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看是寒冬,遠看是熱土,聯合辦公這個TO 服務的戰場已經誕生了新“寵兒”。

在中國互聯網競爭中,同類競爭的結局逃不掉“合併”,優客工場、氪空間正在這條跑道上。

燒錢、合併、擴張是寒冬之前競爭的不二法則,逃不掉、離不開。

這是別人的節奏,夢想加不願盲從。

這樣的夢想加在4個月之內完成了兩輪融資,新一輪的1.2億美金,由締造了京東的高瓴資本和投出美團和馬蜂窩的General Atlantic美國泛大西洋投資集團領投,此前投資方愉悅資本、鷗翎投資(Ocean Link)、M31資本、險峯長青均參與跟投,在聯合辦公及辦公服務行業夢想加是獨一家拿到C輪的品牌,更是單筆金額最高的。

行業洗牌 夢想加突圍

互聯網創業,TO C的業務總是早期創業者們蜂擁的風口,而TO 服務的業務由於兼顧TO B/C的屬性發展週期相對較長,對於品牌的持續性提出了高標準和高要求。

王興的下半場理論中談到了TO B業務的發展機會,而聯合辦公的正是踩着這股春風。過去幾年,得到資本“催熟”的聯合辦公品牌不少,但在今年能拿到新融資的聯合辦公品牌寥寥無幾,而因爲經營不善、後續資金鍊斷裂宣佈破產倒閉、併購的現象反而此起彼伏——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3月到2018年6月,聯合辦公領域已經完成8次收購或合併,一度被媒體解讀爲行業進入洗牌期。客觀來看,聯合辦公行業經過經過3年的發展,目前行業已經走到了分水嶺,以夢想加爲代表的頭部玩家逐漸佔據核心市場,不斷擴大版圖。

從市場前景來看,聯合辦公潛力依然巨大,一個有着萬億級規模的市場,還有待被挖掘出來。

根據仲量聯行的報告,預計2018年,聯合辦公企業將在國內一線和二線城市分別吸納35.3萬平方米和29.2萬平方米的甲級寫字樓空間,佔當年新增面積的9.7%和8.4%。2年後,中國前20個城市的甲級寫字樓中,將有17%有聯合辦公企業入駐。

而幾乎同時起步的聯合辦公品牌,如今卻呈現出迥異的發展現狀,在黑馬哥看來,在對聯合辦公的理解上,各品牌是存在差異的,這種不同的認知,導致了發展模式的不同,也導致了發展結果的不同。

首先轉換思路,TO 服務的意識的覺醒。

在聯合辦公領域,有一種發展思路是做衆創空間,共享資源,提供包括註冊、法律、財務等一系列增值服務,甚至是充當孵化器,在“大衆創業”的大潮中,中國也成爲了全球衆創空間數量最多的國家。但是衆創空間的模式目前陷入了僵局,因爲好的項目大多一開始就拿到不錯的投資,他們需要的是高品質的辦公服務,,而一般的項目走不到最後也就不存在所謂的股權套現退出。衆創空間所提供的增值服務,則是創業企業很容易尋找到的外包服務,完全沒有必要增加衆創空間這個多餘的交易環節,“去中心化”的服務反而更能提高效率。

在這點上,夢想加從一開始就體現出他們對聯合辦公獨到的理解,他們一開始就堅持:不做衆創空間、不參與股權投資、不持有重資產,爲所有有辦公需求的企業及個人提供辦公服務解決方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與衆多聯合辦公空間的呈現同質化的問題上,夢想加專注於”智能辦公服務”,獨立打造了行業難以匹敵的競爭壁壘,即集合智能辦公、設計產品、空間運營三者的OaaS(Office as a Service,辦公即服務)體系,鑄就其獨具優勢的護城河。在今天看來,這3個“不做”和1個“專注”準確地把握了聯合辦公的本質。

正如泛大西洋資本董事總經理兼中國區負責人張弛所說的:“各種不同規模的公司都希望隨着業務的增長而擁有更具靈活性的辦公空間,並能有效地利用這些空間來滿足不斷變化的需求。”專注於通過系統打造靈活多變的辦公空間,成爲夢想加最大的優勢。

其次是對可持續發展的模式纔是好模式。

聯合辦公空間扣上“共享經濟”或者“移動互聯網”的帽子以後,很容易走上速度和規模至上,狂飆突進進行擴張的道路。但是,空間的複製容易,運營卻不易,如果沒有核心的產品優勢,快速的擴張很有可能造成後續運營的問題。

即使是國內聯合辦公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優客工場,用“買買買”的模式狂飆突進進行擴張之後,也飽受質疑。目前優客工場在全國大概管理面積爲40萬平方米,分佈在全國35個城市,但部分欠發達地區或發達城市的欠發達地段在短時間內很難達到較高入駐率,綜合看來,偏低的入駐率和過高的運營成本會對聯合辦公空間的可持續性造成影響。

而夢想加一直秉持着“盈利式擴張”的準則,保持健康發展的穩健步伐,所有空間進入成熟運營期95%以上出租率、新開空間連續創造未開業即滿租的行業奇蹟、客戶提前兩個月即預約新場地……這也是夢想加持續獲得優秀投資機構青睞的關鍵原因。

在黑馬哥看來,即使是共享的辦公空間,但是其依然沒有脫離辦公空間的本質,那麼,判斷一個辦公空間經營是否成功的標準,還是入駐率、成本控制能力和空間運營能力等指標。而共享的理念和互聯網的思維所能做的,是如何利用科技的手段最大化地提高運營的水平,進行成本控制,並幫助所服務的團隊提高工作效率。

對照這幾點:入駐率、成本控制能力和空間運營能力,不得不說,夢想加到目前爲止,在這些方面表現得可圈可點。

先來看入駐率。

夢想加目前佈局運營北京、成都、上海、杭州、西安、南京、重慶等城市核心商業區約30萬平米、近40個辦公空間。所有開業空間進入成熟運營期均達到95%以上入駐率並實現項目盈利,成爲全行業爲數不多的快速擴張同時保持健康收益的品牌。

這輪融資之後,夢想加將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成都、杭州、西安、南京、重慶等新一線城市繼續深入佈局、擴張,並將投入更大力量研發、升級智能辦公場景。

再來看空間的運營能力決定了可複製的延展性。

與諸多缺乏自主產品開發能力、一味複製空間裝修擴張規模的品牌不同,夢想加從創立之初即鎖定了“智能化辦公服務”的初衷。夢想加團隊70%以上爲智能、空間產品研發人員,其希望通過智能的共享辦公提升行業效率或提升整個經營的能力,建立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可以複製的商業模式。從目前來看,正是OaaS體系產品的支撐,讓夢想加得以實現健康的運營模式,在加快擴張的同時保證效益。

在這裏黑馬哥想特別指出的一點是,與聯合辦公剛起步時大部分企業以服務中小企業、創業企業、自由職業者爲目標所不同的是,時至今日,品牌們發現不僅僅是個人和中小企業會選擇聯合辦公場地,很多大企業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就像世邦魏理仕《2017年亞太區租戶普查報告》中所提到的,高達64%的受訪跨國企業計劃在2020年以前,引入第三方空間解決方案。他們看中的是,租賃共享辦公空間可以降低租金及裝修成本,並獲得靈活的租期和麪積。企業不必受制於固定、嚴格的租賃條款,能夠根據業務規模的擴張或縮減靈活調整空間需求。此外,開放靈活的辦公空間能更好地促進協作,構建創業創新氛圍。

這一點在夢想加發展的經驗中也得到了驗證,夢想加的客羣不僅包括快手、易到、蔚來汽車等快速發展的新興企業,還包括百度、騰訊等知名互聯網公司的分支團隊,更吸引了中糧、鉑濤、亞洲航空等傳統企業;消費積分制的辦公會員產品,則吸引了聯想、美團等需要靈活共享辦公空間的大型企業客戶。

在黑馬哥看來,夢想加最具優勢的智能化辦公體系,未來不僅僅可以繼續幫助它進行“盈利式擴張”,還可以進行模式的輸出,成爲夢想加輕資產運作並盈利的另一個推手。事實上,夢想加智能辦公產品——“智效”辦公系統目前已經獨立輸出至玖富集團、華潤集團等獨立辦公場景中,成爲辦公服務產品的延伸。

聯合創始人王曉魯也透露,隨着夢想加規模的成長、服務能力的增強,更多大型企業甚至希望邀請夢想加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總部辦公規劃、分支部門入駐共享辦公空間、商務差旅部門作爲夢想加會員參與辦公空間的流動共享。

共享經濟鼻祖羅賓·蔡斯的《共享經濟》一書指出,人人共享組織可以創造出富足。通過利用已有的資源,如有形資產、技術、網絡、設備、數據、經驗和流程等,這些組織可以以指數級成長。但是人們往往會忘記,值得共享的除了資產、數據、經驗等資源,還有頭腦,而最富足的頭腦,其實是對商業本質的遵循以及對可持續商業模式的堅持。

資本給夢想加投下的贊成票,正是爲聯合辦公服務投下的贊成票,而這一票難求的寒冬市場正需要這樣的玩家改變風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