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有三樁科考舞弊大案,第一樁是順治十四年的丁酉科場案。第二樁是康熙五十年的辛卯科場案,第三樁是咸豐八年戊午科場案。這三樁科舉考試舞弊案,能看到清朝黑暗的官場,但轟動最大的是康熙年間的科考舞弊案,此案又稱“江南科考舞弊大案”,之所以說此案影響較大,主要考子們聚衆鬧事,而且案件牽連的官員多,官員的級別高。

康熙的糧草官,既奸又貪還參與清朝大案都平穩落地,因爲家事被殺

首先簡要介紹一下這樁案件情況。

康熙五十年,江南舉行了鄉試,考官叫左子蕃,副主考官叫趙晉。按照考試程序考完後,卻沒想到參加考試的考生居然聚衆示威,認爲考試不公平,而且考生們還抬着財神像到府學遊行示威。此事報到康熙後,康熙大怒命令嚴查。隨着案件調查一步步深入,這起考試舞弊案查到江蘇巡撫張伯行和總督噶(gá)禮。

康熙的糧草官,既奸又貪還參與清朝大案都平穩落地,因爲家事被殺

這兩人可都是清朝大員,但沒想到噶禮和張伯行兩人竟然相互參奏對方。但案件最後查清了,原來有的考生在試卷上藏“其實有”三個字,閱卷的考官只要發現這三個字,就會點他們當舉人。康熙聽到結果大怒,一生氣把噶禮和張伯行都革職了。不過後來通過調查張伯行並沒有參與舞弊案,只有噶禮參與了,但康熙並沒有治罪噶禮。

康熙的糧草官,既奸又貪還參與清朝大案都平穩落地,因爲家事被殺

噶禮爲什麼沒有治罪,難道有免死金牌?

此人可是跟隨康熙多年的滿人高官,屬正紅旗,其曾祖父跟着努爾哈赤徵打天下,立下無數戰蘇,曾是後金的 “議政五大臣”之列。清朝入關後,作爲功臣後代,順治與康熙對噶禮很器重,不斷封官進爵。但作爲官二代出身,而且根紅苗正的噶禮,朝廷官員都認爲這屬於正常。此時噶禮很年輕,在朝廷中並沒有顯山露水。

1696年,噶爾丹冒犯大清,康熙決定打打噶爾丹的氣焰,解除北部威脅。就率兵征討噶爾丹。此時噶禮也隨康熙出征。雖然噶禮沒有先祖的馬上功夫,但做個後勤官員沒問題。於是噶禮負責督運糧草,實際就是康熙的糧草官。

俗話說:“兩軍對陣,糧草先行”,噶禮當糧草官時,兢兢業業,歷盡千辛萬苦,圓滿完成了康熙賦予的任務。噶禮更加受到康熙的賞識,而且康熙還親自召見他,並給予重賞。康熙征伐噶爾丹後,噶禮的職務也如“坐火箭”一般竄升。先任內閱大學士,而後轉任山西巡撫,成爲清朝一省大員。

康熙的糧草官,既奸又貪還參與清朝大案都平穩落地,因爲家事被殺

既貪又奸的朝廷大員。

噶禮既有祖上榮光,又受到當今皇帝厚愛,如果他要珍惜,或許能成爲清史上留下好名。但噶禮卻是一個貪得無厭的人。他在山西巡撫的職務上,貪了10多萬白銀,對於手下不聽話的官員,他運用陰謀詭計打壓,或者誣陷他們。

當地官員無法忍受噶禮的奸詐和貪腐,紛紛上書康熙,揭露噶禮的犯罪行爲。但沒想到康熙認爲噶禮是有功之人,犯個小錯誤改了就行,就沒有對噶禮治罪。但康熙的縱容,使噶禮更加肆無忌憚貪污,甚至胃口更大了。

康熙的糧草官,既奸又貪還參與清朝大案都平穩落地,因爲家事被殺

不久噶禮任兩江總督,這一職務官職很大,後來的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都曾擔任過此職。但噶禮在兩江總督位置上並不知皇恩,依舊貪污腐化。還參與“江南科考舞弊案”,如果噶禮在此案中只是收點錢,康熙不會革他的職。但最後證明噶禮纔是科考案中“大貪”,還誣衊清官張伯行,康熙才革了他的職。按常規,科考是大案,以噶禮的行爲必然要殺頭。康熙只是殺了主考官等五人,對噶禮算是網開一面了。

康熙的糧草官,既奸又貪還參與清朝大案都平穩落地,因爲家事被殺

做了件天理難容的事。

噶禮一次次貪污,最後康熙都沒殺他,只是革職了事。如果噶禮洗心革面,或許能再次官復原職。但噶禮不僅沒官復原職,卻因“後院起火”而喪命。

噶禮革職後回家養老,他的老媽來京城告噶禮不孝之罪。原來噶禮是個“氣管炎”,凡是都聽老婆話,而他老婆又是個“母夜叉”,不僅蠻橫無禮,而且不孝順。最讓人可氣的是,噶禮居然與老婆合謀想毒死老媽。

康熙聽了這事後,再也無法忍受,命人立即抓捕噶禮,並斬首示衆。噶禮不值得可憐,他最後死在“孝”字上,是大逆不道的“孝”,有違人倫,不殺不足以解恨!

康熙的糧草官,既奸又貪還參與清朝大案都平穩落地,因爲家事被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