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联解体复杂因素太多,不得不说戈尔巴乔夫和雅科夫列夫等人“公开性”、“多元化”起到了关键作用,先搞垮民众的思想,一切迎刃而解了,不得不令人深思。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等人,甚至为了迎合西方直接解禁一些敏感作品,不得不说苏联的“解禁热”是否有西方幕后推动。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改革,不仅放弃了对媒体领导权,甚至取消了报刊检查制度,使苏联的舆论导向放任自流,任凭各种对苏G的攻击、造谣和一些蛊惑人心的言论泛滥,在戈尔巴乔夫眼里这就是所谓的“民主”。正如利加乔夫所说:“苏联垮台的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可能最重要的教训,就是放松对媒体控制。”戈尔巴乔夫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力度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公开性”、“多元化”此时,戈尔巴乔夫又打开了个“潘多拉魔盒”。

苏联文学“解禁热”,戈尔巴乔夫力推,美国中情局发挥了啥作用?

解禁——打开的“魔盒”

戈尔巴乔夫在推行“公开性”与“多元化”中,他的得力干将雅科夫列夫起到了关键作用。此人是一个仇苏反苏的先锋,他作为大使在加拿大呆了10年,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年到关系密切,而特鲁多是“共济会”的重要成员。雅科夫列夫深受西方影响,戈尔巴乔夫为何重用雅科夫列夫?无人知晓其中的奥秘,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瓦解苏联”。

苏联文学“解禁热”,戈尔巴乔夫力推,美国中情局发挥了啥作用?

克格勃曾把雅科夫列夫的情况报告给戈尔巴乔夫,但戈尔巴乔夫不信,继续重用雅科夫列夫,并让他担任苏联宣传部长。这是一个掌握意识形态的“大位”。戈尔巴乔夫让一个西方支配的人管思想,可想而知要把苏联带到何处?

苏联文学“解禁热”,戈尔巴乔夫力推,美国中情局发挥了啥作用?

在雅科夫列夫的出谋划策下,戈尔巴乔夫很多报告与讲稿都是出自他的笔,雅科夫列夫甚至抓住戈尔巴乔夫意志薄弱的特点,控制了他的“大脑”,利用戈尔巴乔夫的嘴,把自己主张说出来,难怪有人说雅科夫列夫才是苏联解体的“祸首”。

在雅科夫列夫的操纵下,1986年到1988年两年时间里,苏联国内有影响的报刊“掌门人”被雅科夫列夫换成新人。像《星火》画报、《消息报》、《莫斯科新闻》、《共青团真理报》、《论据与事实》周报、《莫斯科真理报》、《莫斯科共青团报》、《青春》杂志、《新世界》杂志等,都换成了雅科夫列夫的人,这些人与雅科夫列夫一样,崇拜西方,或者被西方收买。就连苏G的刊物主编也被换。

苏联文学“解禁热”,戈尔巴乔夫力推,美国中情局发挥了啥作用?

这些苏联“喉舌”被换后,在雅科夫列夫的操纵下,为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多元化”摇旗呐喊。雅科夫列夫亲自为一些激进的作者站台,就如他写的回忆录《记忆的漩涡》写道:“保护了一些人,纵容了一些人”。

雅科夫列夫占领舆论阵地,又把手伸向了文学禁区,于是苏联掀起了文学“解禁热”,甚至到了一种狂热的地步。1987年是苏联很关键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打开了一个个禁区。以前被禁止播放的影片重新放映,苏联国内掀起了出版“持不同政见者”和旅外作者的著作。也正是在这一年,一些曾被明令禁止的文学作品解禁。

苏联文学“解禁热”,戈尔巴乔夫力推,美国中情局发挥了啥作用?

不可否认这些被禁的作品有些是不错的,但大部分书籍充满着反苏的味道。1925年,布尔加科夫写的《狗心》、1930年普拉东诺夫写的《地基坑》,伊萨科夫斯基在40年代创作的长诗《关于真理的童话》,雷巴科夫于1966年至1983年写的《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们》等都陆续被解禁。这一年苏联作协甚至决定为小说《日瓦戈医生》的作者帕斯捷尔纳克彻底平反,并出版他的作品。

1987年7月,苏联影视剧也热闹起来,因为在戈尔巴乔夫和雅科夫列夫的支持下,几十部被禁影片被重新放映,其中长期被禁的《政委》在当年莫斯科电影节闭幕式进行放映,顿时苏联社会引起强烈反映。这种事勃列日涅夫在位时不敢做。

苏联国家电视台也活跃起来,开设了一些政论专栏,如“午夜前后”、“视点”、“第5个车轮”等节目,思想激进,言辞激烈,有些主持人在节目中扮演着叛逆角色,甚至煽风点火,蛊惑人心,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苏联文学“解禁热”,戈尔巴乔夫力推,美国中情局发挥了啥作用?

此“魔盒”被打开,再无回头之路,苏联人的思想迷茫了,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当人的思想被不良用心的人“牵引”时,这个国家就会走入价值观缺失的地步,谈不上发展进步。

诺奖——中情局的陷阱

其实戈尔巴乔夫与雅科夫列夫在掀起的文学“解禁热”,美国人早在三十年前就帮过他们的忙,一个文学作品与西方情报部门挂钩,在国际上开了先例,应该说前所未有。可见西方对苏联打压与瓦解一刻都未停。

苏联文学“解禁热”,戈尔巴乔夫力推,美国中情局发挥了啥作用?

苏联解禁的《日瓦戈医生》是苏联作家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于1957年所写,这部书写成后立即遭到苏联文坛的抨击,并被苏联当局禁止发行。要知道1957年正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他发表“秘密讲话”否定前任,而且为一些人进行了平反。但《日瓦戈医生》被禁止,足以看出此书对苏联的重要性。

苏联文学“解禁热”,戈尔巴乔夫力推,美国中情局发挥了啥作用?

由于此书无法在苏联发表,帕斯捷尔纳克只能通过飞机将该书的手稿带往国外,美国中情局特工在《日瓦戈医生》出版上帮了“大忙”。由于此书达到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奖条件。诺贝尔文学奖要求作者写的小说必须有作家本民族语言的版本,才能达到参评诺贝尔奖条件。后来托尔斯托伊说:“中情局在帕斯特纳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对这一点毫不怀疑。”

《日瓦戈医生》于1957年在意大利首先出版,此书主要讲了医生诗人日瓦戈的故事,以及他与妻子拉莉萨、情人拉拉的情感,由于小说写作背景是布尔什维克革命发生时,苏联对此书进行封禁。

苏联文学“解禁热”,戈尔巴乔夫力推,美国中情局发挥了啥作用?

鲍里斯·帕斯特纳克给西方朋友寄送了很多《日瓦戈医生》的俄文版手稿。托尔斯托伊说,他发现了美国中情局一名前特工写的信,该信描述了中情局如何盗窃《日瓦戈医生》原稿的事。当载有《日瓦戈医生》手稿的飞机降落在意大利米兰机场时,中情局特工迅速在手提箱里取出手稿,并进行拍摄,然后再将原稿放回。

中情局随后把《日瓦戈医生》在欧洲与美国发布了俄文版。中情局在印刷这部小说上,可以说费劲心血,据托尔斯托伊说:“中情局为了出版此书,不用西方制造的纸张,而是用俄罗斯普遍用的纸张,并在不同地点印刷……。”可见中情局目的就是让这部小说在苏联引起混乱。

苏联文学“解禁热”,戈尔巴乔夫力推,美国中情局发挥了啥作用?

就连评选的瑞典皇家科学院都吃惊,他们没想到俄文版的小说居然如此快的时间就印刷出来。因此评选也就没什么意外了。美英情报部门在冷战时期,对苏联意识形态渗透可以说想尽一切办法,甚至不惜一切代价。

1965年,美国导演还根据这部小说,拍摄了电影。1989年,替父亲领奖的叶甫盖尼·帕斯特纳克称:“我的父亲没有参与出版小说俄文版的活动,他也不知道中情局对此感兴趣。我的父亲从未想到自己会获奖……”。

苏联文学“解禁热”,戈尔巴乔夫力推,美国中情局发挥了啥作用?

在西方人眼里只要苏联禁止的,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公开,以达到瓦解苏联的目的。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等人,甚至为了迎合西方直接解禁一些敏感作品,不得不说苏联的“解禁热”是否有西方幕后推动?

苏联文学“解禁热”,戈尔巴乔夫力推,美国中情局发挥了啥作用?

反思——背后的阴谋

西方为何热衷于苏联文学“解禁”,主要还是搞乱苏联民众的思想,让民众从思想上向西方靠拢。这既是美国的目标也是美国的战略。美国为了瓦解苏联,还有相关的“诫令”。据克格勃的前苏联特工什罗宁写的一本书《克格勃X档案:一个老牌间谍对国家最高机密的披露》披露了美国中情局搞垮苏联的“十条诫令”:

苏联文学“解禁热”,戈尔巴乔夫力推,美国中情局发挥了啥作用?

“1.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GC主义教条;2.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传播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3.一定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4.时常制造一些无事之事,让他们的潜意识中种下分裂的种子;5.要不断制造消息,丑化他们的领导,组织他们自己的言辞来攻击他们自己;6.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抓紧发动民主运动,对他们(政府)要求民主和人权;7.要尽量鼓励他们(政府)花费,鼓励他们向我们借贷;8.要以我们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有形无形地打击他们的工业;9.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10.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的一切敌人,以及可能成为他们敌人的人们。”

什罗宁是资深的克格勃成员,他长期进行情报分析,他的书都是根据自己的经历所写,可靠性较强。正如他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原意是‘改建’,而改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为适应美国全球战略和迎合中央情报局搞垮苏联的方针,最终苏美对抗以苏联解体而告终。

苏联文学“解禁热”,戈尔巴乔夫力推,美国中情局发挥了啥作用?

戈尔巴乔夫推行的“公开性”,并掀起了文学“解禁热”,最高兴的并不是那些被解禁的作家,最高兴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如久加诺夫曾说:“在‘公开性’这一阴险狡诈的口号下对舆论进行密集加工,这一切在加速苏联和东欧解体过程中起到远非次要的作用。巧妙地把苏联人民和国家制造成虚拟的‘敌人形象’,最终导致东欧和苏联瓦解。美国用于支持‘改革’和‘公开性’的费用得到了百倍回报:一个地缘政治对手被打倒了!

苏联文学“解禁热”,戈尔巴乔夫力推,美国中情局发挥了啥作用?

苏联解体复杂因素太多,不得不说戈尔巴乔夫和雅科夫列夫等人“公开性”、“多元化”起到了关键作用,先搞垮民众的思想,一切迎刃而解了,不得不令人深思。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