,到底谁尴尬

记者实测:众筹催泪文章虚假病历可网购,轻松通过平台审核

近日,记者在暗访调查中,发现众筹背后存在代写经历、提供虚假病历等黑色产业,有商家称:代写众筹文章一篇只需50元,记者在提供部分虚拟信息后,写手改写并加上大量煽情文字,还有商家出售虚假疾病诊断书、检查报告等。

吴鹤臣百万众筹惹争议:一整条病入膏肓的产业链,到底谁尴尬

但事实上,很多人可能或许并不知道,这样的众筹并不是一份“公益”或“慈善”的平台,虽然这些平台一直如此暗示,但事实上它其实一个筹资融资的商业中介平台,可以理解为民间求助的P2P版。

吴鹤臣百万众筹惹争议:一整条病入膏肓的产业链,到底谁尴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二十三条 “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并可以同时在其网站发布募捐信息。”

以及第二十四条“募捐方案包括募捐目的、起止时间和地域、活动负责人姓名和办公地址、接受捐赠方式、银行账户、受益人、募得款物用途、募捐成本、剩余财产的处理等。 募捐方案应当在开展募捐活动前报慈善组织登记的民政部门备案。”

吴鹤臣百万众筹惹争议:一整条病入膏肓的产业链,到底谁尴尬

因此,只有民政部备案偏号的才是官方认定的慈善募捐,但在网络大部分众筹平台上都只是普通的商业融资行为。

而令人可怕的是,这些机构有意无意将公益项目与普通商业项目不加以区分,甚至还可以混淆。

无论是包装宣传上,还是界面风格与内容形式上,都属于“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吴鹤臣百万众筹惹争议:一整条病入膏肓的产业链,到底谁尴尬

故意装惨去募捐,不仅是诈骗,也可能是扼住别人的喉咙

通过此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众筹的伦理的讨论,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倒逼众筹机制的完善。

众筹并不是一个筐,不能将所有东西一股脑往里装。

若本身没有困难,反而借助平台做媒介,利用公众的善念去筹款,那就是赤裸裸的民事诈骗。

吴鹤臣百万众筹惹争议:一整条病入膏肓的产业链,到底谁尴尬

虽说因病致贫,这个社会的尴尬还需很长一段时间要纠正。无论是相声演员也好,还是公众人群也罢,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公益之心可嘉,但让公益善举进在慈善伦理、道德规范之内更为重要,公益求助本就不应偏离轨道,社会也需公众了解如何正确有效表达善意,否则一味宣传,最终也任由众筹泥沙俱下。

吴鹤臣百万众筹惹争议:一整条病入膏肓的产业链,到底谁尴尬

线上审核不严不可耻,但让别有用心之人去钻空子,对善心被恶意消费不管不顾,人与人之间互信成本不断攀升,最终让需要救助人无法及时得到求助,这才是真正的可耻。

如何合理利用众筹平台,这需要平台方、爱心人士以及监管部门的合力思考。

吴鹤臣百万众筹惹争议:一整条病入膏肓的产业链,到底谁尴尬

平台方还需借鉴专业建议,厘清自负边界,做好审核把关,确保专款专用,及时公开受助者的情况以及善款流向,才能避免让同情沦为“滥情”,让善心变成“寒心”。

吴鹤臣百万众筹惹争议:一整条病入膏肓的产业链,到底谁尴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