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的裏海怪獸

奉行“暴力美學”的蘇聯,是最早研究地效飛行器的國家。今天三編就來給大家帶來一個早期蘇聯人民建造的一個裏海怪獸。早在1923年,蘇聯科學家尤里耶夫即展開了相關研究。30年代,蘇聯已經對開始進行地效飛行器的試驗和理論研究。其他國家也有專家開始研究相關問題。二戰後,各大強國曾掀起了一波小高潮,但很快放棄了。唯有蘇聯堅持下來。其原因除了國家體制問題,大約因爲蘇聯擁有廣袤的領土和領海,又在傳統航空飛行器方面落後於冷戰對手美國,故而更有實力和動力完成這方面實驗吧。

昨日頭條:日本節衣縮食建造的“精神支柱” 卻不想美軍兩小時就把它給幹掉了!

據稱,從60年代以來,先後建成了多達30多艘的地效飛行器。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從1963年開始建造地效飛行器,其用途包括導彈發射平臺、反潛作戰艇和突擊登陸艇等。在1966年,地效飛行器首飛成功。

此後,阿列克謝耶夫設計局不斷改進,飛行器的體積不斷擴大。尤其在70年代,大功率的航空發動機技術得到提升,蘇聯在地效飛行器項目中引入動力增升技術,即在機翼的前上方安裝噴氣推進系統,利用發動機產生的強大氣流,在機翼下形成一個動力氣墊,相當於在地效飛行器上疊加了一個氣墊船,從而進一步提升了升力托起飛行器。最終,蘇聯誕生了一艘令人目瞪口呆的龐然大物。

該艦船長約100米,翼展約40-50米,高約20多米,起飛重量達到500多噸,。其機翼配置8臺VD-7渦噴發動機,最大航程7500公里,能夠以每小時800公里的速度,運送850名士兵。

這艘飛行器自祕密研製成功後,一直在裏海航行。聯邦德國方面在70年代中期對此事略有所知,而北約正式得知此事,則是在80年代,通過偵察衛星發現了在裏海上高速掠過的這巨型飛船。被震撼的北約爲其取了綽號“裏海怪物”。

除“裏海怪物”外,蘇聯還研製了多種其他類型的地效飛行器。其中較爲成熟的一款是“小鷹”型。該艇主要用於突擊登陸作戰,塊頭比裏海怪物小得多,但還是遠超過一般飛機。其長58米,翼展31.5米,機翼面積304.6平方米,起飛重量140噸。“小鷹”機首裝有2臺NK-84K渦扇發動機,單臺推力10,500公斤,主要用於起飛,垂尾頂部還有一臺用於巡航的NK-12MK渦槳發動機,功率14,966馬力。可運送20噸貨物或300人。負載20噸時,其航行速度爲每小時125海里,能將貨物運送到1700公里之外。

該機可以在3級海況時候起降,並能在更惡劣的情況下掠航,距離海面高度最小爲1-2米。在1975年的一次飛行中,小鷹在起飛時受到海浪的撞擊,機尾完全斷裂脫落。而駕駛艙內的設計師阿列克謝耶夫當機立斷,加大發動機功率,駕駛已經沒有尾翼的飛行器飛回了岸上。此舉讓蘇軍對小鷹更加刮目相看,計劃未來裝備120架小鷹,一次運載上萬名士兵或裝備進行突擊登陸。

可惜,1985年由於支持該項目的國防部長烏斯季諾夫元帥去世,加之當時戈爾巴喬夫正在全線收縮,這個耗資巨大的項目被砍掉了。最終小鷹一共造出5艘,其中2艘至今仍在民用服役。

另一款較爲著名地效飛行器的是花尾鴿。它是一款反艦導彈發射平臺,其尺寸只是略小於裏海怪物。機長74米,翼展44米,起飛重量400噸。花尾鴿在機首裝有8臺NK-87渦扇發動機,單臺推力13000公斤。當“花尾鴿”在非常接近水面的地方,以接近氣墊船模式航行時候,時速約爲20-100公里,航程400公里。而當其在3米左右高度進行地效巡航時,每小時可行駛500公里左右,航程高達3000公里。

此外,雖然是地效飛行器,但花尾鴿也能高飛,其最大飛行高度7500米,足以越過陸地上的大多數障礙(當然,這種情況下不具備地面效應,會很耗油)。機背上裝有三套KT-152二聯裝“白蛉”超音速反艦導彈發射裝置。該導彈射程爲120-200公里,最大飛行速度3馬赫,在接近目標時還能做S型機動避開攔截火力,戰鬥部裝藥300公斤,具有很強的對艦攻擊能力。而花尾鴿也因此成爲令海上艦艇戰慄的殺手。

遺憾的是,這款在1986年或1987年才首次試飛的地效飛行器,最後也未能作爲戰鬥武器服役。其中一架試圖改成搜索救援的地效飛行器,最後也沒有完成建造。對於這篇文章,各位艦長有什麼想說的,都可以在評論中和小編一起討論一下。

來吧兄弟們,插我!三編強烈推薦這款指尖玩具數據線,小巧而裝逼。

包含市面主流數據線,無論哪種都可兼容。

使用方法一插一拔,方便快捷,誰還需要揹着2M長的數據線在包裏。

手閒的時候轉動魔方,鑰匙串上的新寵,應急時的數據線。絕對實用三合一!歡迎識別圖中二維碼進入購買頁面!

關鍵字!

示範:

關鍵字:雪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