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觀念的人,都有這樣的說法,就是如果小孩子的性格在三週歲時是什麼樣子的,那麼在很大的概率上以後估計也就是這樣的性格了,我們姑且不說這種看法的真實性,單從孩子小時候的習慣來說,三週歲的時候真的是一個關鍵期,這時候的孩子大部分都要面臨上幼兒園,第一次離開父母去到集體中,如果有一些不好的習慣,在家中有家長的關愛,可是老師要面對的是很多的小朋友,難免會有些顧不到,如果這些習慣沒有及時的被更正,到最後反而會由於這些不友好的習慣而初虧!

首先就是唯我獨尊的習慣,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一個寶寶,當然有的也有二胎,相對於上世紀的家庭孩子算是比較少的,再加上如今的社會條件要優越很多,父母和祖輩對於孩子的習慣也更寬容,覺得自己是從苦日子多來的,更想將更好的給予自己的孩子,只是有時候分寸拿捏的不好,反而是害了自己的孩子呢,這些做法直接就導致孩子覺得無論遇到哪些事情,都應該讓着我,遇到什麼事情也要給自己讓路,一旦遇到一些挫折,身心就會受到打擊,長此以往,一旦計入到集體的生活,所處的壞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時候一旦和小朋友有一些小的矛盾,不會處理這些關係又覺得很委屈,脾氣也會越來越不好!

其次是沒大沒小,細心的哦鞥有可能發現,在自己小的時候,是非常講究長幼的,在飯桌上如果老人沒有開始喫飯,小輩都是不敢動碗筷的,只是隨着經濟的發展也沒有很大的規矩了,只是我們的環境還是在意孝道的,不過也有這樣的現象產生就是孩子對待長輩沒大沒小,孩子小的時候不知道什麼是對錯,如果在第一次做了什麼不對的時候,老人覺得孩子還小,也不懂事,心疼孩子也就不計較了,等發現的時候孩子已經習慣了,對老人沒有足夠的尊重,等年長之後再來管教孩子就已經晚了,不如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告訴他這是不對的,尤其是在三週歲之前管理好。

最後小編覺得雖然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唯一,但是一些基本的習慣和性格,還是需要家長幫助孩子一起成長,在三歲之前就將孩子一些不好的習慣糾正,如果三歲之後還是有一些不好的習慣,家長也不是很重視的話,後果也是很不好的,等到孩子青春期的時候,等你意識到這些習慣可能對孩子有一些危害,再想平靜的和他溝通就有點晚了,如果當人不管的話,危害也只會越來的越嚴重了,與其在之後的生活中面對更多的問題,不如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積極的培養他的好的行爲,將一些錯誤的做法及時管理,幫助寶寶一起成長,對於孩子的性格習慣培養,您有哪些好的習慣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