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美國一家智庫表示根據其獲得的衛星圖像顯示,中國首艘8萬噸常規起降航空母艦的建造工作正在順利進行。

據外媒引述這一智庫消息稱,這一航母將是中國第三艘航母,同時是中國第一種完全自行全新設計的航母,將完全不同於遼寧號航母或其姐妹艦艇——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不再使用滑躍起飛方式,改爲使用彈射起飛方式,將可以使用大型艦載飛機。

美國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 4月向媒體提供的圖片顯示,過去六個月中國已經在建造極可能是這一最新航母的大型船隻上,近期該造船設施工地活動頻繁。媒體稱中國方面沒有正式證實正在建造中國這一全新設計的航母,相關航母計劃的時間和範圍仍然是機密。

美國國防部也通過其公開信息渠道表示,相信中國全新設計航母的建造工作已經開始,但同時稱到目前爲止還沒有出現可信的相關照片。

由於這一航母是中國第一種完全自行設計的航母,各軍事大國及亞太國家對其具體特點均表示了極大的興趣。各國的國防安全分析人士都在努力尋找有關這艘航母的可靠信息。一般預計這艘航母將是中國首個能夠統領真正的完善航母戰鬥羣進行作戰行動的大型現代化海上艦載機與艦隊指揮控制平臺。

西方分析人士認爲,建造完全自行設計的大型常規彈射起降航母,被視爲中國龐大的軍事現代化建設的核心部分。媒體最近的一系列特別報道顯示,這一努力正在挑戰幾十年東亞與西太平洋的戰略態勢。

CSIS提供的一張衛星圖片顯示,疑似該航母的一個船首部分(可能有一個30米(98英尺)的平面前端)和一個單獨的船體部分(約41米寬)的模塊部分已經就位,巨大的龍門起重機也可能到位準備進行模塊組裝。

分析人士說,這意味着一艘中國真正自主打造的航母,噸位有極大突破,雖然比美國10萬噸的航母略小,但比法國42,500噸的戴高樂號航母要大,可能超過了英國最新伊麗莎白級航母的噸位。

該機構還聲稱,相關模塊附近已經建造了幾個足球場大小的製造廠房,工程似乎還在一個可淹沒的船塢上進行後續步驟,可能是爲了將完工的航母船體成功下水,令其可以進入附近的江河,進而實施進一步舾裝。

該機構還指出“儘管這一航母的細節是有限的,但可以觀察到的與人們對中國海軍第三艘航空母艦的預測建造時間表是一致的。”CSIS分析師弗倫奈爾對媒體表示,去年年底拍攝的照片尚未足以讓外界得出上述結論,但目前他認爲衛星照片已經明顯證實了這一航母的開造。他說:“從我們所看到的情況來看,過去6個月左右的時間裏發生了很多(建造新航母相關的)事情。他說:“看起來這是第三艘航母,如果不是的話,很難想象它會是什麼其他大型船隻。”

美國國防部上週五發布的中國國防年度分析也認爲,第三艘航母可能比前兩艘更大,並配備了彈射器起飛系統,以便讓飛機按照常規方式起飛,並允許大型飛機順利彈射起飛。“這種設計將使它能夠支持更多更大的戰鬥機、固定翼早期預警飛機,和更快速的進行調度和出動。”分析指出。

弗倫奈爾和其他分析人士表示,目前還不清楚中國最新航母將使用哪種彈射器——傳統的蒸汽動力彈射器,還是更先進的電磁系統。也還不清楚002型是否會使用核動力。中國有10艘核動力潛艇,但到目前爲止還沒有使用核動力推進的水面艦艇。一些分析人士認爲,似乎沒有證據證實中國通過水麪試驗平臺準備好了邁出運用核動力這一步。

新加坡地區安全分析師斯多利表示,這一大型航母及其戰鬥羣,將凸顯出中國的巨大軍事發展進步,改變其戰略力量在世界上的重要程度。

伊薩斯尤索夫伊沙克研究所(ISEAS Yusof Ishak Institute)的斯托裏表示:“一旦完工,它將超過任何亞洲國家的軍艦的實力。”“這再次表明,中國已擁有最重要的海軍力量之一。”

中國前兩艘航母相對較小,最多隻攜帶25架固定翼戰鬥機,不到美國航母數量的一半。而且它們使用滑躍起飛跑道,這種配置不僅限制了可以順利起飛的飛機類型,還限制了現有艦載殲-15戰鬥機起飛時能攜帶的武器和燃料。

這一限制,是由於中國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號是一艘蘇聯時代設計的船隻。中國於1998年購買了這一二手航母,並在中國進行了改裝。基於這一設計,中國於2017年推出了第二艘航母,但它們均不具備彈射起飛航母的優點。“遼寧號”曾被視爲一個培訓平臺,旨在教學航母運用技巧。但是上個月,中國官方媒體說,“經過最近的改裝和密集的訓練演習,這艘航母將開始發揮戰鬥作用。”中國第二艘航母正在中國北部的基地進行海上試驗,預計2020年前後投入使用。

中國與西方媒體普遍援引軍事專家的話說,中國至少需要六個航空母艦戰鬥羣。而美國有11艘航母,因此美國海軍將仍長期保持其海軍力量第一的地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