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聪明药”主要是指以利他林为代表的哌甲酯类药品,也就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在提升人的专注力上确有效果,多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我国称为多动症),正规途径下,需凭借具有资质的医生开具的红色处方才能在医院药房拿到。早在2007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就发布通告,利他林应该在药品说明书中加入黑框警告,因为这类药品可能会增加用药者死亡以及身体和精神伤害的风险。

“聪明药”正在越来越多的人群中泛滥蔓延。

据媒体报道,加班族拿它“续命”拼业绩,而北京、浙江等多地的父母则买来给孩子做益智药备战高考。

“聪明药”主要是指以利他林为代表的哌甲酯类药品,也就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在提升人的专注力上确有效果,多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我国称为多动症),正规途径下,需凭借具有资质的医生开具的红色处方才能在医院药房拿到。

因其成瘾性,在控制苯丙胺、LSD等精神药物的联合国公约《精神药物公约》中,利他林在四级分类中被列为第二类药物,与四氢大麻酚(大麻中的主要精神活性物质)并列。而在我国,哌甲酯(利他林主要成分)是国家一类管制的精神药品。

美国禁毒署将利他林等处方类兴奋剂列为二类受管制物质——等同于可卡因和吗啡(东方IC 图)

严重点说,当家长将不用于临床治疗、游离于国家管控渠道之外的利他林喂给孩子的时候,性质实际上已经等同于教唆孩子“吸毒”。

“2017年,有二十多名利他林成瘾患者来我院就诊,但到了2018年,人数翻了一倍。在六十多例患者中,大约有50%最终接触上毒品。”北京高新医院医务处主任兼戒毒科主任徐杰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而言,患者人数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

“让人痛心的是,这些患者当中,绝大多数是学生和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大约在20-30岁,而我所接触最小的一位患者,刚满15周岁。”他说。

治病为“药”,滥用为“毒”,如同硬币的两面。

并不新潮的“聪明药”旋风

早在2007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就发布通告,利他林应该在药品说明书中加入黑框警告,因为这类药品可能会增加用药者死亡以及身体和精神伤害的风险。

但美国的“聪明药”风潮,比中国更加“狂暴”。

据《纽约时报》报道,也正是在FDA发出通告的2007年起,开给美国10到19岁青少年的ADHD药物处方量5年间增长了26%,到2012年就已达每年2100万份处方之多。报道里采访的一位心理医生直言,滥用处方兴奋剂已成为美国的一种校园文化。

风靡美国校园的“聪明药”,叫做“Adderall(阿得拉)”,也是治疗ADHD的处方药之一。2018年,Netflix出品的纪录片“TakeYourPills”(药瘾)中,转述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针对常春藤盟校的一项匿名调查显示,有将近70%的藤校学生承认自己服用阿得拉;27%的学生坦言自己逢考必吃。

美国禁毒署将阿得拉和利他林等处方类兴奋剂列为二类受管制物质——等同于可卡因和吗啡—。之所以要如此严控,因为阿得拉的有效成分苯丙胺,即安非他命,在美国毒品史中实在太过出名。

安非他命与冰毒在结构上只相差一个甲基。制药公司最初研发安非他命,是想把它当作止咳剂来使用的,面世后,它还被视为哮喘病的克星,FDA一度鉴定它为“具有良好效率的特效药”。

但1936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学生拿自己当试验品,意外发现安非他命的神奇作用:能刺激交感神经与中枢神经系统,使服用者反应敏锐、不想睡觉,也无食欲,在考前开夜车与彻夜狂欢时,可以大派用场。

随之,神奇药丸的秘密像一块石头被投进水里激起的涟漪一样,一波波扩散出去。有的人借它控制体重,有人借它控制情绪上的困扰,有人借它催情,作家、艺术家也借它激发灵感,一股可怕的安非他命热开始风行。甚至军队也利用它来提高战斗力——在二战期间,美国军方发给士兵的安非他命类药丸达1.8亿粒以上。

这股风潮还从美洲大陆扩散到日本、法国、瑞典等国。上世纪中期,这些国家经常有这样一番景象:憔悴的安非他命成瘾者无所事事地藏在废弃的公寓里,到处扔的都是针头,没钱的毒瘾者为了“毒资”去伪造支票或出卖身体;街头毒品交易随时可能变成暴力冲突。

随着对安非他命负面影响的认识不断加深,官方开始下手管控这种药。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便开始下手扫荡安非他命兴奋剂;到1971年,美国联邦政府开始限制其生产配额,其后对其传播加以严控。

K粉“从良”

美国作家戴维·考特莱特在《上瘾五百年》认为,许多瘾品非法化都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它们最初都是昂贵稀有的医疗品,对各种人类和动物疾病具有疗效。等到有人发现它们能带来快感、改变意识状态之后,这些瘾品便脱离医疗范畴,迈入大众消费的领域。而这一情形也改变了瘾品流通遭到政治力量介入的程度,开始引发争议、警惕和官方干预。

事实上,“毒品”和药品的界限并非那么分明,它们只是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在不同的场景、出于不同目的、由不同人使用,它们的定义就会发生逆转,如“毒品之王”海洛因,最初是一款止咳“神药”。

甚至一些药品的角色还会发生多次逆转,比如K粉。

……

以上为内容节选,阅读全文请长按二维码,获得2019年第11期《Vista看天下》完整杂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