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着《指導意見》的貫徹實施,到2022年,商務領域信用聯合獎懲機制將進一步健全,以信用爲核心的新型監管體制基本建立,信用將成爲(行政+市場)資源配置的新標準、分類管理和聯合獎懲的新依據、流通治理的新邏輯新方法、流通新秩序的新面貌新特徵。實現信用監管的前提是對市場主體、客體和交易行爲信息(數據)的全面掌握,以此爲基礎對市場主體的信用狀況進行評價和分類,並針對不同信用狀況的企業實行不同的監管方式,做到對違法失信者嚴懲不貸、對守法守信者無事不擾。

韓家平:《指導意見》最大的亮點是首次明確提出了要構建商務領域以信用爲核心的新型監管體制,推進商務領域治理能力現代化。

相對於傳統的商務治理體制,以信用爲核心的商務治理新體制至少具有以下四個特徵:

一是以信息(數據)爲基礎,區別不同主體信用狀況的分類監管。實現信用監管的前提是對市場主體、客體和交易行爲信息(數據)的全面掌握,以此爲基礎對市場主體的信用狀況進行評價和分類,並針對不同信用狀況的企業實行不同的監管方式,做到對違法失信者嚴懲不貸、對守法守信者無事不擾。

二是瞄準違法失信風險的精準監管、有限監管。在對市場主體按照以往信用狀況進行分類的基礎上,基於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還可以及時發現甚至提前預警違法失信風險在何時何地發生,從而進行動態監管、精準監管和實時監管,使得違法失信行爲無所遁形,消除失信主體的僥倖心理,提高誠信自覺意識。

三是多部門聯動的協同監管。新型監管的另一大特徵是在各部門信用信息交換共享的基礎上,實現跨部門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聯合獎懲機制的核心思想是通過跨部門的信用信息的交換共享,依法依規採取聯合行動,使“守信者一路綠燈,失信者處處受限”,使守信者獲得便利、優惠,失信者付出高昂代價。截至2018年年底,在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的推動下,已有60個部門簽署了51個信用聯合獎懲合作備忘錄,推出聯合獎懲措施100多項。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法院已累計發佈失信被執行人名單1277萬人次,相關部門配合限制購買飛機票1704萬人次,限制購買動車高鐵票544萬人次,限制“黑名單”當事人擔任企業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和高級經理職務1.15萬人次。

四是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綜合監管(社會共治)。以信用爲核心的治理不僅是政府單方面、單方向的管理,而是由市場主體、行業組織和第三方機構參與的社會共治。現在我國市場主體數量已達1億戶,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如果只依靠政府一方有限的行政資源進行監管是不可能的。必須在法律法規的框架下充分發揮各方面力量實行社會共治,將過去政府碎片化、粗放式、條塊分割、事前管理爲主的監管模式,轉變爲覆蓋全部主體和事前事中事後全流程、跨部門協同的精準監管,逐漸形成市場主體自治、行業自律、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新治理格局。

隨着《指導意見》的貫徹實施,到2022年,商務領域信用聯合獎懲機制將進一步健全,以信用爲核心的新型監管體制基本建立,信用將成爲(行政+市場)資源配置的新標準、分類管理和聯合獎懲的新依據、流通治理的新邏輯新方法、流通新秩序的新面貌新特徵。

高俊:商務信用是“大商務、全領域”的信用,涵蓋了國內貿易、對外貿易、服務貿易、外商投資、對外投資合作等領域。“加強消費領域信用建設”作爲重點任務之一,覆蓋了國內貿易領域的主要行業,包括推進家政服務、住宿餐飲、批發零售和成品油等民生消費領域、電子商務領域以及直銷、藥品流通等重點行業,是貫徹大商務理念的全領域信用設計。

商務信用監管是“全過程監管”。爲提升商務領域信用治理能力,《指導意見》提出將“實施全過程信用監管”,通過一系列信用制度和機制的建立,加強商務領域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管理。一是通過開展事前信用覈查、實施信用承諾制度,進一步嚴格事前管理;二是通過完善信用公示制度、開展分類監管,提高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三是通過實施信用聯合獎懲,對守信主體進行聯合獎勵、對失信主體實施聯合懲戒,營造“守信得益、失信受制”氛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