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若心学原创作品,违者必究

人们常常都有这样的心理:应该从别人那里得到等价的对待。也就是说,我们怎么对待别人,也希望别人同样对待我们,如果对方无法用我们对待他们的方式对待我们,就会认为这是不平等的。这样奇怪的心理每个人都会有,在心理学中,我们称之为“应该效应”。

一、“应该效应”会让我们有心理落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这样抱怨。

“这个人真抠门,我对他那么大方,他却和我锱铢必较!”

“你怎么可以这样,我对你这么好,为什么你从来不对我好呢?”

“她不应该这样对我啊,我对她多好啊!

“他和我借东西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迟疑过,总是非常爽快地借给他,没想到我现在要和他借东西了,他却总是找各种借口搪塞我。”

说实话,我们身边充斥了许多这样的声音,这就是“应该效应”在我们生活里留下的痕迹。“应该效应”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在交际过程中,是比较注重公平原则,所以我们一定要清晰地发现对方的这种心理,通过一定的方式去满足对方,或者用对方对待我们的方式来对待别人,不让对方在心理上产生落差,这样才会在人际关系中越来越好。

二、“应该效应”会让我们与朋友心存芥蒂

其实最常见的就是朋友之间出现一种“理所应该”的现象,比如借钱、请客,这些敏感的,时间一长大家心里就会有说不出的异样感,相信每个人在现实生活里都遭遇过这种经历。

甚至多年的感情和友谊都出现裂缝。在电视上那些为了一碗水端不平闹得悲惨收场的家庭屡见不鲜,所以如果我们自愿付出就不要有这种”理所应该”,要不就坚决的拒绝。

事实上,我们之所以会遇到这种情形,就是因为没有发现人们心中存在的“应该心理”,或者是小瞧了“应该心理”对人们交际的作用。

三、“应该效应”会让我们人际关系混乱

我非常喜欢靳东一句话,你来工作是为了赚钱的,不是来交朋友的,如果能交到朋友是幸运,交不到才正常。

就像前面所讲的,“应该心理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希望对方可以用自己对待别人的方式得到同样的对待,如果这种想法没有实现,心里就会不舒服,随之就是人际关系受到损害,甚至出现大的矛盾,或者恶语相向。

因此,在日常交往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重视人们心中普遍存在的“应该心理”,不失时机地发现交往对象的这一心理,并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满足对方的要求,即使当时无法满足,事后也要尽快采取补救措施,不能让对方的心理天平失去平衡。

若是可以做到这点,就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交往麻烦,可以轻松应对许多无中生有的交往误解,处理人际矛盾时更加得心应手。

世界上没有一味地付出,也没有一味地享受,一个只懂得享受,不懂得付出的人是一个自私的人,因此不要认为朋友的“应该心理”是斤斤计较的表现,有时候,适度地大方一点,反而可以获得更加愉悦。

今日话题:你在人际关系中,会有应该效应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