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我們都要和錢打交道,我們都會交上幾個朋友。錢是我們生活的基礎,朋友可以在許多地方給予我們幫主。但是,當朋友和錢聯繫在一起的時候,錢還是錢,朋友卻容易變質。

朋友多了路好走,話是沒錯,但是我們在交朋友的時候還是慎重一點。三年前,我報名學駕照,和駕校都已經簽訂了合同,三天之後交款。結果,當天晚上一個朋友來到我家,說遇到一點事兒,想借點錢。我有點爲難,因爲我手頭也就五千多塊錢,而且還是馬上要交的學費。他一下子要借五千,讓我怎麼辦?

最後,耐不住他的軟磨硬泡,加上他承諾三天內一定還我,所以我把錢借給他了。三天後,當我要交學費的時候,他的手機卻一直處於關機狀態。我雖然有些生氣,卻也沒辦法,只能給另外一個朋友借錢先交了。直到第四天,他才發一條短信過來,說什麼要是他能夠三天內把錢還我,那他也沒必要開口了。雖然心裏有些不舒服,但是我還能說什麼?只能叫他有錢就趕緊給我,我還要還朋友。

時間一晃就過了三年多,期間我打過很多次電話給他要錢。但是他要麼就是徹底沒接,要麼就是隨口敷衍。他不但葬送了我和他的友誼,還讓我對另外一個朋友失信,我對他徹底不抱任何希望了。最後一次打電話時,我說,希望這五千塊錢,你能夠用到老!

我還有一個朋友,關係一直都很好,從初中到高中都是比較喜歡在一起玩兒的那種。高中畢業後,我們都上了大學。他屬於那種不甘寂寞的人,讀了半學期就沒讀了,出社會闖蕩去了。我則是屬於那種比較喜歡安穩的人,所以我選擇繼續讀書。

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所以聯繫也不是太多。但是,我翻了下聊天記錄,我發現我們的友誼已經變味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他聯繫我的時候都是他需要用錢的時候。剛開始都是說沒生活費,一百、兩百的要,說過幾天就還。結果呢?壓根就沒還過一次。甚至於有一次我沒錢用了,向他開口的時候,還被他嗆了幾句。說我在學校用不了多少錢,他在外面創業要用錢的地方多,他沒錢!

我不禁對我們的友誼產生了懷疑,同樣是農村出來的孩子,誰有錢?而且我還在讀書,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錢。一百、兩百,三次、四次,這錢也不是路上撿來的對不對?即使我自己用了,我也會對父母心懷愧疚。明知道我還在讀書,明知道我沒錢,還是不停向我開口,我對他很失望。所以,當他後來再想我開口的時候,我再沒有理會過他。什麼東西都是相互的,你不爲我考慮,我也當沒你這個朋友。

後來,隔了一段時間沒聯繫。看他發朋友圈裏面的照片,貌似過得還不錯。雖然鬧矛盾,但是畢竟六年多的友誼,他能成功,我心底也爲他高興。可是萬萬沒想到,還不到一個月他又向我借錢,而且借的還不少,整整兩千。這次我是真的憤怒了,前不久過得那麼瀟灑,現在沒錢了又記起我這個老朋友來了?人心難測,社會這個大染缸太複雜。現在通訊錄裏面已經沒有了我那個老朋友的聯繫方式。既然相處得不愉快,那就各自安好。

其實,像我這樣的例子還存在很多。當一個人把錢看得太重要的時候,這個人往往就會變質。我們在交朋友的時候,一方面要擦亮眼睛,另一方面不要把朋友和錢相互聯繫在一起。其實,有一個方法可以鑑定我們身邊的人值不值得深交,那就是仔細回憶對方跟你相處以來的信用狀況。用事實來說話,用信用來交朋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