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100年前的读书人,表面上一本正经,背地里竟是这样……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

100年前,一群热血青年走上街头,发出时代的呐喊,撑起了民族的脊梁。他们被历史定格为一张张黑白照片,一声声激昂的呐喊。按照现在的说法,这些响当当的五四之子们,也正是当年的80后、90后,甚至00后:

鲁 迅 (生于1881年,1919年38岁)

钱玄同(1887年,32岁)

李大钊(1889年,30岁)

陈寅恪(1890年,29岁)

胡 适(1891年,28岁)

刘半农(1891年,28岁)

梁漱溟(1893年,26岁)

林语堂 (1895年,24岁)

傅斯年 (1896年,23岁)

徐志摩(1897年,22岁)

朱自清(1898年,21岁)

沈从文(1902年,17岁)

傅 雷(1908年,11岁)

钱钟书(1910年,9岁)

季羡林(1911年,8岁)

如今自媒体笔下的90后,已经佛系了,脱发了,离婚了,二胎了,油腻了,出家了。那么,如果穿越到100年前,当年的80、90后在世人眼中又是什么样子呢?

80后代表队


鲁迅:怼人我是专业的


鲁迅可以说是我们课本上最熟悉的面孔之一。当时语文考试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个江湖威慑力可不是吹的,不仅我们怕,100年前与鲁迅同时代的人,见到这位“怼人小王子”也要惧三分。被他怼过的人……与其问他怼过哪些人,不如问他没怼过哪些人更方便。


那些100年前的读书人,表面上一本正经,背地里竟是这样……

鲁迅,1881-1936


鲁迅怼胡适:“将自己的魂灵枭首通衢,挂出了原想竭力隐瞒的丑态。丑态,我说,倒还没有什么丢人,丑态而蒙着公正的皮,这才催人呕吐。”

鲁迅怼梁实秋:“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两人的大战还收录在了鲁迅的《二心集》里。“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本家所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所以它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

民间流传,鲁迅还骂过郭沫若:“远看一条狗,近看郭沫若”,不过这句话无从考证。有据可考的是,郭沫若在文章《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中,点名骂鲁迅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对此,鲁迅的回应是“才子加珂罗茨基”,意思是说郭沫若是个才子加流氓。

徐志摩、林语堂、钱玄同、李四光、竺可桢,梅兰芳,甚至一些外国作家,泰戈尔,弗洛伊德,都上过鲁迅的黑名单。鲁迅先生如果有微博,画风一定是这样的:


那些100年前的读书人,表面上一本正经,背地里竟是这样……

很担心这位博主会不会被炸号


100年后的今天,除了怼人的威名依旧,鲁迅还成了“金句小王子”,活跃在各种公号上:

  • 到了一定年龄,必须扔掉四样东西:没意义的酒局,不爱你的人,看不起你的亲戚,虚情假意的朋友。必须拥有四样东西: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里的善良,融进血液里的骨气,刻在生命里的坚强。
  • 如果拿不准一句名言是谁说的,就说是我说的。——鲁迅


那些100年前的读书人,表面上一本正经,背地里竟是这样……


钱玄同:偏激大胆被群嘲,但我是好男生


“人过了四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

这话不是哪个键盘侠说的,而是出自钱玄同(汉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记录的原话)。


那些100年前的读书人,表面上一本正经,背地里竟是这样……

钱玄同,1887-1939


钱玄同,新文化运动的揭幕者之一,《新青年》的骨干,鲁迅的《狂人日记》也正是在钱玄同的督促下才写出来的。这样一个民主科学的勇士,说出这么过激的话,放到现在,人设直接就崩成烟花了。

当年他的朋友们也都被刺激得不轻。他说这话时不过三十出头,等他40岁生日的时候,胡适、周作人、刘半农等纷纷发来贺电,并在《语丝》杂志准备了一个“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讣告、挽联、挽诗、悼念文章都写好了,广告也发出去了,可惜后来由于张作霖进驻北京,“专号”没有刊出。

鲁迅专门为他发过朋友圈:


那些100年前的读书人,表面上一本正经,背地里竟是这样……


胡适也给他写了首打油诗:


那些100年前的读书人,表面上一本正经,背地里竟是这样……


虽然过激言论被群嘲,但钱玄同提倡用白话文,主张用新标点符号,用阿拉伯数字记数,用公元纪年记年,中文横排等新思想,为汉文字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90后代表队

胡适: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拖延症晚期


那些100年前的读书人,表面上一本正经,背地里竟是这样……

胡适,1891-1962


7月4日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7月13日打牌。7月14日打牌。7月15日打牌。7月16日胡适啊胡适!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7月17日打牌。7月18日打牌。


胡适的这篇日记,已在网上广为流传——如果把”打牌”换成打王者荣耀,那就是活脱脱的我啊!第一次觉得,原来自己跟大师的距离这么近。

不过,作为一个有操守、有素养、有原则的八卦er,我专门去查了《胡适留学日记》原书,结果发现,原来网上流传的这个版本,刻意删去了胡适正常的学习日常。原文如下:

那些100年前的读书人,表面上一本正经,背地里竟是这样……



那些100年前的读书人,表面上一本正经,背地里竟是这样……


那些100年前的读书人,表面上一本正经,背地里竟是这样……


那些100年前的读书人,表面上一本正经,背地里竟是这样……


好吧,好像情况也没有好很多……

不过仔细看完厚厚几册日记,你会发现:胡适留学美国7年间(1910年—1917年)共写了17卷日记,其中打牌、戒烟的碎碎念大部分是在1911年1月-10月的卷一里。从第三卷开始,胡适日记的画风大变,开始走读书笔记、札记路线。真正的生命不息,读书不止。

也就是说,拖延症欠下的债,人家都还上了!

所以各位同学,不要再拿“胡适打牌日记”当自己偷懒的借口了。胡适先生能成为一代大家也是用巨大努力炼成了王炸,而不是只有4个2。


刘半农:炒作,带货,我只服我自己


那些100年前的读书人,表面上一本正经,背地里竟是这样……

刘半农,1891-1934

1918年3月,《新青年》杂志刊登了一位署名“王敬轩”的读者来信,文章洋洋洒洒几千字,历数新文化运动的罪状,鄙视白话文,还指名批评刘半农的新诗,用词粗鄙不堪。

面对这么公开的挑衅,刘半农马上在《新青年》上回了封一万多字的《复王敬轩书》,把对方批得狗血淋头,体无完肤。

这么硬核的一来一回正面刚,迅速登上了当时文化圈的热搜,吃瓜群众纷纷加入论战,这也让名不见经传的《新青年》销量直线上升。八卦的力量果然是无穷的,不到一年时间,《新青年》的销量就从原来每月不到1000册飙升至15000多册。15倍啊同志们!放到现在,哪个发行公司碰到这等好事,真是做梦都要笑醒。

刘半农也的确笑醒了。原来,这根本就是他自导自演的一出戏。为了拯救发行量,他和钱玄同唱了出双簧,一方化名“王敬轩”发起挑战,一方迅猛还击,赢得舆论支持。这波操作真是大写的666。

不得不感慨,什么炒作、互撕、反转,早都是先辈们玩儿剩下的啊!


林语堂:我的散文都是由尼古丁构成的


那些100年前的读书人,表面上一本正经,背地里竟是这样……

林语堂,1895-1976


喝酒抽烟烫头,当代三大最潮爱好。林语堂烫不烫头不知道,但其他两样他都占了。他甚至说:“我的散文都是有尼古丁构成的。我知道我的书哪一页尼古丁最浓!”

在《烟和香》一文中,林语堂写道:“吸烟者的手指当然较为污秽,但是要他心有热情,这又何妨……最重要的是:‘口含烟斗的人都是快乐的,而快乐终是一切道德效能中之最大者’。”

对于抽烟这件事,他在《八十自叙》里也提到过对生活的期望,“我要一个好书斋,一个好烟斗,还要一个女人,她须聪明解事,我要做事时,她能不打扰我,让我安心做事。”他对妻子极其忠实,因为妻子允许在床上抽烟。他说:“这总是完美婚姻的特点。”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且行且珍惜”,出自林语堂的《人生不过如此》,原话是“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估计林先生也不会想到,几十年后这五个字在大众心中会如此普及。

00后代表队


钱钟书:毒舌小王子,如有雷同纯属故意


那些100年前的读书人,表面上一本正经,背地里竟是这样……

钱钟书,1910-1998


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而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看过的人都知道,这些都是《围城》里的话。其实不光《围城》,钱钟书的每一部小说都是段子大全,洋溢着才华和刻薄。如果说鲁迅骂人是善于解剖,挥刀见血,那么钱钟书的毒舌就是冷嘲热讽,让你吃了一拳,含着半颗牙,又不知道该冲哪儿发火。

最典型的就是他的小说《猫》。虽然他在《人兽鬼》序言里反复强调小说里的人物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但实际一看,真是让人无语……凝噎。好酸爽,好过瘾,堪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北平著名知识分子吐槽大合集,基本当时数得上名的人一个都没落下。

《猫》的女主角影射的是林徽因,这个已经不用八了。另外,里头的陆伯麟,影射的是周作人:“就是那个留一小撮日本胡子的老头儿。除掉向日葵以外,天下怕没有像陆伯麟那样亲日的人或东西。”

说话软绵绵的曹世昌,暗讽的是沈从文:“虽然名满文坛,还忘不掉小时候没好好进过学校,老觉得那些‘正途出身’的人瞧不起自己……爱在作品里给读者以野蛮的印象,仿佛自己兼有原人的真率和超人的凶猛。”

里面的袁友春,说的是林语堂:“读他的东西,总有一种吃代用品的感觉,好比涂面包的植物油,冲汤的味精。更像在外国所开中国饭馆里的‘杂碎’,只有没吃过地道中国菜的人,会上当认为是中华风味。”

只能说,钱钟书如果上《吐槽大会》,基本就没别人什么事了。


季羡林:负能量爆棚、荷尔蒙过剩的耿直boy


那些100年前的读书人,表面上一本正经,背地里竟是这样……

季羡林,1911-2009


心里老想着昨天晚上叶公超对我的态度——妈的,只要老子写出好文章来,怕什么鸟?学评论社信及特约撰稿人的信,代表人没写我的名字,非常不高兴,对这刊物也灰心了。这表示朋友看不起我。

跟胡适日记一样刷屏的,是季羡林先生的日记。日记中,他会牢骚一堆,荷尔蒙过剩,也会像每个普通的“学渣”一样讨厌考试,偷偷骂老师:

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妈的,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开始上课,一上课,照例又来了,paper、reading report、test……妈的,一大堆,一大串,我这是来念书吗?晚上仍然大睡。过午考Criticism,没怎样看书,头就痛起来,考题非常讨厌,苦坐两小时,而答得仍很少,又不满意——管他娘,反正考完了。

2003年出版的时候,编辑看到这些边角料都觉得有点刺眼,建议“做适当删减”。不过耿直boy季先生没有同意。他的意见是:一字不改。

“我考虑了一下,决定不删,一仍其旧,一句话一句话也没有删。我七十年前不是圣人,今天不是圣人,将来也不会成为圣人。”


的确,谁都不是圣人,也正是这种风骨、这种鲜活丰满的品格,才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大师,成为我们的精神偶像。

没有哪一代是垮掉的一代。当年50后嫌弃70后没有激情,60后抱怨80后只会享受,70后调侃90后是外来物种,但如今80/90后也照样扛起了时代的大旗,成为社会的基石。

不管是脱贫脱单,脱发脱皮,还是随心随性,随缘随便,谁不是一边丧一边热泪盈眶,一边喊着佛系一边默默努力呢。

就像鲁迅说的,“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努力自己该努力的,你就是社会最需要的青年。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鲁迅


那些100年前的读书人,表面上一本正经,背地里竟是这样……


文学史中的每一个名字,都有着一张令我们意想不到的面孔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