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進過程中,研發團隊發現“山貓”全地形車與實戰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在一無資料、二無經驗的情況下,年僅28歲的“山貓”全地形車總設計師陳勁帶領團隊立下戰功,爲應對新的部隊作戰需求,經過10年的艱苦攻關,爲我軍專門研製生產了一款超牛裝備,綽號爲“山貓”的8X8全地形車。

提起“山貓”全地形車,不得不念想起它的“孃家”——重慶嘉陵全域機動車輛有限公司。之前,這家老牌軍工企業一直以民用摩托車爲主打產品。一次偶然的機會,該公司的研發團隊進入全地形車研製領域。在一無資料、二無經驗的情況下,年僅28歲的“山貓”全地形車總設計師陳勁帶領團隊立下戰功,爲應對新的部隊作戰需求,經過10年的艱苦攻關,爲我軍專門研製生產了一款超牛裝備,綽號爲“山貓”的8X8全地形車。

所謂全地形車,通常指的是理論上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駛的車輛,由於能輕鬆穿越沼澤、雪地、山林、池塘、溪流等各種惡劣地形。這種車在國外的軍事領域運用的比較早,比如大馬力沙灘車、外形低矮的軍用突擊車等等,它重量輕,馬力大,懸掛和輪胎適應性好,很多國家的特種部隊和山地部隊都裝備了此類車輛,用來突擊作戰或者巡邏偵查。和國外的沙灘車,全地形突擊車不同。

山貓的身材嬌小,長相“萌萌噠”,幾乎是所有人見到的第一印象。個頭也就是比街頭巷尾的三蹦子大上那麼一點,整個外形則活像是一輛“兒童”版的92式步戰車一樣。別看“山貓”個頭小, 可它全地形越野能力卻是“槓槓滴”。它雖不追求高速性能,但卻着重強調極限地形的通過能力。不但爬溝過坎如履平地,就是翻山過河也不算個事。

得益於裝備有一臺1.4T柴油渦輪增壓發動機,山貓可以輕鬆跨越1.2米寬的壕溝,翻越70%的陡坡,甚至還具備水陸兩棲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山貓”全地形車獨特的差級變速設計十分巧妙,不但能實現原地旋轉,哪怕是任意4個輪胎同時損壞,它的行駛也依然不會受太大影響。更重要的是,“山貓”全地形車可以利用解放軍大量裝備的米-8、米-171等直升機進行空運。能夠最大限度地保障戰場的機動能力與生存能力。

“山貓”全地形車的問世,源於一次演訓保障任務。10年前,重慶嘉陵全域機動車輛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在保障部隊演習時發現,由於沒有合適的兵力投送裝備,官兵們只能徒步穿越複雜地形,機動行軍耗時費力,稍有不慎就會貽誤戰機。

基於這一作戰需求,他們敏銳地提出研發一種輕型全域機動系統,用以解決輕裝步兵在非正常道路條件下機動性差等方面的問題。與此同時,陸軍某旅在探索信息化作戰過程中,恰巧需要這樣一款裝備。雙方一拍即合。年僅28歲的陳勁帶領研發團隊根據部隊提出的要求,採用摩托車加汽車的技術結構,利用現有零部件,當年年底就造出第一代樣車。

聽到這個好消息,部隊領導滿心歡喜到工廠實地觀摩。然而,沒想到,讓部隊官兵翹首以盼的“山貓”全地形車,第一次演示就頻頻“冒泡”。當時,“山貓”全地形車雖然基本性能達到了設計要求,但在實際操作中出現車輛轉向困難、零部件通用性差等方面問題。

距離演習時間越來越近,“山貓”能不能如期參加演習?研發人員心裏打了一個問號,部隊這邊也是“滿心疑慮”。有問題就要想辦法儘快解決。陳勁帶着人加班加點攻關,針對變速箱、轉向系統進行技術創新,將履帶車輛轉向結構成功移植到 “山貓”全地形車上,提升了“山貓”在狹窄地域的機動性。同時,研發團隊加強了零部件通用化、模塊化設計,大幅度提升了零部件的通用性。

這一次,他們帶着改進後的“山貓”全地形車自信滿滿地來到部隊。看着眼前這個長相奇特的“鐵傢伙”,官兵心中滿是疑惑:“聽說這輛車可上山、能下水,還會越障礙,他們不會是在吹牛吧?”“山貓”全地形車剛開始在演習場上的表現,讓官兵感到驚喜。搭乘“山貓”,他們能輕鬆穿越叢林和泥潭,投入戰鬥時間也大幅縮短。然而,演習進行到關鍵環節時,眼看就要攻破對方最後一道防線,一輛“山貓”全地形車突然“開了鍋”。滾燙的發動機,讓研發人員也一時難以下手。

衝鋒戰鬥迫在眉睫,故障短時間難以排除,官兵只好徒步前行……“關鍵時刻戰車趴窩了,真打起仗來怎麼能行?”官兵的吐槽讓研發人員特別難堪。演習結束後,研發團隊把故障原因找到了——在高溫環境下長途機動,“山貓”的散熱系統不堪重負。經過數據測算,要想滿足散熱要求,風扇功率必須達到普通車輛的10倍以上。而這個要求,只有坦克的散熱系統才能做到。如果選擇移植相關的系統構架,意味着一年多的心血白費,將來還要面對更多的技術難關。

是推倒重做還是就此放棄?這是一次艱難抉擇。陳勁果斷地提出參考坦克和裝甲車結構原理,對“山貓”進行重新設計,並登門向某型坦克總設計師“取經”。一年後,研發團隊與多家科研院所進行合作,共同開展技術攻關。這一次,陳勁心裏總算有了底。“夢想看似近在咫尺,邁出每一步其實異常艱難。”回想起“山貓”的研發歷程,陳勁感慨不已。技術改進的第一步,從輪胎開始。

越野過程中,胎壓是影響全地形車機動性能的關鍵。胎壓過大,車輛在摩擦力較小的路面難以行駛;胎壓過小,輪圈很容易被地面障礙物損傷。單是尋找胎壓的最佳數值,他們駕駛測試車來來回回跑,換下的輪胎堆滿了兩個庫房。數據測算是另一道需要突破的難關。在實際駕駛中,團隊技術人員發現減速箱軸承極容易損壞,原因是越野路面對車體的衝擊力遠遠大於設計參數。

爲了收集準確的數據,研發團隊聯合高校,專門研製出一款數據採集設備,根據實際測算的信息建立數據庫,爲後續研發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持。如何平衡防護和機動性能,是一個異常棘手的難題。對於軍用車輛來說,防護性能是重要的考覈指標。如果加裝的防護部件過多,會導致車身過重,難以實施空中投送。研發團隊用航空器的設計標準,在保證機動性能的基礎上,力爭“扒下每一斤多餘的重量”。針對複雜條件下的作戰需求,他們進行多級防護試驗,遴選出最優防護方案。

有了前車之鑑,陳勁決定這次先到塞上大漠試試“山貓”的本事。夏日,沙漠氣溫高達46℃,烈日把車體烤得滾燙。中午時分,正在進行機動性能測試的“山貓”,轉向系統突然失靈。身處沙漠之中,救援車一時無法抵達,他們只能選擇用另一臺測試車輛小心翼翼地牽引着故障車輛駛出。

待到故障車輛返回公路,已天色漆黑。經過詳細檢查,測試組發現,“山貓”在高溫條件下長時間行駛,一個傳動箱內部軸承燒燬,導致轉向系統失靈。出現問題就要第一時間解決。測試組在附近試驗場建立臨時改進車間,一邊收集測試數據,一邊就地進行改進。頂着烈日他們反覆改進,“山貓”的各項指標終於又提升了一個標準。

爲了拿到戰場“准入證”,研發團隊專門讓“山貓”參加了一場部隊實戰化演練。那天,陳勁選擇乘坐在其中一輛戰車上,近距離觀察“山貓”的實戰化表現。“既然‘山貓’機動性能這麼好,能不能搭載武器平臺?”同行官兵不經意的提問,啓發了陳勁的思維。追求性能指標只是車輛製造的“初級階段”,滿足實戰需求才是戰車研發的“進階指南”。實戰需求是裝備改進的方向。返回營區後,陳勁帶領研發人員,逐個測量武器裝備的結構尺寸,製作出簡便的固定裝置。再次返回演訓場,“山貓”很快露出“利爪”。

官兵乘坐“山貓”全地形車快速機動至有利地帶,藉助提前加裝好的武器對目標實施攻擊,隨後快速撤離現場。武器搭載的問題解決了,彈藥又是另一個難題。隨着演習任務的拓展,“山貓”搭載的武器越來越多,彈藥種類和數量也隨之增加,車內空間佈局需要重新設計。改進過程中,研發團隊發現“山貓”全地形車與實戰要求尚有很大差距。

“武器射界受限,大幅調整射向必須移動戰車”“載重能力不夠,攜行的裝備還要精打細算”“減震效果不好,官兵長途乘坐身體很不舒服”……這些問題,平時在廠裏做試驗時很難發現。研發團隊意識到,只有把實戰需求貫徹到武器裝備研製的全過程,才能讓裝備發揮最大效能。根據部隊演訓的實際情況,陳勁設計出5類平臺,在保持“山貓”小巧靈活特點的同時,載重能力和車內空間得以優化,並衍生出數十種車輛類型,能有效適應各種複雜條件下的作戰需求。

部隊邀請企業開了一場碰頭會,討論如何優化相關技術和訓練模式,讓“山貓”全地形車儘早形成戰鬥力。‘山貓’與普通車輛的操作方式相似,踩離合、掛擋位、點油門……”現場教學時,企業技術人員根據官兵的駕駛習慣,對“山貓”全地形車進行講解。“而在倒車時,它的操作方向與普通車輛相反,方向盤夾角只有45度,必須提前估算好轉向時機。”

經過多次講解和操作,集訓官兵很快就掌握了“山貓”全地形車的操作方式。“山貓”的出色性能,得到了部隊官兵的點贊。前不久,某部的一場對抗演練中,官兵們乘坐“山貓”在崎嶇的山路上時而快速機動、時而停車作戰。憑藉良好的機動性能,他們提前半小時完成了預定任務。

“一款新裝備從論證設計到列裝部隊,再到最終形成戰鬥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其中,除了部隊官兵在作戰運用上的探索實踐外,還需要軍工企業深入一線部隊調研、不斷改進,才能打造出適應戰場需求。(作者署名:前沿哨所 浦路石)

《出鞘》完整內容請關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搶先查看(查看詳情請搜索微信公衆號: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完整首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