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着榨菜,喝着二锅头,上着拼多多”,在2018年这个夏天“消费降级”这个词突然火了。起因是拼多多依靠拼团优惠的这个营销策略抓住了低消费市场,从2017年4月到2018年2月的一年时间里,销售了近2000亿商品,积累了3亿用户。拼多多的快速崛起,被认为是中国消费降级的重要表现,代表一大批年轻人对低价的追逐,而这点在我们身边同样深有感触。

今年以来,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居民储蓄存款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内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只有8.5%,不仅远远低于预期,而且创下自2003年5月以来的15年最低,社会消费增速的大幅度下降则意味着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正在严重萎缩,是不是不可思议?

2018年作为我国一线城市的上海上半年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只有32612元,而且还是全国第一,换句话说你只要每月的可支配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就已经超越了全国大部分人,到这里你或许也就不会不会惊讶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消费降级了。那么,为什么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会面对这样的窘境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买房、孩子、结婚以及人情等的压力,压的年轻人不得不去降级。

房价,毋庸置疑压在普通民众身上的一座大山,高额的房价逼得我们看到自己心仪的东西不得不哀叹一声,省一省吧!房价的虚高伴随而来的还有昂贵的房租,不少一线城市工作的年轻人表示如果没了房租,生活可以直接提高一个档次。房租已经让人喘不过气,生活中的碎钞机还有结婚、生子、育儿...现实的窘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转变为彻底的实用主义者。学着精打细算的过日子,试着对一切品牌光环视而不见,在当下追求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的生活方式,恐惧疾病和意外,对一切可能带来经济损失和安全风险的事情避而远之。

一个消费主义社会需要购买力来为自己增值,而可悲的是年轻的消费者们却在反其道而行,究其原因却是资本自身, 这背后的原因才真的值得我们去思考。

当然作为年轻人,在正视居民收入差距的同时,也应该学会通过合理配置自身的资产、不断提升自身知识储备等途径来实现自己与财富的增值,这样在未来的日子里才不会让自己过得更辛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