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月,全球經濟不太景氣,除了給各國股市帶來了許多不利影響之外,也對國內大宗消費品的銷售帶來了一定衝擊。總而言之就是投資不好搞了,生意也不好做了。

汽車市場遇冷 新能源車成救命稻草

根據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的數據,今年11月國內狹義乘用車零售202萬臺,同比下降18%。今年1-11月,國內乘用車零售同比下跌4%,全年負增長几成定局。更爲可怕的是,12月第一週的國內乘用車零售數量更是比2017年12月暴跌了41%,簡直就是要跳水的節奏呀。

與此同時,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近日發佈的數據,11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爲75.1%,環比上升8.2個百分點,同比上升25.32個百分點,處於警戒線水平之上,並且創下歷年來新高。

毫無疑問,寒冬已經來臨,今年會成爲中國汽車行業發展史上的重大轉折點,畢竟從1990年以來的28年間,這是首次出現汽車年度銷量下滑的一年,此前即使是1998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際,也未曾出現如此低迷的行情。

汽車市場遭遇凜冽寒冬

看到這斷崖式下跌的勢頭,不禁令人擔心起中國汽車行業是不是要完蛋了?

放心吧,死不了的!

首先,中國汽車行業的銷量見頂是自然規律,因爲中國的汽車行業已經連續保持了數十年不間斷的高速增長,目前漲到了飽和狀態也是不足爲奇的。這就跟青少年連續長了十幾年個子,然後當他長到一米八後增長停滯了,你也不能說他是生病了呀。

汽車市場遇冷 新能源車成救命稻草

從2008年到2017年這十年間,中國的乘用車銷量從547萬輛增長到了2421萬輛,增幅達到了343%,平均每年增速達到14.5%左右,這是一個世所罕見的增長奇蹟。

但是從2017年的數據來看僅比2016年增長2.37%,就已經顯示出中國乘用車銷量的趨於見頂。這種情況下,即使沒有遇到經濟不景氣,中國的乘用車銷量大概也只能維持原來的水平,並不見得就能夠繼續取得高速增長。

其次,中國目前是全球汽車銷量最多的國家,比第二名的美國、第三名的日本和第四名的印度這三個國家的總銷量加起來還要多。所以即使未來幾年中國的汽車銷量出現較大幅度下滑,但是中國仍然能夠穩居全球汽車銷量第一大國的位置。

汽車市場遇冷 新能源車成救命稻草

更何況此次全球性的經濟不景氣並非只對中國的汽車銷量產生不利影響,對其他國家的汽車銷量也同樣帶來巨大沖擊。從最新的數據來看,近幾個月全球各國的汽車銷量都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中國的市場表現比起許多國家來說還算是較好的了。

新能源車成爲救命稻草

現在無疑是汽車行業所遭遇到的全球性寒冬,不過還有一個小小的幸運兒能夠倖免於能,它是誰呢?

沒錯,就是新能源汽車。

在全球車市整體低迷的逆境中,新能源汽車卻仍然保持了快速的增長。根據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的數據顯示,11月份全國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13.6萬臺,同比增長55.9%,預計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均可達到100萬輛。

新能源汽車之所以能夠在汽車行業低迷時期實現逆勢增長,除了得益於新能源汽車技術的飛速發展之外,主要還是得益於各國淘汰燃油汽車的強硬決心。

近年來,已經有英國、法國、德國、挪威、荷蘭、以色列、印度等多個國家制定出了禁售燃油汽車時間表,其中最早的國家會在2025年就開始禁止銷售燃油汽車,最晚的國家也將在2040年全面禁售燃油汽車。

汽車市場遇冷 新能源車成救命稻草

目前新能源汽車淘汰並替代燃油汽車既是一個共識,也是一大趨勢,幾乎可以確定的是後面將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會追隨這些國家一起制定禁售燃油汽車時間表。在這種情況下,全球各大車企被迫必須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投入力度,以免在日後被特斯拉、比亞迪、蔚來等後起之秀所超越。

一般來說,車企不會孤注一擲的投資研發某款特別超前的新能源汽車,他們往往會傾向於一邊漸進式開發、一邊進行銷售的做法,這樣子既能夠得到更多的反饋信息,也可以儘早收回部分研發投入。

這種情況下,各大車企都會投入更多資源、竭盡全力的推廣自家的新能源汽車,再加上目前新能源汽車存在的省錢和上牌容易等優勢,共同促使新能源汽車能夠在汽車行業的寒冬中逆勢走紅。

國家準備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車

根據國家發改委12月18日下發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從2019年1月10日起新建中外合資轎車生產企業項目、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含現有汽車企業跨類生產純電動乘用車)項目及其餘由省級政府覈准的汽車投資項目均不再實行覈准管理,調整爲備案管理。

對於取消汽車投資項目覈准管理的原因,發改委回答記者提問中表示:

實施汽車產業投資項目覈准的初衷是,合理配置生產要素,推動產業集聚高效發展。目前,我國汽車產業佈局基本完成,已形成數家大型企業集團主導汽車產業發展的格局,骨幹企業自主配置生產要素的能力顯著增強,繼續實施事前核準的必要性明顯降低。

與此同時,新一輪產業變革正蓬勃興起,汽車產業發展方式發生深刻變化,市場主體趨於多元,跨界融合特徵明顯,需要積極探索、大膽創新,繼續實施事前核準已難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此外,汽車產業多頭管理問題突出,事前許可繁多,行政效率低下,企業負擔較重,社會反映強烈。

取消汽車投資項目覈准事項,既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放開一般製造業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又是主動適應新一輪產業變革、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的客觀要求,能夠爲地方和企業創造更好的政策環境。

汽車市場遇冷 新能源車成救命稻草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發改委在《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還要求各地嚴格控制新增傳統燃油汽車產能,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健康有序發展,着力構建智能汽車創新發展體系。

發改委在《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中明確將新建獨立燃油汽車企業,現有汽車企業跨乘用車、商用車類別建設燃油汽車生產能力,現有燃油汽車企業整體搬遷至外省份,對行業管理部門特別公示的燃油汽車企業進行投資的燃油汽車投資項目列爲禁止建設行列。

據此來看,國家的態度已經十分明顯了,燃油汽車行業要開展供給側改革,淘汰落後產能,騰籠換鳥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留出生存空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