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隆基還很喜歡舞蹈,相傳著名的《霓裳羽衣舞》的曲調,就是李隆基根據河節度使楊敬述將從印度傳進來的《婆羅門曲》來潤色改編,又稱有月宮的神仙託夢與他創作而成的,是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

在中國不足2132年的帝制社會里中,中國共出現過422個皇帝。在他們之中,有以雄才大略和文治武功載入史冊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和一代天驕,有驕奢淫慾、昏庸無能的泛泛之輩。今天跟大家聊聊出治國理政之外,在才藝方面青史留名的幾位皇帝。

“才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與武則天之孫,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稱李三郎,母竇德妃。 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寶十五載(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亂退位爲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亦是唐朝極盛時期的皇帝。李隆基儀表雄偉俊麗,生性英明果斷、多才多藝、通曉音律。

唐太宗工書,尤善八分、章草,是中國書法史上著名的帝王書家之一。《舊唐書•本紀》稱李隆基“多藝尤知音律,善八分書”。書法工整、字跡清晰、秀美多姿。在唐朝書法中佔有一定的地位。傳世書跡很多,以《鶺鴒頌》《紀泰山銘》《石臺孝經》等最爲有名。《紀泰山銘》形制雄偉,文辭雅馴,書法遒勁婉潤,端莊渾厚,爲漢以來帝王摩崖石刻之最,開隸書新面目,是唐隸的代表作之一,歷代書家多有稱頌。

李隆基富有音樂才華,對唐朝音樂發展有重大影響,他愛好親自演奏琵琶、二胡、笛子、羯鼓,無一不通、沒有不曉。亦擅長作曲,作有《霓裳羽衣曲》,《小破陣樂》,《春光好》,《秋風高》等百餘首樂曲。登基以後,在皇宮裏設教坊,“梨園”就是專門培養演員的地方。唐明皇極有音樂天份,樂感也很靈敏,經常親自坐鎮,在梨園弟子們合奏的時候,稍微有人出一點點錯,他都可以立即覺察,並給予糾正, 這是後來稱戲班爲“梨園”的由來。

李隆基還很喜歡舞蹈,相傳著名的《霓裳羽衣舞》的曲調,就是李隆基根據河節度使楊敬述將從印度傳進來的《婆羅門曲》來潤色改編,又稱有月宮的神仙託夢與他創作而成的,是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

“千古詞帝”——南唐後主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峯居士,漢族,生於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李後主不僅擅長詩詞,在書畫方面也頗有造詣。李煜曾考證過撥鐙法的淵源,並總結爲“擫押、鉤、揭、抵、拒、導、送”八種技藝。李煜擅長行書,多以顫筆行文,線條遒勁,有如寒松霜竹,世稱“金錯刀”;又喜寫大字,以卷帛爲筆,揮灑如意,世稱“撮襟書”。 李煜曾出示南唐祕府所藏的書法作品,命徐鉉刻成《升元帖》,周密評爲“法帖之祖”。

在繪畫方面,李煜的竹,一一鉤勒而成,自根至梢極小,很有特點,被稱爲“鐵鉤鎖”。 他所繪的林石、飛鳥,也都意境高遠,遠超常人。

“書畫皇帝”——宋徽宗趙佶

趙佶(1082年6月7日-1135年6月4日),號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書畫家。

趙佶書法在學薛曜、褚遂良的基礎上,創造出獨樹一幟的“瘦金體”,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與其所畫工筆重彩相映成趣。其傳世的書法作品很多,楷、行、草各種書法作品皆流於後世,且筆勢挺勁飄逸,富有鮮明個性。其中筆法犀利、鐵畫銀鉤、飄逸勁特的《穠芳依翠萼詩帖》爲大字楷書,是宋徽宗瘦金書的傑作。

趙佶的繪畫藝術成就,論者都以他的花鳥畫爲最高。通過詩、書、畫、印的完美融合,無論山水、花鳥、人物,都能“寓物賦形,隨意以得,筆驅造化,發於毫端,萬物各得全其生理” 。可以說,徽宗趙佶是歷史上唯一真正擁有較高的藝術涵養和繪畫才能,並真正稱得上畫家的皇帝。

“工匠皇帝”——明光宗朱常洛

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明朝第十四位皇帝(1620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在位)。

據《先撥志始》記載:“斧斤之屬,皆躬自操之。雖巧匠,不能過焉。”或是,“每營造得意,即膳飲可忘,寒暑罔覺。”在他的寢宮裏,堆滿了各種木匠工具與各種木料。而且他還喜歡與宮內的木匠一起切磋技術,親自動手刨削打磨。他經常讓小太監把他做好的木工傢俱拿出宮去售賣,而他裝作遊客,當人們評論到這傢俱如何如何精美的時候,心裏就樂開了花兒。據說,他發明的摺疊牀,不僅方便攜帶,且雕花精美,工藝之精巧令朝中衆人歎服。

除了傢俱玩具等小工藝品,朱由校對建築學也是頗有研究。先是研究模型,造出了小乾清宮,高不過三四尺,卻曲折微妙,小巧玲瓏,巧奪天工。又造一座沉香假山,上面池臺林館悉具,燈屏、香幾,雕琢細緻,堪稱當時一絕。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