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闌人寂,華燈初上,驀然回首,燈火闌珊。兒時的故鄉,在千樹萬樹的流光溢彩中綻放。

而在我腦海中越發清晰的,是兒時故鄉長滿茅草的土房。

故鄉那長滿茅草的土房有着最簡潔的詩意,當茅草在夕陽的餘暉中投射出好看的波長,光影便在微風裏跳躍,充滿了生命的律動。落雨時節,雨像個調皮的孩子,在草葉間跳躍,發出沙沙的響聲,餘韻嫋嫋,最後彙集在一起,在屋檐下掛起一條條銀絲,風輕輕一吹,雨線就曼妙地搖擺起來。

茅草土房是家鄉

年幼時光,茅草土房是我玩耍的天堂。揀些巴掌大的破碎瓦片,玩“跳房子”遊戲。即使再小的碎瓦,也是我們的愛物。用磚頭輕輕砸成五分錢硬幣大小的“瓦子兒”,或者用草根“勒繩”,更有調皮的男孩子拿着茅草玩“吹氣兒”。茅草土房裏裝載着兒時歡樂的記憶。

18歲那年,我遠走他鄉,依然對茅草土房有一種莫名的依戀。茅草土房冬暖夏涼,炎炎夏日,將潮熱的身體移居於茅草土房裏,一種舒適愜意便攸然襲來。這種感覺不像風扇那樣生硬,也沒有空調的霸氣,如絲如縷,潤物無聲,讓人身心舒坦。雨雪紛飛的冬季,一家人圍爐而坐,屋內便是一個舒適溫馨的世界。

茅草土房是家鄉

故鄉是一幅惟妙惟肖的雕刻畫,父親身穿大褂,手撥算盤,苦心經營;母親在廚房忙活,一天天漸漸斑白的頭髮,與白雲融合爲一體,溫軟得讓人踏實。

離家久了,我常常在夢迴故鄉,記憶彷彿沾上了薄薄的霜,在茅草土屋上投下一抹淡痕,一方桌,一張椅,一杯茶,只因這兒時的記憶,內心盈滿安寧和感懷。

我的根在北方,茅草土房是故鄉。這一切的一切,與最簡單最平實的鄉村聯繫在一起,那種勤勞和真誠,永遠閃耀着動人的光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