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去世,库布里克在纽约街头抓拍了一位黯然神伤的报摊老板。《LOOK》杂志出价$25买下了这张照片。

和大多数鸡汤文里那些“低分高能”的天才们一样,库布里克是个学渣。高中毕业后,他没读大学,也找不到工作,好在《LOOK》杂志敞开了怀抱,他就此开始了为期5年的摄影记者生涯。当年,《LOOK》与《LIFE》并驾齐驱,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摄影杂志,以发布独家照片闻名。70年代后,杂志势微,库布里克早年发表的众多摄影作品也就此尘封,仅存在于少数收藏者手中。

库布里克是杂志当时聘请的最年轻的摄影师,也是最高产的一位。5年间,他参与了300多篇报道,拍摄了将近3万张照片。除了工作,库布里克用他的相机记录下了40年代的美国纽约街头。近日,这批照片在美国被拍卖,库布里克作为摄影师的一面展现于世人之前。

库布里克是一位多面手,除导演外,他还常常担任电影的剪接、摄影、音效等工作,也许,库布里克对电影的特殊处理技巧,就隐藏在他的相机后面。在当上导演之前,库布里克用来表现自己、认识世界的工具就是相机。库布里克对摄影的兴趣始于13岁。那年父亲送给他一部相机,让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成为了摄影发烧友。为了拍下好照片,库布里克走遍了纽约大街小巷,并借用朋友的暗房加工照片。

库布里克的早期摄影作品就显示出他对画面的掌控能力,从中能窥视到他后来电影作品的影像风格:集创作、剧情、灯光和悬疑于一体。和他的电影一样,这些照片十分富有戏剧张力。库布里克的镜头下,有抱着一堆书颤抖着走下陡峭楼梯的年轻女子,那些书已经十分倾斜,仿佛下一秒就会坍塌;也有对着镜子浓妆艳抹的舞女,只穿一件花朵装饰的抹胸,却神态自若,与身后神情紧张的镜中人形成鲜明对比。

在电影中,库布里克喜欢展望未来。在照片里,他更喜欢记录当下。那1000多张照片浓缩了上个世纪40年代的纽约最华彩的篇章。在他眼中,纽约是变幻多端的、千姿百态的:既有认真研读台词的百老汇女演员,也有比赛间隙、满脸青肿的职业拳击手;既有街头嬉闹玩耍的小孩,也有刺激的马戏团表演。

拳击手Walter Cartier的比赛间隙的照片是库布里克那个时期的著名作品之一。库布里克捕捉到的这个格外紧张的瞬间就像一幅油画,人体姿态扭曲呈S形。画面上有着鲜明的光线明暗变化,营造的紧张戏剧感不输于任何一部电影。在拍完这张照片的三年后,库布里克邀请Walter Cartier出演了自己的首部电影《搏击之日》(1951年)。此后,拳击题材在好莱坞长盛不衰,从《洛奇》到《百万美元宝贝》,导演们争相表现拳击场的残酷和在这样极端冲突情况下的人性,也许这一切,就是源自这一张照片。

从这些照片中也能看出库布里克对电影题材的敏感。1947年,电视剧《囚车》在纽约街头拍摄时,被恰好经过的库布里克碰上了。他抓拍了电视剧场景中有关擦鞋儿童的作品。游走在大街小巷的儿童,有时会露出与他们年龄不符的世故和狡黠,有时也会仰望天空,显得不知所措。

库布里克工作照

斯坦利•库布里克作为毋庸置疑的大师级导演,其一生并不算高产,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几乎每一部都是绝对的经典。他像是被上帝选中的幸运儿,无与伦比的天赋加上勤于思考和探索,他的成就已不需要任何人来认可,其他人只要抬头仰望他就可以了。

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