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今天,人民日報12版以《河北涉縣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厚愛”農村薄弱校》爲題,對我縣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辦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的改革經驗進行報道。

報道一經發出便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快來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詳情吧!

“城市擠、農村弱”,是教育發展中面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如何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近年來,地處太行山深處的河北省邯鄲市涉縣不斷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爲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擴大優質教育資源進行了探索。

“我縣有3個‘優先’,即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要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要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要優先滿足教育需要。”涉縣縣委書記汪濤介紹。

位於涉縣最西邊的遼城鄉賈莊村小學,現在完全變了樣。教室寬敞明亮,電子白板聯通網絡,全班十幾個孩子正在聚精會神地聽課。而就在3年前,這裏僅有的一臺電腦都塵封已久,城裏增派來的老師感覺處處受限。“條件落後捆住了我們農村學校的手腳。”遼城中心校校長周喜魁說。

2017年,涉縣擠出8000萬元建成了“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偏遠微小學校也有了也許可以改變命運的“屏幕”。涉縣教體局局長陳旺生介紹,涉縣還將開創新型教學模式,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

近年來,巨大的教育投入使涉縣城鄉學校面貌煥然一新。“校安工程”一次性投入資金9000萬元,加固改造校舍204棟;“取暖工程”累計投資3100多萬元,將230所學校的燃煤取暖改造升級。

農村學校的硬件強了並不意味着優質。縣城龍北小學校長申志國,就曾遇到這樣的困擾:與地處深山的後西峪小學結成聯盟,他再三囑咐對方有問題一定給結對老師打電話,可一年過去了,大部分老師竟一次電話也沒打過。

如何調動老師的積極性?涉縣決定在教體局、鄉鎮中心校、教師3個層面開展“三全管理”。“全員是指把全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調動起來;全要素是指管好教育隊伍,優化分解管理項目;全過程是對教育對象進行全時段、全學段跟蹤指導管理。”陳旺生介紹。

爲了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向鄉村流動,涉縣堅持“有編必補、缺編必補、退休必補”,每年都要根據師資變化覈准缺編人數,及時補充,3年來共招轉教師730餘人。

今年,關防鄉後池新愚公希望小學等6所農村薄弱學校喜迎新校長,他們都是來自城區學校的骨幹。“我們就是要對農村學校、對基層教師高看一眼、厚愛一層。”涉縣縣長邢晟表示。

陳旺生介紹,隨着後池新愚公希望小學等一大批農村薄弱學校成長起來,涉縣農村學校第一次出現了學生“迴流”現象,不到兩年時間,就吸引城區“迴流”學生300多人、縣外學生200多人。

一邊做優城區佈局,規劃改建新優質小學、幼兒園;一邊固好鄉村之本,大力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

鄉村振興、教育先行,涉縣走出了一條推動教育均衡發展的新路。“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讓人民羣衆享受更加優質的教育。”汪濤說。

來源:人民日報

圖片:涉縣教體之窗微信公衆號 宣傳部資料圖

編輯:劉焱

編審:劉素麗、劉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