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文化產業評論 · 微信號:whcypl

作者:王軍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爲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下稱《意見》),這對正處於快速發展期的中國冰雪產業來說,可謂如虎添翼。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2021-2022冰雪季,我國冰雪旅遊將帶動冰雪特色小鎮、冰雪文創、冰雪運動、冰雪製造、冰雪度假地產、冰雪會展等相關產業的產值達到2.92萬億元。受政策紅利的影響,冰雪產業或將成爲資本爭逐的新風口?

2015年7月31日,北京聯合張家口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奧會的舉辦權。2016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國家有關部委和地方政府響應號召,各項政策措施密集出臺,我國冰雪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黃金髮展期,昔日的“冷資源”正在成爲資本角逐的“熱經濟”。3月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爲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下稱《意見》),這對正處於快速發展期的中國冰雪產業來說,可謂如虎添翼。

利好政策密集出臺

新興市場趨勢向好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意見》出臺前,國家有關部委和各級政府部門已經相繼展開籌劃部署。2016年8月,國家體育總局、發改委等4部門聯合發佈《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明確指出,到2020年直接參加冰雪運動人數超過5000萬,並“帶動3億人蔘與冰雪運動”,2020年冰雪產業總規模達到6000億元,2025年達到1萬億元。

此後,有關冰雪產業發展政策陸續出臺,號召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羣衆冬季運動推廣普及。2018年5月,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北省冰雪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提出,立足於培育河北經濟新的增長極,建成冰雪產業強省。到2022年,全省滑雪場館達到80個,滑冰場館達到200個,冰雪產業規模達1200億元;到2025年,全省滑雪場館達到100個,滑冰場館250個。培育10個國際品牌賽事和活動,打造10個冰雪產業龍頭企業,冰雪產業總規模達1500億元。

2018年9月5日,國家體育總局公佈《帶動三億人蔘與冰雪運動”實施綱要(2018-2022年)》《實施綱要》總體目標提出,2018年至2019年,重點扶持一批羣衆性冰雪品牌項目;2019年至2020年,動員各方力量,逐步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協同、羣衆參與的發展格局,初步實現冰雪運動進校園、進機關、進社區、進家庭;2020年至2021年,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戰略深入實施,冰雪運動基本覆蓋全國各省區市;2021年至2022年,羣衆性冰雪運動發展態勢基本形成,努力實現“帶動三億人蔘與冰雪運動”目標。

2019年1月10日,教育部辦公廳發佈《關於做好全國青少年校園冰雪運動特色學校及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遴選工作的通知》,到2020年,計劃遴選出2000所特色學校,到2025年計劃遴選出5000所特色學校和700餘所示範學校。並優先享有本地有關部門給予的有關校園冰雪運動教學、訓練和競賽、經費和條件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2019年1月16日,體育總局、發改委印發《進一步促進體育消費的行動計劃(2019—2020年)》明確提出,要研製《冰雪裝備器材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據工信部消息,工信部會同體育總局、北京冬奧組委等部門,正在加緊編制《冰雪裝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擬於今年發佈。《行動計劃》將明確今後一段時期我國冰雪裝備產業發展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作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性文件。

2019年3月31日,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爲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提出,力爭到2022年,我國冰雪運動總體發展更加均衡,普及程度明顯提升,參與人數大幅增加,冰雪運動影響力更加廣泛,冰雪產業蓬勃發展,產業規模明顯擴大,結構不斷優化,產業鏈日益完備。

隨着一系列冰雪產業利好局面的顯露,以冰雪旅遊爲代表的冰雪產業迎來了巨大風口。中國旅遊研究院發佈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7年冰雪季,中國冰雪旅遊市場規模達1.7億人次。來自途牛旅遊網預訂數據也顯示,冰雪觀光成爲冰雪旅遊的主要類型,其人數佔我國國內冰雪旅遊總人數的72.4%,滑雪休閒度假遊客佔我國國內冰雪旅遊總人數的27.6%。

根據《2018中國冰雪產業白皮書》顯示,我國現有冰雪小鎮26個,而2015年時全國只有8個,預計在2020年將會達到40個左右。冰雪小鎮目前的經濟規模約爲220億元,佔冰雪旅遊市場規模的55%,已成爲冰雪旅遊最重要的經濟主體。冰雪小鎮推動當地的酒店、商業街、溫泉、房地產等蓬勃發展,衍生出的“白雪經濟”產業鏈條具有很強的帶動性。

上市公司積極佈局

資本角逐已經開始

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2021-2022冰雪季,我國冰雪旅遊將帶動冰雪特色小鎮、冰雪文創、冰雪運動、冰雪製造、冰雪度假地產、冰雪會展等相關產業的產值達到2.92萬億元。在冰雪產業方面,A股的多家公司早前已有佈局,地產龍頭萬科A更是成爲了滑雪場地方面的龍頭公司。相關公司已佈局涉及冰雪運動培訓、賽事運營、景區營運等多個領域。

萬科A:在2010年就開始涉足滑雪度假產業——啓動開發松花湖度假區。萬科2018年年報顯示,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雪季期間,旗下吉林萬科松花湖和北京石京龍兩個滑雪項目,累計到訪的客流量超過60萬人次。2018年8月,與合作方組成的聯合體成功中標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延慶賽區PPP項目,將作爲社會資本方參與延慶賽區的建設和賽後運營工作。

探路者:公司“追求科技創新,爲勇敢進取的人提供安全舒適的戶外運動裝備”,產品覆蓋戶外生活各個領域。2008年成爲“北京奧運會特許供應商”,2009年成爲“中國南(北)極考察隊獨家專用產品”,爲探路者進軍冰雪產業奠定了基礎。目前,公司經營造雪設備和雪場施工、推出冰雪服裝、運動裝備,投資冰世界等多個冰雪項目,預計一季報業績:淨利潤3880萬元至4550萬元,增長幅度爲75%至105%。

奧瑞金:公司針對北京冬奧會帶來的冰雪運動產業機遇和快消品客戶冰雪產業平臺的服務需求,設立冰雪體育產業全資子公司,整合公司體育資源,開展冰球培訓、賽事運營、體育衍生產品開發等業務。與美國公司DNCB簽署了關於與北美職業冰球聯賽(NHL)波士頓棕熊隊冰球合作項目合同,雙方將共同致力於推動冰球運動及青少年冰球培訓在中國的發展。

金達威:公司成立於1997年11月,是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旗下子公司與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簽署爲期6年(2016-2022)戰略合作協議,獲得冬管中心全部國內賽事未來6年的獨家賽事運營權和獨家版權。公司簽約費用2.1億元按協議分期支付,項目運營所需資金由金達威體育自行籌集。

長白山:2017年12月,長白山管委會正式推出“長白山冰雪部落”這一品牌,包含長白山和平滑雪地形公園、和平越野滑雪森林公園、北坡森林野雪公園、西坡天池雪野雪公園、西坡雪地摩托車體驗公園五大雪上體驗項目。隨着冬奧會的到來和冰雪運動的發展,憑藉着長白山的地形和自然資源優勢,長白山冰雪旅遊度假項目將成爲景區旅遊客運業績的新增長點。4月1日,受國家政策紅利影響,冰雪產業概念大漲,長白山報收漲停。

萊茵體育:公司與瑞士CCT China GmbH Switzerland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擬共同出資設立“冰雪運動公司”,打造及運營亞洲地區冰雪運動賽事。另外,CCT授權公司作爲CCT世界女子冰壺冠軍巡迴賽(上海大師賽)的商業合作伙伴,雙方將以此爲契機對該項賽事的商業開發展開深度合作。

華錄百納:2015年7月,公司實際控制人華錄集團與河北省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其中,華錄百納與河北省在冰雪產業品牌賽事領域開展合作,將在河北張家口市打造融合極限冰雪賽事、冰雪音樂節、演唱會、旅遊文化節等於一體的“極限冰雪嘉年華”。通過體育、娛樂、傳媒、旅遊等產業的跨界融合,推動冰雪產業在國內的普及。受發展冰雪產業消息刺激,該股前面兩個漲停。

三夫戶外:公司從主營戶外用品銷售到涉足體育旅遊和賽事運營,其中冰雪項目佔一定比例。2016年5月,與內蒙古阿爾山市達成合作,共同開發戶外旅遊賽事,並於2017年末舉辦中國阿爾山踏雪板雪地競速賽;2016年7月,與大慶市達成合作,利用當地的文化體育旅遊資源開發,將舉辦滑雪嘉年華等戶外賽事。據公司發佈的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4.2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62%。

華策影視:2016年5月,華策影視宣佈入股翼翔冰雪,以300萬人民幣持有其10%的股權。翼翔冰雪由花樣滑冰世界冠軍佟健與舞伴龐清於2015年7月創立,旗下設有愛滑冰微信服務號、愛滑冰APP交流平臺、經典冰上舞臺劇、高端培訓等業務。此項合作是華策影視進軍體育產業的第一步,也是其涉足冰雪產業的重要佈局。作爲一家影視公司,華策影視此前曾策劃推出以花樣滑冰爲主題的體育綜藝節目。2017年初,雙方合作的《跨界冰雪王》正式播出,在“冰雪+綜藝”這一領域做出了一定探索。如果華策影視在“冰雪+影視”這一領域進行更進一步的開拓,或將對冰雪產業帶來較大的影響。

產業“風口”已經來臨

現在上車還來得及

目前,全球冰雪產業規模已超過1萬億美元。4月11日發佈的《2019全球滑雪市場報告》顯示:中國是全球唯一快速增長的地區。受冬奧紅利、政策紅利、冰雪人口滲透率提升等衆多利好因素的影響,2018年中國新開業的滑雪場有39家,滑雪場總數量達742家,2018/19雪季總滑雪人次近2000萬,冰雪產業整體規模達4517億元。

一朵朵雪花吹出巨大的產業“風口”,如何搶抓冰雪旅遊、冰雪消費、冰雪賽事、冰雪裝備、冰雪運動培訓等商機,正在成爲業內人士熱議的話題。結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意見》及前文分析梳理結果,筆者認爲,當前我國仍是全球最大的初級滑雪市場,各類社會資本進軍冰雪產業正當其時,大爲作爲。

一是冰雪旅遊將迎來黃金髮展期。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最新發布的《中國冰雪旅遊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7-2018冰雪季,我國冰雪旅遊人數達到1.97億人次,冰雪旅遊收入約3300億元。預計到2021-2022冰雪季,我國冰雪旅遊人數將達到3.4億人次,冰雪旅遊收入將達到6800億元。可以預見,以冰雪旅遊爲中心的滑雪旅遊度假區、冰雪景區、冰雪演出、冰雪商品、冰雪中介服務、冰雪傳媒、冰雪創意等將成爲未來產業資本重點投資、大衆創業創新的領域。

二是“賽事+演藝”將成爲產業亮點。2018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總規模達到2萬億元。此次,兩辦新發布的《意見》再次指出,我國應大力拓展冰雪競賽表演市場。有序申辦和舉辦冰雪運動國際高水平專業賽事。圍繞花樣滑冰、冰球、冰壺、單板滑雪和短道速滑等觀賞性強的冰雪運動,支持社會力量打造精品賽事和活動;支持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手段在冰雪賽事直播和轉播中的應用,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壯大。

三是冰雪地產將成爲掘金新高地。近年來,隨着國家吹響發展冰雪運動和冰雪產業的號角,坐擁冰雪資源的東北地區、西北地區找到了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冰雪資源缺乏的南方地區同樣對冰雪產業充滿了熱情,引進賽事、建設人工四季雪場、發展冰雪旅遊、冰雪運動培訓等動作頻繁。從當前我國室外和室內滑雪場的增長幅度看,遠未達到總滑雪人次的增長幅度。隨着“南展西擴東進”戰略的深入推進,雪地產業市場還有很大的空間值得繼續挖掘。

四是冰雪運動培訓有望成爲新爆點。目前全國的滑雪者有超過1330萬人,超過75%爲一次性體驗者。依據國家體育總局公佈《帶動三億人蔘與冰雪運動”實施綱要(2018-2022年)》,到2021年至2022年,羣衆性冰雪運動發展態勢基本形成,努力實現“帶動三億人蔘與冰雪運動”目標。顯然,實現這個目標,只有通過規範、科學的培訓,才能將100萬消費人羣轉換爲三億愛上冰雪的運動人羣。就目前國內專業培訓機構而言,遠遠無法滿足未來全民冰雪運動的需求。去年6月,阿里體育進軍冰雪產業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冰雪培訓,將攜手國際滑雪聯合會重點打造“愛上雪(Get into Snow Sports)”培訓計劃。

此外,當前各地爭相發展冰雪經濟的過程,也日漸暴露出了急功近利和同質化等問題。因此,各地政府要切實貫徹落實兩辦《意見》,加強政策引導和扶持,科學編制好冰雪產業發展規劃,爲推動冰雪產業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以及項目的招商引資與營商環境優化打好基礎,讓冰雪產業更有文化內涵、科技含量大。

結 語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風格豪放、氣勢磅礴、意境深遠、胸懷廣闊,被南社盟主柳亞子盛讚爲千古絕唱。八十多年後的今天,在習近平總書記“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昔日“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冷資源,如今正成爲推動中國走向冰雪運動強國的巨大動能,催生出萬億的冰雪產業風口。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儘管我國冰雪產業的發展之路依舊任重而道遠,但我們堅信,在國家“五位一體”戰略佈局的推動下,在冬奧紅利、政策紅利和地方政府發展規劃的引導下,“冰天雪地”和“青山綠水”一定會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變成實實在在的“金山銀山”!!

本文來自“文化產業評論”微信公衆號。“文化產業評論”已經運維6年,持續推送文化產業優質文章6000多篇,得到了全國文化產業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官員、企業老闆、機構負責人、精英從業者的高度關注,在業內具有廣泛的影響力,是文化產業的頂尖大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