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7日下午,北京市曲劇團在老舍故居丹柿小院舉辦北京演藝集團成立十週年活動之第六屆“夢想成真”五月演出季北京市曲劇團公衆開放日暨北京曲劇《太平年》主創、主演媒體見面會活動,宣佈2019年度大戲北京曲劇《太平年》將於5月13日至17日在北京天橋劇場連演5場,再現新中國成立前夕北京西城衚衕裏的人情冷暖,追尋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北京演藝集團總經理王珏、總經理助理董寧、藝術生產管理部相關人員,北京市曲劇團領導班子成員,《太平年》編劇王新紀、導演顧威、作曲戴頤生,其他主創人員,劇組演員、樂隊以及戲迷參與活動。

北京演藝集團成立十週年活動之第六屆“夢想成真”五月演出季

北京市曲劇團公衆開放日暨北京曲劇《太平年》主創、主演媒體見面會活動


文娛播報  慶十年“柿柿如意” 品太平夢想成真  傳承藝術

海報


2019年是北京演藝集團成立10週年,北京演藝集團是國內藝術門類最齊全、內容產品最豐富、資產量最大的演藝機構,是北京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已經發展成爲集文藝演出、電影產業、藝術培訓、體育賽事、旅遊休閒五大業務板塊爲一體的綜合性文化藝術集團,旗下共有29家企事業單位。其中包括中國雜技團、中國評劇院、中國木偶藝術劇院、北京市曲劇團、北京歌劇舞劇院、北京兒童藝術劇院、北京曲藝團、北京民族樂團、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九家院團,每家院團在相關藝術領域裏均各領風采。

文娛播報  慶十年“柿柿如意” 品太平夢想成真  傳承藝術

《太平年》編劇王新紀

文娛播報  慶十年“柿柿如意” 品太平夢想成真  傳承藝術

《太平年》導演顧威

集團旗下北京市曲劇團公衆開放日是九大院團公衆開放日的第九站。在九家院團相繼打開大門,邀請社會各界走進藝術生產的腹地,讓公衆體驗和了解院團藝術生產的臺前幕後,第十次開放日,也就是5月9日14:30,“溫故知心·鑄魂逐夢”北京演藝集團成立十週年活動啓動儀式暨第六屆“夢想成真”五月演出季開幕式,即將在國家體育館舉辦,爲集團、院團和觀衆朋友搭建一次與舞臺藝術的零距離接觸,全面展現首都藝術院團的風采與藝術創作實力,同時奏響北京演藝集團“夢想成真”五月演出季的序曲。

文娛播報  慶十年“柿柿如意” 品太平夢想成真  傳承藝術

《太平年》舞美設計岑寶山

文娛播報  慶十年“柿柿如意” 品太平夢想成真  傳承藝術

主演團隊

就讓我們步入開放日的美好氛圍之中——

從寬敞的北京燈市口西街拐進略顯狹小的豐富衚衕,沒兩步便是老舍故居了。5月的丹柿小院沐浴在暖陽之中,院中紅花綠葉生氣勃勃。老舍先生和夫人栽種的兩棵柿子樹早已發芽,春意盈盈。老北京人種樹講究春華秋實,而柿子樹寓意事事如意。斯人已逝,但小院裏處處留下了老舍生活的印記:創作、打拳、養花、養鳥、寫字……顯示了一個老北京人對生活的熱愛。

文娛播報  慶十年“柿柿如意” 品太平夢想成真  傳承藝術

《太平年》作曲戴頤生

文娛播報  慶十年“柿柿如意” 品太平夢想成真  傳承藝術

北京市曲劇團副團長崔迪

如今,人們在老舍先生用文字營造的世界中追憶這座城市曾經的模樣,也追尋未來的美好生活。先生留給我們的精神遺產不僅僅是一部部傳世之作,還有一個由他命名的劇種——北京曲劇。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北京市曲劇團正是新中國成立之後建立、發展起來的文藝院團,可謂我國文藝事業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受益者;同時今年是北京市曲劇團成立35年,在北京曲劇的舞臺上,我們看到了《駱駝祥子》《龍鬚溝》《正紅旗下》等作品,觸摸到一個鮮活靈動的老北京;近年來,北京曲劇一代又一代演員爲了劇種的傳承發展,也在舞臺上演繹着新時期的新北京故事,作爲北京演藝集團九大院團之一,北京市曲劇團的新創劇目讓人看到了新北京的新風貌,彰顯了北京演藝集團的發展實力。

文娛播報  慶十年“柿柿如意” 品太平夢想成真  傳承藝術

北京市曲劇團藝術總監盛國生

文娛播報  慶十年“柿柿如意” 品太平夢想成真  傳承藝術

北京演藝集團總經理助理董寧

5月7日下午,北京市曲劇團在老舍故居丹柿小院舉辦北京演藝集團成立十週年活動之第六屆“夢想成真”五月演出季北京市曲劇團公衆開放日暨北京曲劇《太平年》主創、主演媒體見面會活動,宣佈2019年度大戲北京曲劇《太平年》將於5月13日至17日在北京天橋劇場連演5場,再現新中國成立前夕北京西城衚衕裏的人情冷暖,追尋中國共產黨的初心。活動邀請媒體及北京曲劇的戲迷與《太平年》劇組演員親密互動,率先聆聽劇中精彩唱段,瞭解劇目創排背後的故事。

北京演藝集團總經理王珏、總經理助理董寧、藝術生產管理部相關人員,北京市曲劇團領導班子成員,《太平年》編劇王新紀、導演顧威、作曲戴頤生,其他主創人員,劇組演員、樂隊以及戲迷參與活動。

文娛播報  慶十年“柿柿如意” 品太平夢想成真  傳承藝術

豐臺五小萬柳分校學生演唱北京曲劇《正紅旗下》

王新紀曾將《茶館》《四世同堂》《開市大吉》等老舍先生的多部作品改編成北京曲劇;顧威與北京曲劇結緣20多年,《煙壺》《龍鬚溝》《茶館》《正紅旗下》《啼笑因緣》等作品均由他一手主導;戴頤生更被稱爲北京曲劇的功勳作曲家,76歲仍奮戰在創作一線。《太平年》的故事發生在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之前,北平究竟是和平解放還是會有關鍵一戰,懸而未決,槐蔭兒衚衕的老百姓也因爲局勢的不明朗,生活發生了一系列變故。一心爲民謀福祉的中國共產黨員張志民、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先進女性鄭婉貞、靠典當祖產過活的老旗人費三爺,還有靠被服廠發財的崔喜芬、在苦命中掙扎的安淑雲和安廣順姐弟……形形色色的人物在風雲變幻的北京登場,演繹着他們的歡樂、苦惱、迷茫和思索。

文娛播報  慶十年“柿柿如意” 品太平夢想成真  傳承藝術

合影

提及創排《太平年》的初衷,王新紀回憶:“寫這個戲的動議是北京市曲劇團10年前提出來的。當時要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覺得以北京曲劇曲牌‘太平年’爲題寫一齣戲,挺合題也喜興。提綱也是那時候寫出來的。如今這個題材又提上日程,就有了這個劇本。”

近年來,北京市大力扶持文藝創作,持續深化對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的研究利用,統籌推動長城文化帶、運河文化帶和西山文化帶“三個文化帶”建設,爲首都舞臺文藝創作提供了不少可供開掘的好題材。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創排《太平年》也是非常好的時機,同時這也是北京市曲劇團拓寬創作題材、鍛鍊演員隊伍的一次有益嘗試。此前爲了向廣大羣衆尤其是年輕觀衆普及推廣北京曲劇,北京市曲劇團還走進北京大學和北京部分地鐵站對《太平年》進行宣傳,以受衆喜聞樂見的形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顧威現場介紹了《太平年》的創作、排練思想,“《太平年》中的人物設置和社會環境跟北京市曲劇團此前的作品不同,這次寫的是北京西城,跟觀衆熟悉的《駱駝祥子》《龍鬚溝》裏表現的南城不一樣,老話兒說‘東富西貴’,很多當官的和文化人過去都生活在西城,人物的氣質、表現要區分開,這在鄭婉貞這個人物身上表現得比較明顯。”顧威分析道。在《太平年》的呈現上,顧威並不贊同一味討好觀衆,他更希望能夠通過這方舞臺,這短短兩個小時,講述一個新鮮的故事,讓演員和觀衆都有所收穫。“看完這個戲,觀衆的反應應該是——呦,還能這樣呢?!這就達到目的了。”

文娛播報  慶十年“柿柿如意” 品太平夢想成真  傳承藝術

藝術

排練現場,常看到戴頤生給演員說戲,語言不能及的時候,她便直接張口開唱以作示範。這次爲《太平年》作曲,她頗費了些心思。“這個劇在北京曲劇的舞臺上是種新的形式,劇中寫的是特定歷史時期北京西城的生活狀態,在文本、音樂、表演上提出了新的挑戰。”戴頤生強調,她在《太平年》的作曲中堅持兩點,一是風格上一定要體現北京曲劇的唱腔特點,韻律上追求北京韻味兒,讓觀衆一看就知道這是北京人發生在北京的事兒;其次在唱腔音樂中要準確塑造衆多人物,通過不同的唱腔體現人物性格。

瞭解了這部劇的創作初衷,大家最期待的就是能第一時間見到劇中的主要人物。幾分鐘的幕後花絮播完之後,劇組演員一一亮相。現場可以看到,從主演到羣演都是北京市曲劇團的年輕人,尤其是以郭曾蕊、李相巋、李永德、王玉、彭巖亮、胡優等爲代表的北京曲劇的新生代,他們不僅有專業的學習經歷,並且跟北京市曲劇團的老前輩進行過專門學習,各有擅長的劇目和角色。

文娛播報  慶十年“柿柿如意” 品太平夢想成真  傳承藝術

藝術

欣賞了專業演員的演唱,接下來,一羣萌娃的登場則讓現場氣氛更加活躍起來,來自北京市豐臺五小萬柳分校的19名小學生身着盛裝,勇敢地走上舞臺,與大演員攜手演唱北京曲劇《正紅旗下》片段,展示了北京曲劇進校園傳承普及傳統文化的成果。據悉,豐臺五小萬柳分校是與北京市曲劇團合作多年的北京曲劇基地校,每週北京市曲劇團都會派老師到學校講唱北京曲劇,參與到孩子們的社團活動中來,普及傳承北京地方戲文化,使孩子們從小耳濡目染,接受戲曲薰陶。

“我們的5月,我們的10年。祝北京演藝集團10週年生日快樂!”伴隨着一聲鑼響,現場所有來賓對着鏡頭伸出大拇指。不少戲迷紛紛與喜愛的演員合影,其中不少人已經準備好了全家人的演出票,期待着和老人、孩子一起穿越回1949年的北京,老人可以再聽一聽那穿街走巷餘韻悠長的老北京叫賣聲,年輕人則可以感受一下家鄉舊時的模樣,看看70年來北京發生的巨大變遷,感受國家日新月異的變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