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鳳凰週刊智庫(ID:fhzkzk) ,作者:盧伊,編輯:孫楊,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芬太尼有兩副面孔,它是藥品,更是毒品。

朱濤被從手術室中緩緩推出,很快,劇痛襲來,他難以忍受,叫出了聲。隨着止痛劑緩緩泵入,他頓時覺得舒服很多。他並不清楚,這種止痛迅速,也使他連連嘔吐和便祕的神祕藥物,正是芬太尼。

“芬太尼是什麼?”朱濤的疑問,也是中美元首會晤後,人們最常拋出的問題。

2018年12月2日,中美兩國就貿易問題達成共識,還同意加強執法禁毒合作,中方決定對芬太尼類物質進行整類列管,違法者或“面臨中國法律規定的最高刑罰”,即死刑。

被單獨點名的芬太尼,突然火了。

就在中美達成芬太尼共識3日前,11月29日,9名被告步入法庭,一樁特殊的刑事案件,在邢臺中院開始審理。

這是中美合作破獲的跨國售賣芬太尼第一案。2017年8月,美國在調查一起芬太尼毒品案時,將一名中國嫌疑人涉案的線索提供給中方。經過近3個月的摸排,一條包含生產商、中間人和銷售商的芬太尼跨國貿易鏈被查獲,21名涉案人員悉數落網。

法庭上,上述犯罪嫌疑人被指成立多家公司,招聘英語較好的業務員,“翻牆”在境外網站上發帖銷售芬太尼等管制藥品,收到海外訂單後,再通過中間人介紹,由化工廠生產供貨。

直至被抓,絕大多數涉案人員仍不清楚,芬太尼是管制藥品,不得隨意生產販賣,否則,便是毒品。

院內的藥,院外的毒

“芬太尼是我們麻醉科離不開的藥,也是最常用的鎮痛藥。”採訪前夕,北京市某三甲醫院麻醉科主任醫師甄實義剛完成兩臺急診手術,無一不用芬太尼。

臨牀中,多奉行三階梯止痛法,階梯越高,疼痛越劇烈,用藥越猛。芬太尼就位於止疼階梯的頂端,與嗎啡、美沙酮等強阿片類藥物同屬一類。

強力止痛,快速起效,這也是“楊森製藥”創始人保羅·楊森發明芬太尼的初衷。自1960年誕生以來,芬太尼作爲迄今最強效的阿片類鎮痛劑,被廣泛用於手術麻醉誘導、緩解癌痛和術程疼痛,在院內各麻醉藥品中獨佔鰲頭。

2015~2017年,遼寧省腫瘤醫院各類注射用麻醉藥品中,枸櫞酸舒芬太尼注射液(0.05mg)爲臨牀手術麻醉藥品銷售金額最高的藥品。而在湖北省腫瘤醫院,注射用鹽酸瑞芬太尼(1mg)連續3年爲院內銷售金額最高、佔比最大的麻醉藥品,且數字仍有上漲趨勢。

枸櫞舒芬太尼注射液

由於藥力是嗎啡的50~100倍,全球範圍內,僅芬太尼、舒芬太尼、阿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獲准用於人類醫療,其餘均不可藥用。

芬太尼類藥物在內地醫院的使用範圍更小,目前僅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三種獲批使用,其藥力、起效時間和價格由低及高,最高僅100元左右,且只有注射劑和貼片兩種劑型。但在國外,芬太尼類藥品還有溶解片劑、舌下噴劑、果味棒棒糖等口服劑型,阿芬太尼也常用於牙科手術,只因價格過高,暫未引進內地。

“一支(阿芬太尼)也就10分鐘左右的量,可能就要四、五百元,但做一臺兩個小時的手術,(芬太尼)幾塊錢就夠了。”甄實義說。

由於芬太尼生產廠家有限,價格相對穩定,醫院往往採購固定品牌和規格的芬太尼類藥品,少有更換。其結果是,銷售代表極爲罕見。

但若在網絡檢索“芬太尼”,最先彈出的,很可能是中國禁毒網的溫馨提示:“健康人生,綠色無毒”。

芬太尼有兩副面孔,它是藥品,更是毒品。

甄實義至今仍記得,學醫時老師曾反覆叮囑,“毒麻藥是魔鬼”。臨牀上,芬太尼類藥品即是“毒麻藥”,“毒”主要指的就是成癮性。“(成癮性)雖然因人而異,但一旦上了癮,人就變成魔鬼了,想戒很難。”

誕生僅10年,芬太尼類物質便逐漸成爲毒品市場的新寵,並躋身第三代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質,即可通過修飾管制毒品化學結構,獲得藥力相似甚至更強,且未及時列入法律禁區的毒品。

截至目前,已有10餘種芬太尼衍生物流入非法渠道,部分衍生物藥效比海洛因強1000倍,卡芬太尼藥效甚至是嗎啡的10000倍,目前僅用於大象等大型動物麻醉,亦遭濫用。

美國是芬太尼類物質濫用的重災區。由於合成成本低,它們常被製成藥片,或混在海洛因中供人吸食。美國禁毒署數據顯示,每公斤芬太尼可生產100萬~150萬個片劑單位。

2017年,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共逮捕2300名芬太尼涉案人員,查沒芬太尼2383磅,約合1081千克,這是內地年產量的近45倍,足以殺死5.4億成年人。

“芬太尼類被稱爲吸毒人羣的‘大規模殺傷’武器。”北京大學中國藥物依賴性研究所流行病學研究室主任劉志民稱。由於芬太尼藥力強,效力短,這種“速效鴉片”更易導致過量吸食,2~3分鐘內,吸毒者將因呼吸障礙缺氧而死,2毫克即可致人死亡,不過一小撮食鹽的量。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數據顯示,2017年,全美共7.2萬人死於服藥過量,芬太尼和其他合成阿片類藥物(以芬太尼類物質爲主)增速最快,造成近3萬人死亡,比2002年增加了22倍。

由於致死量低,且不在常見毒品檢測範圍內,芬太尼類物質實際致死人數或更高。

而在英國、加拿大等歐美國家,濫用芬太尼類物質致死案例層出不窮。

如2016年,芬太尼在加拿大卑詩省奪走900餘人性命,其中僅12月就至少殺死100人。而在2018年8月上旬,短短12天內,便有7人因過量服藥,陳屍多倫多。

“由於芬太尼可通過皮膚、粘膜吸收,因此,此類物質中毒不但發生在濫用者中,還可發生在無防護措施情況下,處置或接觸芬太尼類的工作人員身上。”劉志民介紹,美國和加拿大均有執法人員因直接接觸芬太尼類物質,被緊急送醫搶救的事件發生。

芬太尼傷及無辜的最經典案例,莫過於莫斯科歌劇院劫持事件。

2002年10月,多名車臣反政府武裝人員在莫斯科劇院劫持近千名人質,對峙4天毫無進展後,俄方突然向大樓投入大量麻醉劑,成功制服劫匪。但此舉仍致至少129名人質過量吸入而死。事後,俄羅斯衛生部承認,該麻醉劑的主要成分,正是芬太尼。

“中國白”流入美國,“新鴉片戰爭”即將開打?

兩年前,劉志民受邀參加聯合國毒品與犯罪問題辦公室討論會時,曾偶遇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所長諾拉·沃爾科夫,他仍記得,談及芬太尼類物質,諾拉連稱“非常非常危險”,並視其爲一場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

“中國白”,是美國毒品黑市對芬太尼類物質的代稱。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在報告《芬太尼及其類似物-50年後》中提及,早在1970年代,這一代稱便響徹北美,但顯然,當時中國並不具備生產和走私芬太尼類物質的可能。

或許受名號所累,近年來,美國一直視中國爲芬太尼類物質濫用的“罪魁禍首”,甚至稱其爲一場“新鴉片戰爭”。

美國禁毒署堅稱,在美非法銷售的芬太尼、芬太尼類似物及前體多來自中國,它們常通過郵包直接入境,或由墨西哥、加拿大和加勒比海地區跨國犯罪組織輾轉銷往美國。1公斤芬太尼內地售價僅爲3000~5000美元,經非法倒賣,在美可賺得150萬美元。

2017年10月,兩名中國人遭美國司法部起訴,他們被控在中國擁有多個實驗室,通過網絡和國際郵包,將大量自制芬太尼類物質銷往美國。一旦罪名成立,他們最高或面臨終身監禁和1250萬美元罰款。

《紐約時報》也曾報道稱,Weiku.com及Mfrbee.com等多家中國網站上,近百家公司公開售賣芬太尼類物質,只需提交地址並付款,即可購買。致電聯繫採訪後,一家網站刪除了有關芬太尼的搜索結果。

針對芬太尼,美國總統特朗普亦頻繁表態。

“令人憤慨的是,有毒合成海洛因芬太尼正通過郵政系統,從中國湧入美國。”2017年8月,就在特朗普訪華前夕,他在社交網絡上公開指責,中國是“廉價和致命芬太尼洪流”的主要來源,稱其不是被運往美國,就是由毒販跨境偷運而來,並承諾會將該問題作爲中美元首首要討論內容之一。

更早此前,他還宣佈,考慮將包括芬太尼在內的阿片類藥物過量使用,升級爲國家緊急事件。

對此,中方回應稱,美方僅以破獲個別案件爲依據,結論罔顧實施,是嚴重不負責任的。國家禁毒辦、公安部禁毒局禁制毒品處處長於海濱認爲,芬太尼類物質在美大規模濫用,與美政府減少毒品需求工作不力,阿片類處方藥監管不嚴,部分州大麻合法化負面導向等因素有關。

儘管中美齟齬不斷,國內對芬太尼類物質的管控,從未放鬆。

早在2001年,芬太尼、阿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及其鹽等4種醫用芬太尼類藥物,便列爲麻醉藥品管制品種,需國家食藥監督管理局核發准許證方可出口。

2003年,國家食藥監總局將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的原料藥(包括其可能存在的鹽)及其製劑按麻醉藥品管理。

2009年,13種芬太尼類物質被列入麻醉藥品管理品種的海關商品,文件顯示,上述品種還包括可能存在的鹽、酯、醚,雖未授予海關商品編號,仍屬麻醉藥品管制範圍。

隨着2015年,內地實施《非藥品類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辦法》,先後又有10餘種芬太尼類物質,被列入116種非藥用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制目錄。它們雖未作爲藥品生產使用,但由於具有成癮性或成癮潛力,易被濫用,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生產、買賣、運輸、使用、儲存和進出口,除非經特定程序批准。

2017年3月及2018年9月,又有6種芬太尼類物質納入列管目錄,至此,內地共25種芬太尼類物質和2種芬太尼前體物遭到管控,超過聯合國21種列管目錄。

對非法走私、販運、製造芬太尼的刑事處罰也愈發嚴格。

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非法藥物折算表》和國家禁毒辦《104種非藥用類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制品種依賴性折算表》,1g芬太尼相當於40g海洛因,其他芬太尼類物質相當於1.25~66.8g海洛因。照此推算,走私、販運、製造1.25g芬太尼,即有可能處以15年尤其徒刑、無期徒刑或死刑,並沒收財產。

《鳳凰週刊》記者檢索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2014年至今,該網站公開涉非法走私、販運、製造芬太尼相關刑事判決書45起,52人獲刑,陝西、內蒙古、遼寧、湖南、河南、甘肅、安徽等7省均有涉及。

多數涉案芬太尼與曲馬多等管制藥品混合,製成膠囊或藥片,總重不足0.5克,受技術手段限制,多數案件難以檢出芬太尼具體含量。涉案人員多被判處1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罰金多在1000~3000元左右。

其中,2017年12月27日,安徽省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做出的刑事判決書中,涉案芬太尼數量最大。

案中,自2015年10月,被告人劉海龍自制大量含苯甲曲嗪的“可待因口服液”,並通過黃光仁購買10000板左右含芬太尼的“曲馬多”片劑,在網上販賣。劉海龍因販賣苯甲曲嗪905572克、芬太尼3635克,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剝奪政治權利5年,並處沒收個人財產10萬元,黃光仁則因販賣芬太尼3635克,被判處有期徒刑8年,並處罰金4萬元。

不過,國家禁毒辦也曾承認,由於部分芬太尼衍生物屬於新精神活性物質,均爲第三代毒品,多在歐美地區氾濫,鮮在國內出現,立法列管和執法打擊確實存在一定滯後現象。

2017年2月,國家禁毒辦在新聞通氣會上,國家禁毒辦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副巡視員鄧明表示,國內以芬太尼類物質爲代表的合成阿片藥物增長迅猛,從品種上看,2016年發現的新精神活性物質中,芬太尼類物質僅有66份,佔比較小,但同往年比,2012~2015年發現芬太尼類物質總計僅6份,說明合成阿片類物質的生產和走私呈上升趨勢。

2015年,廣州黃埔海關破獲國內首例芬太尼毒品走私案,繳獲芬太尼46.966千克。該案暫無後續。

今年11月29日,另一起走私芬太尼類物質案件在邢臺中院開庭,9名被告均在庭上表示認罪。此前,21名犯罪嫌疑人相繼落網,涵蓋芬太尼類物質的生產商、中間人和銷售商,公安部禁毒局還搗毀1個芬太尼製毒工廠和2個銷售網點。

據瞭解,這是中美聯合破獲的首起跨國銷售芬太尼案。2017年10月,中美禁毒情報交流會上,國家禁毒辦主動提供尋購芬太尼等毒品線索400餘條,並會同海關、郵政等重點口岸,加大查緝可疑郵包。

紅方+麻卡,內地管控嚴苛,缺口仍存

芬太尼火了,藥企卻慌了。

中美芬太尼禁毒合作的消息發出不久,多家生產企業紛紛澄清,所有芬太尼類原料與產品均未非法流向海外。

《鳳凰週刊》記者查詢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數據庫發現,目前內地僅4類國產芬太尼類製劑獲批上市,均爲貼劑和注射劑,涉及國藥集團、宜昌人福藥業、江蘇恩華藥業、河南羚銳製藥、常州四藥製藥等5家企業。

其中,宜昌人福醫藥一直是芬太尼類藥品市場的龍頭企業。2017年,其市場佔有率高達80%,銷售收入超過 20 億元,僅出口收入就高達500 萬元,主要去往斯里蘭卡、厄瓜多爾、菲律賓、土耳其等國有生產經營資質的公司或工廠,且未曾銷往美國。

同年,全國芬太尼類藥物產量僅24.26千克。

“國內對芬太尼等毒麻藥品管制一直非常嚴格,幾乎不存在通過醫院或藥企賣到黑市的可能。”多位長期接觸芬太尼類藥品的醫生均有此看法。

甄實義介紹,芬太尼類注射劑是手術必需品,與其他麻醉藥物單獨保存,上雙鎖,由兩名藥房管理人員同時覈對纔可開櫃取藥。每次麻醉前,需由醫生開具加蓋毒麻藥品專用章的紅色處方取藥,術後還要回收安珀瓶,並清點數量。

“哪怕一不小心弄丟了(藥瓶),誰丟的誰找回來,找不回來的,要寫書面檢查,向藥劑科解釋。甚至有時候一不小心把安珀(瓶)摔碎了,也得把玻璃渣都給收集起來,還得寫一個情況說明,就怕它流到社會上去,那就是毒品。”甄實義說。

“醫院裏,有紅處方權的醫生比較少,必須主治(醫師)以上(纔行),年輕大夫都不能參加培訓。”甄實義稱,不同於有執業醫師資質即可開出的普通處方,紅色處方需有專門資質的醫生纔可開具。一般來說,由各醫院組織專門培訓,學習毒麻藥品適應症、併發症和管制政策等,考覈通過後才獲處方權。

不止手術,門診病人使用芬太尼貼劑時也有類似要求。

一名省級三甲醫院疼痛科醫生告訴《鳳凰週刊》,該院所有使用芬太尼類貼片止痛的患者,也需持紅色處方開藥,用量一般不超過兩週。再想取藥,先要上交前次開出的全部藥品包裝和貼片。

上述患者也有資質要求,即“麻卡”。首次辦理需提交診斷證明、診斷報告、患者本人及代辦人身份證及戶口本的原件和複印件等,部分醫院還要求提交患者工作或居住證明,或需由患者所在科室與疼痛科醫師會診決定髮卡與否。

既然如此,愈演愈烈的芬太尼危機,究竟源於何處?

2017年3月,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在報告《芬太尼及其類似物-50年後》中披露,絕大多數芬太尼均由地下實驗室非法制造,而澳大利亞、德國、新西蘭等國的芬太尼,多提取自皮膚貼劑等處方藥,製成注射劑後流入地下市場。但該報告並未披露地下實驗室的分佈情況。

不同於需從植物提取的鴉片,芬太尼類物質可由化學方法合成,並通過變更化學結構,生產出藥效相似或更強的衍生物,後者往往未列入國家列管名單,一旦由個人或化工企業製出,均能“合法”流向海外。

“如果知道化學式,應該說很容易合成(芬太尼類物質)。”多位醫生告訴《鳳凰週刊》,芬太尼等麻醉藥品合成工藝並不難,許多高校化學試驗課均教授如何從茶葉中提取咖啡因,只是,原料來源和成品純度無從保證。

劉志民也有類似看法,地下實驗室製備的芬太尼類物質,其實際成分、純度、含量都是未知數,由於製造過程和工藝極不規範,同一批次不同藥片中的芬太尼含量差異較大,加上濫用者隨意改變劑量和攝入方式,死亡風險將大大提高。

隨着內地將對芬太尼類物質進行整類列管,醫院內外的管控措施將更爲嚴苛。

但任何時候,都不乏頂風作案者。

2017年河南尉氏縣人民法院的一份刑事判決書,甚至揭露出多名基層衛生人員跨省勾結,非法販賣芬太尼等管制藥品的案件。

2015年10月起,江西省南昌市南方醫療門診部後勤人員彭輝多次購買地芬諾酯、佐匹克隆、芬太尼等國家管制藥品。其中,彭先後從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黃堽鎮衛生院朱某甲處,購買枸櫞酸芬太尼600支、枸櫞酸舒芬太尼100支,摺合純芬太尼0.065克,該批藥品運送到江西省南昌市某快遞營業點時,被警方查獲扣押。此後,公安民警還在朱某甲轎車內,查獲並扣押枸櫞酸芬太尼注射液520支。

最終,被告人彭輝、朱某甲因販賣毒品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7個月,並處罰金9萬元、5千元。

類似缺口,仍值得警惕。

(應受訪者要求,朱濤、甄實義均爲化名。)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鳳凰週刊智庫(ID:fhzkzk) ,作者:盧伊,編輯:孫楊。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本文由 鳳凰週刊智庫©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請於文首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餘作者身份信息),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77466.html 未按照規範轉載者,虎嗅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