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Valeria Zoncoll on  Unsplash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丁香媽媽(ID:DingXiangMaMi) ,原文標題:《2019年最新兒童用品黑名單,快看你家有沒有》。

有了孩子之後,恨不得把全世界的好東西都送到娃面前,但有時也會不小心踩雷。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盤點一下 2019 年育兒用品黑名單,很多都是大家天天在給孩子用的東西。

這些不僅對孩子沒好處,甚至還會有致命的風險。如果你家裏也有,趕緊扔掉,千萬別再給孩子用了。

一、學步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裏說的學步車指的是上圖那種,底下有輪子,孩子坐在學步車裏,踮着腳,腳尖稍稍一點地,就能“嗖”地一下,衝出去老遠。

很多家長覺得學步車既能幫助孩子學走路,又能解放媽媽雙手,簡直不要太方便。

事實上,目前並沒有研究表明,使用學步車的孩子會更早學會走路,用了反而不利於孩子各項機能的發育,還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隱患。

美國兒科協會(AAP)調查顯示:1990~2014 年間,美國約有 230676 名 <15 個月的寶寶因爲嬰兒學步車而接受急診治療(這還不算未進入急診的受傷嬰兒)。

圖片來源:AAP

在我國,孩子因爲使用學步車受到傷害的報道也非常多,輕則摔傷,重則骨折甚至顱內出血。

圖片來源:網絡

正是因爲學步車的危險性,2004 年,加拿大就禁止了嬰兒學步車的製造、銷售和進口。2011 年,我國原衛生部也曾明確建議不要使用嬰兒學步車。

圖片來源:衛生部

二、水銀溫度計

水銀(汞)具有很強的揮發性,如果不小心打碎了溫度計,空氣中的汞就會通過呼吸道、皮膚黏膜等進入人體,損傷組織器官。

最常見的傷害就是會造成肺部急性汞中毒,嚴重的話還會導致肺水腫、呼吸衰竭而死。

每年因爲水銀溫度計破碎導致的中毒/受傷的案例,更是數不勝數。

圖片來源:網絡

世界衛生組織早在許多年前就呼籲停止使用水銀溫度計,一些歐美國家也已經逐步用電子體溫計取代了水銀體溫計。

圖片來源:WHO

很多人可能覺得水銀溫度計會更加準確,其實電子體溫計在正確使用下,準確性並不亞於水銀溫度計。

更何況,與其糾結這一點溫度差別,安全性不是更重要嗎?

三、氫氣球

圖片來源:丁香媽媽

飄揚在大街小巷的卡通氫氣球,堪稱“行走中的炸彈”。

很多氫氣球,本應該被充入燃點高的氦氣,但由於氦氣的價格是氫氣的 10 倍,一些小販利慾薰心,會偷偷用氫氣代替氦氣。

氫氣的燃點低,只要遇到一點點火星,就有可能引起氣球爆炸。

圖片來源:網絡

今年 2 月份,武漢一名兩歲女孩就因爲街頭小販手中的氫氣球突然爆炸,臉和脖子被嚴重灼傷,慘不忍睹。

圖片來源:網絡

然而,有關部門在 10 多年前就下發了通知,要求以惰性氣體取代氫氣等易燃易爆氣體充氣球,並且嚴禁在各種場合灌充氫氣球。

圖片來源:新聞晨報

12 年過去了,氫氣球爆炸傷人的新聞依舊層出不窮,作爲家長,我們譴責那些黑心商販們,更重要的是,不要主動給孩子買。

四、游泳脖圈

現在關於嬰兒游泳好處的宣傳,是鋪天蓋地。

號稱可以增強寶寶的肺活量,提高抗病能力,促進寶寶身體各方面的發育......

圖片來源:網絡

但是,游泳脖圈的問題實在太多了。

1. 易過敏

脖圈多半是塑料材質的,有的孩子對脖圈過敏,或因脖圈摩擦過度導致皮膚髮紅、破損、皮炎。

2. 影響脊柱發育

小孩子骨骼脊椎都沒有發育良好,游泳脖圈會讓孩子的脖子變成身體承重的部位,一不留意就可能傷及脊柱。

3. 安全隱患

脖圈的大小也很難控制,充氣過度,過緊的脖圈則容易壓迫氣管;充氣不足,則容易導致寶寶滑落,有生命危險。

之前就有家長帶孩子去母嬰店游泳,結果脖圈突然側翻,孩子在水裏掙扎了 1 分鐘,家長和工作人員都沒有注意到,最終被宣告腦死亡......

圖片來源:網絡

任何形式的游泳課,都對 1 歲以內的孩子沒有什麼好處,反而還可能會讓孩子陷入危險之中,這真的是我們想看到的嗎?

五、水晶泥

晶瑩剔透、QQ 彈彈、近年來,像果凍一樣的“水晶泥”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但是,這種水晶泥自“出道”以來就被有關部門點名了許多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毒。

圖片來源:微博

市售的水晶泥大部分含有硼砂成分,被人體吸收後會影響消化,輕者可能引起嘔吐,重則會引發多臟器的蓄積性中毒,甚至導致死亡!

如果孩子不小心誤服,或者用手玩了之後忘記洗手,就有可能吸收硼砂,損害身體健康。

六、嬰兒手套

小寶寶的指甲長得非常快,很多家長擔心孩子會抓傷自己,會給他帶上小手套。

帶上手套,會導致孩子的手部動作受限,不利於觸覺和動作發育。

由於做工問題,一些手套裏面也會殘留線頭,家長如果沒有注意查看,線頭脫落就很容易纏住孩子的手指,嚴重的甚至還會導致手指壞死。

曾經就有一個媽媽給 23 天大的孩子戴上了手套,一週之後才發現孩子的中指被線頭纏住,最終壞死截肢。

圖片來源:網絡

七、帶抽繩的連帽衫

帶抽繩的連帽衫很常見,冬季保暖常用。

然而,《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範》早在 2016 年就明確要求嬰幼兒及 7 歲以下兒童服裝頭頸部不允許存在任何繩帶,但是也不排除市面上依然會有違規連帽衫售賣。

圖片來源:GB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範》

連帽衫上的拉繩被活動的物體鉤掛住後,很容易造成孩子被勒住,有窒息危險。

圖片來源:《是真的嗎》

2012 年 11 月 5 日,東莞一幼童滑滑梯時被拉繩勒死;2013 年 9 月,河南一 3 歲男孩在幼兒園滑滑梯時不幸身亡,元兇也是拉繩;2015 年 1 月,洛陽市一個 8 個月的嬰兒在睡眠中,因帽子上的掛繩不慎纏繞頸部窒息死亡......

每一條新聞背後,都是一個破碎的家庭,然而,這也本該是可以避免的悲劇。

八、磁力珠

磁力珠是近幾年特別流行的玩具,因爲可以組成各種各樣的形狀,賣得特別火,但它對於孩子着實有着“致命的隱患”,雖然大多數都會標註使用年齡,但也有很多家長買給小月齡的孩子玩。

磁力珠的美國兒科學會曾發佈不要在家裏存放高性能磁力組玩具的公告。

圖片來源:AAP

磁力珠吸力非常大,如果不小心被吞嚥,它們會穿過人體組織互相吸在一起,而牽拉的力量足夠導致胃腸道穿孔或阻塞,嚴重者甚至會引發血液中毒或死亡。

今年 10 月初,一名 2 歲幼童就因誤吞 5 顆磁力珠,造成腸穿孔險些喪命。

最可怕的是,每套磁珠可能有上百顆,寶寶不小心吞下一顆,家長也不容易發現。

圖片來源:網絡

九、牀圍

圖片來自網絡

一般來說,嬰兒牀的四邊原本就是有牀欄的,但是很多家長擔心孩子會撞傷,或者手腳卡到牀欄之間,就會買一個牀圍圍在邊上。

今年 9 月,長沙一個 11 月大的孩子,在睡覺過程中窒息身亡,罪魁禍首就是牀圍。

圖片來源:網絡

很多人都不相信,保護孩子墜牀或者撞傷的牀圍怎麼就變成了“奪命兇手”?

給大家看一則視頻就知道了。

老編輯看到這個視頻的時候,心都是揪着的,無法想象,那時候的孩子該有多難受,孩子的父母又該多絕望啊!

兩三個月的小嬰兒連抬頭都不會抬,1 歲以下的寶寶自救能力有限。

只要安裝的牀圍與牀墊之間有一點點縫隙,孩子不小心陷入邊緣時,就很可能卡住窒息。

美國兒科學會曾公開聲明不應在嬰兒牀上使用防護墊,並建議在全美範圍內叫停這種產品。

美國的芝加哥和馬里蘭州更是相繼禁止銷售嬰兒牀安全護欄。

儘管我國並沒有禁用,但在質量抽檢中,也曾發現 96% 的牀圍存在窒息風險。

圖片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產品質量監督

而去網上一搜,這樣危險的物品竟然還賣得火熱,動輒就是幾十萬個評價。

圖片來源:網絡

其中,也不乏孩子被卡住的評價。

圖片來源:網絡

十、定型枕

目前,並沒有證據表明定型枕能夠糾正寶寶的偏頭。

和枕頭一樣,定型枕也存在導致孩子窒息的風險。

圖片來源: healthandwellbeingtips.net

在 1997~2011 年間,這類產品被確認造成 13 名美國嬰兒的死亡。

圖片來源:美國 CDC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 FDA)也把這類定型枕拉入育兒黑名單,提醒家長不要使用。

家長們之所以給孩子用定型枕,是希望孩子能長成一顆圓潤的腦袋。但實際上,大多數偏頭問題,是會隨着孩子的成長髮育逐漸改善的,刻意去糾正還會增加安全風險。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些都是極端的例子,只要小心些,一定不會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

但是,養育孩子經不起一絲僥倖,一旦發生,那就是 100% 的悲劇了。

我們可能無法讓孩子生活在一個絕對安全的環境中,但是儘量排查隱患,讓孩子遠離危險,是每個父母應該做到的。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丁香媽媽(ID:DingXiangMaMi) 。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本文由 丁香媽媽©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請於文首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餘作者身份信息),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77392.html 未按照規範轉載者,虎嗅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