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无锡日报

补齐农村短板,我市建成128所乡村学校少年宫

乡村学校少年宫搭起成长“大舞台”

本报讯 二胡、扬琴、古筝、编程……走进宜兴市荆溪小学“荆溪少年宫”,四层楼的20个教室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在孩子们眼里,少年宫是他们的第二课堂,每天,学生们都会到这里练会儿乐器、唱会歌,这里的少儿民乐团、游泳队更是小有名气,斩获了不少省级奖项。

近日,我市举行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推进会。荆溪少年宫亮出的“成绩单”给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成了我市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128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了每个乡镇至少有一座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目标,在改善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场所、提升农村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农村乡风文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了孩子们的“幸福课堂”。

挖掘人文历史,融入本土文化,乡村少年宫课程有品更有质。截至目前,宜兴已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96 所,实现全市乡村学校少年宫100%全覆盖。结合陶文化,宜兴陶都小学均陶艺术与学校文化充分融合,建起了“乐陶陶”乡村学校少年宫,创新成立“大拇指”均陶艺工坊。不少紫砂工艺大师定期到学校上课,学生们在均陶贴花特有的“捻、搓、摊、揿”四种指法中,充分感受均陶艺术的魅力,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者。

打磨特色课程,打造“一宫一品”。江阴徐霞客实验小学挖掘用活本地历史文化资源,成立“小霞客少年宫”,以霞客文化浸润学生心灵;惠山石塘湾中心小学“葑溪娃”少年宫紧扣劳动主题,将校本节日和专题教育相结合,力推“春播节”和“丰收节”。为打通乡村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我市还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有机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锡山区通过“文明锡山”志愿服务平台,动员家长志愿者、普法志愿者、科技志愿者、“非遗”文化传承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激活志愿队伍,凝聚多方力量。

明确标准,加强建管用,此次推进会上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明确乡村学校少年宫需达到有设施配套的活动场所、有高素养的专兼职师资、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等“六有”标准,以主题鲜明的思想道德培育为主导,以体验教育为基本方式开展德育培育、文体普及、科技实践、劳动实践等活动。

(蒋梦蝶 图文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