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全球股市都過得不太平。美國股市繼週一“閃崩”後,週四再度大跌,當日道指下跌4.15%,標普500指數下跌3.75%,納斯達克指數下跌3.9%,三大股指均跌破週一創下的低點。美股的劇烈震盪也引發全球市場的波動。

  這次美國股市調整儘管與經濟基本面的一些因素有一定關係,比如美國經濟開始加速增長,市場擔心美聯儲加息速度會加快,引發債市波動;比如美股牛市已持續近9年,出現適度回調也屬正常。不過,程序化交易、高頻交易、算法交易等所謂的股市現代化交易工具可能也在推波助瀾,金融衍生工具過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開始呈現。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美股牛市都顯得“風平浪靜”,是什麼造成了最近市場波動率加大?這或許源起於一系列交易策略,包括做空恐慌指數、實際波動率等等,在它們共同作用下多種交易策略引發了拋售集合,加之市場情緒緊張、電子做市帶來的流動性不足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引發流動性危機。

  從本週一美國股市的交易情況來看,道指在收盤前的半小時內急速下跌近1000點,很大程度上與現代化交易工具有關,這些交易工具事先設計好參數,一旦參數異動則會自動交易,失控則助推暴漲暴跌。

  瑞信董事總經理、亞太區私人銀行高級顧問陶冬直指,資本市場遭遇了歷史上第一次算法股災。回顧過去幾年,股市和原油市場都曾出現過“閃崩”,高頻交易等工具都難逃干係。歐洲議會早在2014年就通過一系列限制高頻交易的措施,旨在維護市場安全並減小市場波動性。相關措施包括強制對交易算法進行測試,要求做市商每個交易日每小時都要上報交易額等。除了股票市場,這些措施所涵蓋範圍還包括衍生品交易和各類新型交易平臺,這些措施已經成爲全球範圍內最爲嚴格的高頻交易監管措施。

  可以說,最近幾年各國出現的股市劇烈震盪,很大程度上都與這些交易工具與衍生品創新有關。先進的技術在提升市場成交效率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場交易的不公平,最後或許淪爲一種零和博弈的工具。對於各國的監管層來說,在現有的金融市場環境下,應該對這些金融創新、金融產品及金融工具加以約束,不可任其自由無限制地進出市場,慎重對待、加強市場監管纔是良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