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真實的歷史,其實也不乏“人喫人”,喫人的原因各不相同,或發泄仇恨與怒火,或表忠心表孝心,或解決軍糧問題,或解決飢餓問題,或純屬喫人肉愛好,以人肉爲美食,或以人肉當豬肉,以“以次充好”賣個好價錢。隋末時的殺人魔王朱粲,最喜愛喫的肉就是人肉,他說對手下軍官們說:“世上最美的食物,還能有超過人肉了,只要國中有人,我就不用擔心沒有軍糧。

野獸食人猶可恕,人類相食說到底是歷史的退步。魯迅先生翻書翻出喫人兩字,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喫人本質。

中國古代歷史就是一部“喫人史”,魯迅曾經這樣說。當然,魯迅說這話的意思,有更深層次的含義,即封建制度喫人,封建禮教喫人。真實的歷史,其實也不乏“人喫人”,喫人的原因各不相同,或發泄仇恨與怒火,或表忠心表孝心,或解決軍糧問題,或解決飢餓問題,或純屬喫人肉愛好,以人肉爲美食,或以人肉當豬肉,以“以次充好”賣個好價錢。進化論認爲,人是由動物進化而來的。而活生生的喫人史,從一個側面論證了在人的身上還有動物的本性。平常不喫人,那是還沒有餓急了,那是獸性還沒有發作。

中國古代出現人相食事件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古代市井生活

以人肉表“忠孝之心”

中國是一個講究忠孝的國度,但以“人肉”這種方式表忠孝之心,怎麼看怎麼覺得太殘忍。春秋時期有一個叫易牙的人,爲齊桓公一句戲言,竟然殺了自己的兒子做成湯菜獻給齊桓公,以表“忠心”。齊桓公是怎麼說的?他說,我嚐遍了天下美味,唯獨沒嘗過人肉的滋味,真是憾事一件啊!

中國古代出現人相食事件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齊桓公

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重用賢相管仲,九合諸侯,是個明君。他說這句話,本是句戲言,當不得真的。但易牙是個卻沒有這麼想,他是齊桓公的司廚,爲了不讓齊桓公留下終身遺憾,決定給齊桓公做一頓人肉菜。但使用誰的人肉呢?最好是死刑犯的。但齊桓公貴爲國君,怎麼能喫死囚之肉呢。易牙一狠心,將目光瞄向了自己四歲的兒子。俗話說“虎毒不食子”,易牙的心比虎還毒啊。齊桓公喫了易牙兒子的肉,覺得很鮮美,雖然喫人肉內心不舒服,但認爲易牙忠心可佳,於是寵信重用易牙。管仲臨終前曾告誡齊桓公,易牙是個連親兒子都狠心殺死的人,不能重用他。但齊桓公不聽,最後齊桓公果然被易牙等人軟禁,竟然餓死在宮中,這也算一報還一報吧。

易牙算是個佞臣,春秋另一位叫介子推的是個忠臣,他也曾經用人肉表忠心。介子推跟隨晉文公重耳流亡時,有一次重耳餓的心發慌,想喫肉湯了。連飯都沒有,哪裏有肉湯喝,跟農夫要飯,農夫給了一塊土疙瘩。在這種情況下,介子推從自己的大腿上偷偷割下一塊肉,做了一碗肉湯送給重耳。後來重耳復國,卻忘了封賞介子推,介子推一生氣揹着母親去大山裏隱居去了。重耳爲逼介子推出山,放火燒山,結果介子推寧願被燒死也不出山。爲紀念介子推,晉文化下令放火燒山這一天全國人民不許動煙火,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介子推是真忠心,所以兩千多年來人們仍然紀念他。

中國古代出現人相食事件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介之推割股奉君

三國演義中也有一個故事,劉備在戰亂中逃到一個村莊,獵戶劉安沒有食物招待劉備,便把自己的妻子殺了做成肉湯,冒充狼肉獻了上去。劉備知道後感動不已,告訴了曹操,曹操也爲劉安仗義獻人肉的精神所感動,賞賜其百金。殺了人不但無罪還有功,這是現代人無論如何也理解不了的。

大臣以“人肉”獻給國君以表忠心,孝子賢孫則以“人肉”獻給父母以盡孝,史上也不乏老百姓用“人肉”盡孝的故事。《宋史.》記載“孝婦”劉氏,系朱雲孫之妻,在婆婆生病時,割股伺親。《元史》中也記載一個叫胡伴侶的人,割下肋肉爲父親看病,爲此朝廷還賞賜他“絹五匹,羊兩頭,田一頃”。另有一個秦氏姐妹更邪呼,竟然姐姐鑿自己的腦袋以腦漿給父親熬藥,妹妹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爲父親熬粥。這等孝心,聞所未聞。之所以不斷出現以自己身上的肉爲親人看病的案例,是因爲有中醫認爲這樣做真能看病,唐朝陳藏器的著作《本草拾遺》就有這樣的記載。所以我們學習中醫也要去粗取精,去僞存真。並不是古代的方子都有奇效的。

戰爭年代,以“人肉”做軍糧時有發生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也可以說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戰爭史。大軍未動,糧草先行,但如果沒有了糧草,如何解決軍糧問題?戰爭是殘酷的,第一用戰俘做軍糧,第二用百姓做軍糧,第三用軍人家屬做軍糧,第四用老弱士兵做軍糧。喫了人再去殺人,戰爭就是如此的血腥,想起來比動物世界還殘酷。

中國古代出現人相食事件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中,趙軍被秦軍包圍了四十六天,趙軍裏無糧草,外無救兵,不得不自殺士兵以充軍糧,史載“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這是何等的壯烈,寧可自相殘殺也不投降。趙括突圍而死後,趙軍終於忍受不住飢餓,集體投降了秦軍,但等待他們的結果更加殘忍,四十五軍大軍被秦軍無情坑殺之;三國之時,曹軍將領臧洪被袁紹大軍圍困,歷年不下,在糧草喫盡的情況下,臧洪“殺其愛妾以食將士”,將他的小妾殺了讓曹軍將士分而食之,最後全軍七八千人盡皆餓死,無一投降;五胡亂華南北朝時,以人做軍糧達到高潮,胡人野蠻,打仗從來不帶糧草,尤其是那個羯族,喫人如野獸。被喫的人不叫人,叫“兩腳羊”。遇有婦女,晚上姦淫,白天喫掉,漢族幾近滅種;隋末時的殺人魔王朱粲,最喜愛喫的肉就是人肉,他說對手下軍官們說:“世上最美的食物,還能有超過人肉了,只要國中有人,我就不用擔心沒有軍糧。”;安史之亂時,名將張巡爲守睢陽城,先殺了自己的小妾爲食,竟然全城六萬餘人只剩幾百人,三萬餘人被殺而食之,這裏面有百姓,也有士兵,有女人,也有男人。但終不投降;宋朝靖康年間,竟然也有抗金的部隊以人爲食,他們將人醃製好了當“人肉乾”喫,名曰“兩腳羊”。糧草稀缺,乃至如此;元末時期元軍將人肉謂之“想肉”,意思是喫了還想,特別好喫的肉。這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都有記載:“古今亂兵食人肉,謂之想肉,或謂之兩腳羊。此乃盜賊之無人性者,不足誅矣。”

天災人禍,百姓“人相食”貫穿歷史

戰俘被殺食,亂兵食百姓。在天災人禍面前,無糧可食,普通老百姓喫光了樹皮、樹葉、田鼠、昆蟲,到了無物可食的地步,在飢餓面前往往也暴露出獸性的一面,也會睜開血紅的眼睛,開始同類相食。“易子而食”頻上史書。

春秋戰國時期,“三家攻晉陽,歲餘城中懸釜而炊,易子而食”;楚漢爭霸時,“民不得耕,關中大飢,米斛萬錢,人相食。”;王莽新朝時期“山東饑饉,人庶相食”;漢靈帝時“河內人婦食夫,河南人夫食婦”;三國時“長安不產糧,至食人;……直到明清時,天災人禍喫人的記錄不絕於史,清朝順治年間湖北大喫人,“耒陽、襄陽、光化、宜城大飢,人相食”;同治年間“皖南到處人喫人”。可能一開始時,不忍喫自己的孩子,所以要“易子而食”,互相換着喫。一旦喫開了,那也就顧不得許多了,和野獸無異。

中國古代出現人相食事件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古代戰爭

如果僅僅爲了生存,人活成了野獸,到底有何意義呢?人到底不能形同野獸,人是有思想的,是文明的象徵。野獸食人猶可恕,人類相食說到底是歷史的退步。魯迅先生翻書翻出喫人兩字,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喫人本質。人本來是不想喫人的,是那個時代逼出來的。喫人的社會,必然產生喫人的人類。

岳飛說喫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岳飛有一首詞《滿江紅》,其中有兩句話寫的也是喫人,叫做“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岳飛將滿腔的仇恨與怒火發泄到他的詞中,恨不得喫胡人的肉,喝胡人的血。其實岳飛是以胡虜、匈奴爲喻,他是想喫金人的肉、喝金人的血啊。金人滅了北宋,使漢人遭遇靖康之恥,靖康年間因爲缺糧,軍民皆以人爲食。是金人將富庶的宋朝,硬生生變成了一個喫人的社會,所以岳飛深恨之,一心要直搗黃龍府,滅了金王朝。可惜天不遂人願,金國沒有滅了,他自己反而死了宋朝的刀下鬼。

象岳飛表達的思想一樣,因恨喫人者,也不絕史書。《水滸傳》中李逵捉住了告發宋江的黃文炳,便將其烤着喫了,而且是以俠義著稱的晁蓋下的令:“細細地割這廝,燒來下酒,與我賢弟消這怨氣。”;史書上因恨被食者,爲數不少,新朝的王莽、後漢的董卓、梁朝的侯景、明朝的劉瑾這些有名的大壞蛋,最後都被老百姓分而食之了。

人肉買賣確實存在,賤賣時人肉不如豬狗肉

《水滸傳》中十字坡的張青與孫二孃,是一對開黑店的夫妻,這夫妻倆做的包子,有些是人肉餡的。路過的武松與魯智深,險一險便成了這夫妻的人肉餡。實際上,在易子相食的戰亂年代或天災年頭,人像牲畜一樣,也成了交易的商品。被買賣的人類,象殺豬宰羊一樣,被論斤買賣食用的。人活到這樣,何談尊嚴,哪有地位?

中國古代出現人相食事件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古代戰爭

據歷史記載:公元一六一七年至一六一八年,那時是明朝的萬曆年間,山東鬧災荒,不但出現人喫人的慘劇,而且人肉公開上了集市,人肉的價格,比豬肉還便宜,一個少壯男子的屍體不如一斗米貴;公元一八六四年至一八六五年,清朝同治年間,皖南災荒,到處都是人喫人的慘劇,人肉或三十文錢一斤,或八十文一斤,或漲價到一百二十文一斤;除了公開銷售人肉外,軍隊還有“以肉爲幣”的現象,這裏的肉是指人肉。發不出軍餉,就發“人”,領個人回去宰着喫了,就是軍餉了。史載明末川盜袁馬等部就“以人爲食,以肉爲幣。”

喫人事件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美籍韓裔學者鄭麒來教授僅據二十五史統計,先秦至清末中國歷史上由戰爭或饑荒引發的大規模食人事件多達403起。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麼多次喫人事件呢?

中國古代出現人相食事件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古代受災百姓

第一、制度的原因

古代封建制度是喫人的社會制度,普通的百姓沒有人權,處於任人宰割的社會地位。因爲沒有社會地位,遇到兵災或天災,在沒有糧食喫的情況下,最先倒黴被喫的往往是最沒有社會地位的人。

第二、種族的原因

一些少數民族處於野蠻的文明,他們將喫人如同喫豬狗。比如五胡亂華時期的食人現象。有時並不是糧食不夠喫,而是他們習慣喫人。隋末時的殺人魔王朱粲就認爲人肉是世界上最美好的食物,五代時的趙思綰最愛喫人的肝,到他死時共喫人肝六十六副,北宋的王繼勳也喜歡喫人,到被告發時,殺食了奴婢一百多人;北宋時另一位奇葩廣源州儂智高的母親阿虎也喜愛喫人肉,每頓飯都要殺死一名小兒供她食用。人肉被稱爲“想肉”,喫習慣了人如同禽獸,喫別的肉還喫不下去了。

第三,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科學不發達,糧食滿足不了供應

古時科學不發達,畝產糧食少。一旦遇到天災兵亂,糧食不能滿足供應;即便糧食可以供應,但交通不發達,也不能有效運到災區。這是喫人事件的客觀原因。

但古代有亂世也有盛世,盛世之中是很少發生人相食事件的。所以,人相食事件的發生,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制度。在一個黑暗制度統治下,人相食事件在所難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