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脫貧攻堅看甘肅 | 廣河縣 " 扶貧車間 " 讓搬遷羣衆拓寬增收路(組圖)

中國甘肅網 8 月 20 日訊 ( 本網記者 宋芳科 ) " 我們沒有一棵茶樹卻是西北最大的茶葉集散地,我們不是牧區卻有西北最大的皮毛集散地。"8 月 20 日,甘肅廣河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三甲集鎮黨委書記馬良佐在向全國媒體推介三甲集鎮時特別說明了商貿流通對三甲集的重要性。而正是商貿活水聚集產業,讓三甲集鎮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了更多的帶動作用。

上午,由中國甘肅網主辦的大型網絡主題採訪活動—— " 改革開放 40 年新變遷脫貧攻堅看甘肅 "2018 全國百家網媒扶貧攻堅典型宣傳活動首站到達廣河縣,媒體團記者走進廣河經濟開發區的毛皮加工企業甘肅西裕工貿公司進行採訪。

流水線的生產車間裏,女工秦曉莉正在加工羊皮馬甲。在兩個月前,她的身份還是家庭主婦。秦曉莉說,她家是從廣河的山區搬遷到三甲集的。在三甲集鎮,她通過培訓進入公司從事毛皮加工,一天的工作按照計件發放工資,由於剛來還不太熟,所以現在一個月能收入 1800 元,不過和以前在山區沒有工作相比已經好了很多,她會好好歷練技術,爭取當一名熟練工,那樣一月至少有 3000-4000 元的收入。

和秦曉莉一樣,在甘肅西裕工貿公司還有 200 多名當地羣衆從事皮毛加工工作,獲取勞動報酬。而他們務工的地方還有一個名字叫扶貧車間。

馬中雲就是甘肅西裕工貿公司的總經理。政府免費讓他使用廠房還免除各項費用,但前提是馬中雲的車間必須吸納當地的村民就業,帶動大家一起致富。

馬中雲說扶貧車間可以生產 70 多款和皮毛有關的產品,皮毛馬甲,皮毛沙發墊等都是相關產品。而爲了讓好產品有好銷路,他們公司有 7 個京東店,4 個天貓店在網上打開銷路,現在一年 7000 萬元的銷售額,有 70% 是通過網絡銷售,特別是江浙的消費者非常喜歡他們的產品,這爲他們長期穩定生產,帶動羣衆脫貧致富創造了條件。甘肅廣河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三甲集鎮黨委書記馬良佐表示,廣河三里集羣衆有着悠久的經商傳統,由此積聚了較好的經濟基礎。

三甲集鎮易地扶貧搬遷項目落戶位於河畔的三甲集鎮康家村。據瞭解,2014 年 7 月,廣河縣啓動實施了總投資 5214 元的三甲集康家村一期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對三甲集鎮南山、黑山等山區村 257 戶、1285 人採取修建獨立平房小院的方式集中安置,目前已經全部安置到位。2015 年 7 月該項目二期計劃投資 2 億餘元,安置一期安置剩餘的 858 戶,4499 人整體搬遷。目前,19 棟安置樓及附屬工程已基本完工,搬遷入住已達 622 戶。在甘肅西裕工貿公司扶貧車間上班的秦曉莉也是二期搬遷戶,由於家和開發區很近,所以她上班也方便。

20 日,記者在三甲集康家村二期易地搬遷項目點看到,一排排紅樓拔地而起,優美的花園式小區和城市社區並無差異。

馬良佐說,小區還將配套建設扶貧車間,讓更多有意願就業的搬遷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同時政府還通過養牛產業,勞務輸出等安置羣衆就業,特別是三甲集有着良好的經商傳統,很多羣衆可以在商貿產業鏈上實現就業,促進了易地搬遷羣衆能搬得來、住得下、有產業、可發展。

馬太哈從南部山區搬下來,一家五口住進了 100 平方米的新房。馬太哈說,她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所以每個人只要交 2500 元就可以入住新家,裝修是親戚幫忙花了 1 萬多元,這些都是她家經濟能承受的範圍。現在她丈夫在附近搞煤炭運輸生意,她在家照顧孩子。等孩子上學她也要去扶貧車間務工,日子會越來越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