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欧莱雅中国共同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隆重举行,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后杨琳琳入选2018年度“未来女科学家计划”。

5位“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入选者(右三为杨琳琳)

研究成果

杨琳琳主要使用计算模拟方法联合多种生物实验手段研究重要药物靶标的动态构象和激活机制,以实现基于靶标动态行为的活性小分子发现,助推创新药物研究。

(杨琳琳系列论文的首页图片)

近年来,她在《Nature》、《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Structural& Molecular Biology》和《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一系列学术研究成果,先后主持国家博士后面上基金一项、作为项目骨干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两项。

背后故事

做科研,最困难的地方是“开先河”。反复思考、尝试各种方法、浪费很多时间,几乎没有人可以告诉你该怎么做。

“但困难其实也是意义的所在。”杨琳琳认为。通宵往往不是最难的时候,反倒是项目快到尾声即将看到结果时。最难的时候恰恰最需要非常稳定和规律的作息,需要清醒的头脑去全力以赴地解决这个问题。

据杨琳琳回忆,研究生时为了做一个课题,两三公里的路,经常有一两年夜里两三点独自一人走回去,这种努力在她看来反倒是一种平静与充实。

听 T A 说

“把科研放在第一位,做好了科研,你会觉得非常踏实和放心。”杨琳琳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做好手头工作,脚踏实地地做该做的事。

杨琳琳觉得现阶段自己还年轻,有很多不足,应该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她说:“我没有丝毫想去说教与引领别人的动力。反而是我能从学生身上学到很多,看到自己的影子,他们中有的人比当年的我厉害多了。”

贾耀男是杨琳琳的学生,在研究生生涯碰到这样一位老师于他而言是一种幸运。“做事严谨,为人谦逊,对名誉不太在意。”他形容道。他曾亲眼看见老师很认真地向一个学生讨教电脑方面的知识。

做科研最可怕的是一个人,到处碰壁,没有人开路。

杨琳琳很感谢学校以及学院为她提供的资源与支持。尤其是学院领导的支撑,是她在科研这条路上强大的后援。他们从非常有经验的科学家角度为杨琳琳提供思路上的指导,遇到问题想办法协调,无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给了杨琳琳很大帮助。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奋斗是青春最亮的底色。’有目标地去努力,不断汲取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人生才能不后悔。”杨琳琳说。

“奋斗是青春最亮的底色”

在这大好的年华里

让我们向杨琳琳老师看齐

朝着目标,一往无前

在郑大这座知识殿堂里

汲取力量,茁壮成长

成为祖国的新一代栋梁

zzuweixin

编辑:帅余嫣 张琪

撰稿:马辰睿 王永祺

图片来自受访者本人

青春有你,共同奋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