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研究证实了长支架在中国人群长病变中的低血栓发生率(Figure 2)。P38注册研究证实超长支架在≥35 mm超长病变中的安全性,随访一年,研究主要终点MACE事件发生率、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和支架血栓率分别为10.3%、3.9%和1%。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是阻碍心血管介入治疗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也是目前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第十七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 2019)上,来自四川省人民医院的程标教授就支架长度和再狭窄发生率的关系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BMS vs DES

在金属裸支架(BMS)时代,支架长度每增加10 mm,再狭窄发生率增加4%(p<0.0001)。研究发现,BMS支架直径<3 mm,MACE事件发生率最高;药物洗脱支架(DES)无论直径大小,均有较好的临床表现。在DES时代,对于长支架安全性的探索从未止步。

Figure 1

不同直径的BMS vs DES支架 MACE事件发生率。

长支架的临床研究

SEEDS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研究,在全国45个中心共入选1,900例冠状动脉置入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2nd DES)的小血管、长病变及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在置入支架后的第1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时进行随访。主要的观察终点为靶血管失败(TVF),包括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及缺血驱使的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1年的临床随访结果显示支架置入后具有极低的TVF发生率(5.95%),确定及可能的血栓发生率为0.58%。该研究证实了长支架在中国人群长病变中的低血栓发生率(Figure 2)。

Figure 2

长支架在中国人群长病变的低血栓发生率。

P38注册研究证实超长支架在≥35 mm超长病变中的安全性,随访一年,研究主要终点MACE事件发生率、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和支架血栓率分别为10.3%、3.9%和1%。LONG PRIME是一项多中心的注册研究,随访一年和两年后,研究主要终点MACE事件发生率、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和支架血栓率分别为2.1%和5.4%,0.7%和2%,0.7%和1.5%。该注册研究证实了超长支架在超长病变(≥35 mm)中长期的安全性。

选择长支架的原因

(1)减少支架重叠,降低边支闭塞的风险;(2)降低由于多个支架重叠或病变不完全覆盖导致的地理丢失,而地理丢失是长病变患者中发生再狭窄和心肌梗死的重要预测因子;(3)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患者和术者的射线曝光时间以及手术费用。

总 结

现有循证依据证实,安全有效的DES不会因为支架长度而增高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尽量选择精准径向支撑力的支架,考虑两根以上支架重叠的可能性。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使用腔内影像学(OCT或IVUS)在支架植入前后进行指导和评估,以提高临床预后。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