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卡爾⋅文森”號航母在南海進行航行。

春節假期雖已結束,但遠道而來的、以“卡爾⋅文森”號爲代表的美軍艦隊仍在南海“走街串巷”,意猶未盡。

據美國海軍官網2月21日發佈的聲明,繼“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結束對菲律賓馬尼拉爲期5天的訪問後,美國海軍“梅耶”號宙斯盾驅逐艦(DDG 108)駛抵馬來西亞沙巴州首府哥打基納巴盧。聲明說,對馬來西亞的訪問是“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羣既定的計劃。

不過,相比於驅逐艦,大年初一現身南海的“卡爾⋅文森”號航母無疑更引人關注。

根據菲律賓當地媒體Inquirer19日消息,美國 “卡爾⋅文森”號航母與宙斯盾驅逐艦“墨菲”號(DDG 112)於16日駛入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外附近海域,停泊在距海岸線12公里處,對菲律賓進行了爲期5天的港口訪問。

在抵達菲律賓前,美軍顯然希望爲此次訪問做足宣傳。據美國新聞網15日報道,美軍14日邀請了國際和地區媒體登上正在南海巡航的“卡爾⋅文森”號航母參觀採訪。“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羣指揮官約翰⋅富勒海軍少將(Rear Adm. John Fuller)表示,美國希望所有人都知道美軍在這裏行動,而且扮演着重要角色。

“美軍艦隊接連訪問菲律賓與馬來西亞,且行事高調,根本原因是其感受到自身力量的衰減,因此認爲有必要進行力量展示,以表明其致力於保持霸主地位的決心,以及對安全承諾的重視。”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副研究員劉琳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

“不會被中國嚇倒”

在美國航母現身南海之前,美軍內部對於南海問題的討論仍在進行。

據美國媒體20日報道,已被提名爲下任美國駐澳大使、現任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哈里斯(Harry Harris)2月14日在美國國會衆議院軍事委員會作證時表示,他對中國在南中國海持續的行動最爲關切。

哈里斯稱, 2017年中國南海島礁上部署的防禦力量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如今在南海已有了7個新的軍事基地。

衆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德克薩斯州的共和黨衆議員索恩伯裏對哈里斯的發言表示認同,並稱美國不僅將繼續進行所謂的“航行自由行動”,而且還會採取更多的行動。

對於“卡爾⋅文森”時隔大半年後重返南海,該打擊羣指揮官富勒表示,“很明顯,我們在南海活動,而且我們直言不諱地這樣說。我們不躲躲閃閃,我們將靠港訪問。”。

“卡爾⋅文森”號航母在南海期間進行了直升機起降、艦載機起降等活動。

據美聯社17日從“卡爾⋅文森”號發出的報道,艦上軍官霍金斯少校(Lt. Cmdr. Tim Hawkins)對外稱,美軍不會被中國在南海的島礁及島上軍事力量嚇倒,美軍將繼續在南海航行,在國際法允許的任何地方巡邏。

“這種表態可以說是清晰的威懾信號,所針對的就是中國在南海軍事存在的增強。”劉琳表示,“雖然特朗普政府未將政策重點放在南海,但顯而易見的是,美國在南海的軍事存在並未削弱,反而在通過‘航行自由行動’常態化、頻繁進行政治軍事訪問以及增加先進武器部署不斷得到加強。”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卡爾⋅文森”號航母目前並未進行頗具挑釁性的所謂“航行自由行動”。對此,霍金斯稱,這並不是說“卡爾⋅文森”不能,或不會在未來進行。

霍金斯說,美國海軍在具有戰略意義的海域進行例行巡邏已有70年,以確保對亞洲和美國至關重要的貿易和安全不受阻礙。“美軍準備好在南海進行一系列行動,從救災、人道主義援助到派出戰鬥機。目前還不需要(展示武力),但我們會做好準備。”他說。

今年1月17日,美國“霍珀”號導彈驅逐艦從我國黃巖島西南側進入該島12海里範圍。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20日做出回應,表示中方一向尊重和維護各國依據國際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飛越自由,但堅決反對任何國家以航行和飛越自由爲名,損害中國的主權和安全利益。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20日也做出表態,認爲美國軍艦非法進入中國南海島礁鄰近海域,危及雙方艦機和人員安全,威脅中國主權和安全,破壞地區和平穩定,與兩國兩軍關係穩定發展的勢頭背道而馳。

美國着力爭奪東南亞

有趣的是,“卡爾⋅文森”編隊近來訪問的菲律賓與馬來西亞,恰好都是近年來與中國關係升溫明顯的東南亞國家。而根據美國新版《國防戰略報告》,“擴大太平洋地區的聯盟與夥伴關係”早已被列爲美國與盟國的優先事項之首。

今年1月19日,美國國防部發表了四年來首份《國防戰略報告》。其繼承了特朗普政府去年12月發佈的《國家安全戰略》的安全理念,將美國國防戰略的重心由反恐轉向大國競爭,認爲中俄兩大國已成爲美國的首要安全挑戰。

報告發布後,美國軍方一號和二號人物,即國防部長馬蒂斯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福德於1月下旬和2月上旬接連造訪印尼、越南、澳大利亞和泰國。在訪問期間,馬蒂斯與鄧福德在與所在國軍方及政要密集會談的同時,強調海洋及地區安全所面臨的威脅,並大力勸說這些國家加強與美國的政治軍事合作。例如,據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印尼正考慮購買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價值數十億美元的F-16戰機。

據美國媒體2月22日報道,美國紐約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主任、曾任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的大衛⋅德努恩(David Denoon)20日表示,美國和中國在東南亞有直接的戰略競爭。“如果中國在南海再拿下一個島,將(對美國)構成直接挑戰,而黃巖島是主要的關切。” 德努恩說。

《聯合早報》2月初報道稱,在新加坡航展期間,美國國務院負責軍火銷售的官員、政治-軍事事務局代助理國務卿蒂娜⋅凱達諾(Tina Kaidanow)在一次電話會議中公開呼籲東南亞國家購買美國武器,稱其“不僅有關國家安全,還關乎區域制衡。”

在2月13日開幕的美泰“金色眼鏡蛇”年度聯合軍演期間,儘管兩國關係自2014年泰國政變後遇冷,但是美軍今年派出6800人蔘演——不僅達去年的兩倍,還創下歷年參演人數之最。

在越南期間,馬蒂斯宣佈美越雙方達成美國航母在越戰結束後“故地重遊”的歷史性協議,以展示雙方希望放下歷史包袱,強調當前合作的一面。根據這份協議,“卡爾⋅文森”號航母將於3月到訪越南峴港,成爲越戰後首艘訪問越南的美軍航母。

英國《衛報》16日報道稱,已被提名爲下任美國駐澳大使的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稱,美國必須就中美之間可能爆發的衝突做好準備,中國幾乎擁有在所有領域對美國發起挑戰的軍事力量,美國需要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地區國家提供幫助。

菲律賓依舊“平衡”

在這一背景下,美國“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羣在去年4月後重返南海。儘管美國海軍1月7日發佈派遣該航母編隊前往西太的通告時並未說明目標是朝鮮半島還是南海,但是美軍顯然已經做出了選擇。

既然派出龐大的艦隊勞師遠行,美國當然不會輕易放棄展示力量的機會。據美聯社17日報道,除邀請部分記者外,美軍14日還派出飛機搭載菲律賓總統府部分官員登艦參觀。美軍向他們展示了F-18艦載戰鬥機起降的過程。

但是,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並未登艦參觀。與之相對的是,2017年5月和10月,中俄海軍艦隊分別訪問菲律賓時,杜特爾特都登艦參觀。

據《菲律賓商報》21日報道,杜特爾特19日在一家中國商會發表講話時,開玩笑稱中國可以將菲律賓視爲一個省,並否認中國在南海島礁部署的國防設施是針對菲律賓的。

菲律賓駐華大使也表達了類似的立場。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19日報道,菲律賓駐華大使齊託⋅魯馬納表示,軍力日益強大的中國已有能力挑戰美國,警告在南海發生“誤判”和軍事衝突的危險正在加大,但他認爲菲律賓不應捲入越來越嚴峻的海上對抗中。

“我們將看到(南海的)力量平衡發生改變。” 魯馬納說,中美的較量就像兩隻大象在草地上打架,“但我們不想成爲那片草地”。

這並非菲律賓近來第一次採取置身事外的態度。美軍“霍珀”號驅逐艦1月17日闖入黃巖島海域後,菲律賓總統府發言人21日就表示,馬尼拉不會捲入這場中美間的爭執。菲律賓國防部長洛倫扎納21日也表示,美軍抵近爭議水域的行動並沒有事先通知菲律賓,“不管美國在南海做什麼,我們都沒有話語權。”

魯馬納認爲,杜特爾特總統的對華政策已經收到良好效果。中菲關係大爲緩和,菲漁民已經可以進入黃巖島附近水域捕魚,另據美國彭博社17日報道,中菲兩國還在就聯合進行南海油氣資源的開發進行協商。

不過,上海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李開盛對記者強調,這並不意味着杜特爾特會完全偏向中國。

“美菲有同盟關係,而菲律賓與中俄則不是。因此,中俄軍艦到訪時登艦,美國軍艦來時不登艦,正好說明這是對阿基諾三世過度親美政策的再平衡。”李開盛說,“何況,菲律賓的多數精英階層與部分官員,本就對杜特爾特的外交政策有着質疑與批評。”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菲籍訪問學者奧丹尼爾(Jeffrey Ordaniel)對澎湃新聞表示,由於菲律賓總統無法連任的規定,菲律賓的外交政策調整具有極大的偶然性,就如同從阿基諾三世到杜特爾特一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