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很多三國迷就熱血沸騰,東漢末年至西晉統一這中間近百年的歷史在作者羅貫中的筆下描寫得洋洋灑灑,演繹出一系列精彩絕倫的故事情節。儘管《三國演義》這本書在四大名著中是字數最少的一本,但是故事情節完整,中心明確,主題鮮明,讓廣大的讀者讀完之後仍然意猶未盡。我們讀完《三國演義》的感受是在謀士的心中,天下江山只不過在自己的運籌帷幄之中即可決勝千里之外,而在勇將眼中,萬里江山任我馳騁,也正是這些智慧和勇武對我們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

三分鐘帶你瞭解《三國演義》的成書過程和各種版本!

一、基本史料

《三國演義》雖然是一部小說,但是它是有歷史材料作爲依據和基礎的,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演義。生活在三國時期到西晉初期的陳壽就寫了《三國志》這一有“前四史”之稱的史書,後來裴松志又爲《三國志》作注,即《三國志注》,這本注旁徵博引,規模不下於《三國志》原書,歷史學術價值極高,爲三國時期這段歷史保留了大量的原始材料,爲後來羅貫中作《三國演義》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三分鐘帶你瞭解《三國演義》的成書過程和各種版本!

二、民間野史

除了官方的歷史文獻記載之外,在民間還流傳着豐富的三國故事,在隋朝時期的文藝表演中就已經有了和“三國”相關的節目,根據杜寶的《大業拾遺記》載,隋煬帝喜歡看水上雜戲表演,這些戲中就已經有了曹操譙水擊蛟和劉備檀溪躍馬等內容,到了唐代,李商隱的詩《嬌兒》中就寫道“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喫。”在宋代,蘇軾在《志林》中就記載有一個小孩很頑劣,父母拿他毫無辦法,於是就請人爲其說古代故事,當聽到劉備打了敗仗時,小孩就不高興得大哭起來,當聽到曹操戰敗時,小孩就十分高興。金元時期,少數民族統治的地區也非常流行三國戲。

三分鐘帶你瞭解《三國演義》的成書過程和各種版本!

三、集結成書

有了官方的文獻爲基礎,又有了民間野史傳聞的豐富,於是羅貫中“據正史,採小說,證文辭,通好尚”(高儒《百川書志》),創作出了《三國志演義》這部小說。

三分鐘帶你瞭解《三國演義》的成書過程和各種版本!

​四、關於《三國演義》的各種版本

最早版本:目前現存的最早的刊刻版本是明朝嘉靖壬午年(1522年)刊刻的《三國志通俗演義》,這個版本共分爲24卷,凡計240則,每則前有七言的單句標題。後來的刊刻本將240回合併爲120回,每回的標題也由原來的七言單句變成七言雙句,現今我們所看到的通行本都是120回,每回的標題是七言雙句,如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另一版本:另外還有一個存世的版本是明朝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葉逢春刊刻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史傳》,一共有10卷,分爲240段,但是現在只有八卷流傳,第三卷與第七卷已經佚失了。至於這兩個版本中哪一個更爲接近原作,如今的學者尚有很大爭議。

三分鐘帶你瞭解《三國演義》的成書過程和各種版本!

大喬和小喬

參考文獻:

【1】羅貫中著,《三國演義》,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

【2】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三版第四冊),高等教育出本社,2014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