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語出驚人,他表示,未來三十年是最佳的超車時代,也是重新定義的變革時代,如果對孩子的教育還停留在記、背、算上面,他們總有一天會被淘汰,找不到工作。

馬雲說,三十年後的年輕人會找不到工作!說得有道理,值得看

最近,馬雲又在演講中口出“狂”言,他表示:

未來三十年是最佳的超車時代是重新定義的變革時代。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東西。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嘗試琴棋書畫。

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

馬雲說“機器會替代過去很多的技術和科技”、“過去一兩百年是知識的時代,是科技的時代,未來是智慧的時代,是體驗的時代。”

有人覺得自己能“倖免於難”,畢竟馬雲的無人超市只會讓超市員工失業;京東和順豐的無人機快遞,會讓快遞員失業;共享單車會讓自行車商家倒閉。而自己不屬於裏面任何一類,繼續高枕無憂好了。

不要高興得太早,別以爲“高大上”的職業就不會失業了。

當初柯傑0比3被AlphaGo完敗後,有人說,AlphaGo要攻陷金融圈。

這不是危言聳聽,即使現在技術還不成熟,金融圈已經有很多人失業了

(我們能看到的是精簡了很多櫃檯,沒看到的是後臺很多人員也精簡了,到於爲什麼精簡,可以看一看因爲銀行採用了這家公司的技術)

2000年,高盛在紐約總部的美國現金股票交易櫃檯僱傭了600名交易員。

而今天,只剩下2個。

高盛是什麼?它是新世紀以來穩坐的華爾街投行老大的地位,想進去工作,名校碩士學位是保底。

而如今,人人羨豔的“金飯碗”也不保了。

具備機器學習能力的複雜交易算法,輕鬆取代了那些市場定價依賴性較高的精英交易員。

不只是高盛在裁員,瑞銀也一樣

再來說說我們中國的銀行員工。

畢馬威會計事務所在日前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到2030年銀行及其服務可能“消失”,類似於Siri的人工助手將接管客戶的生活與金融服務。

別說轉賬匯款、理財業務了,即使是辦銀行卡,在大堂的自動辦卡機上幾分鐘就能搞定了,完全不需要銀行櫃員出面。

所以,現在銀行裁員那麼嚴重,可替代率太高了!

2016年,四大行員工數量共減少了17824人!

銀行的網點已經不再需要這麼多員工了,現在網銀這麼發達,客戶不再使用那麼多現金進行交易。

有人猜測,17年可能更嚴重……

所以,不要不服馬雲說的。

用他的話來講,現在只會讓小孩子記、背、算,而不去體驗,不去了解琴棋書畫,未來很容易被機器打敗,說不定會找不到工作。

李開復曾說過:未來十年翻譯、簡單的新聞報道、保安、銷售、客服等領域的人,將約有90%的工作會被人工智能全部或部分取代。

那麼哪種職業不會失業?{!-- PGC_COLUMN --}

細細品品馬雲說的,現在的社會要去感受,要去體驗。

個性化的東西,是不容易被替代的:比如造型師、設計師。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機器是沒有“感受”這種東西的,只有人才能創造“個性”。

藝術創造類的:音樂、電影、表演、美術、寫作等。只有人能感受的東西,同樣只有人能創造。

與人鬥其樂無窮的職業:公關、商務等等。試問找一個機器人去進行商務談判,它行嗎?

無論是個性化、藝術性還是人際方面的,都需要有感受和體驗纔行。用馬雲的話作爲本篇結尾:

知識是可以學來的,智慧是一種體驗。人類和人類的競爭是智慧的競爭、體驗的競爭。

馬雲給年輕人的建議

一開始我讀師範要當高中老師,很不喜歡。我畢業之後,我那個時候要出門,校長在門口叫住我,他當時已經給我分配了一個學校。他說你在那裏工作6年,別走。我說好吧。我後來遵守了約定,在大學裏工作了6年,心靜下來和學生交流,領悟到了當老師的價值。當時也有很多機會,但是我遵守了約定。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不是說要去名企,而是要找到一個好老闆能教會你如何正確的做事情,並給自己一個承諾,至少潛下來3年,而不是淺嘗輒止,因爲我看過很多換來換去失敗的案例。年輕的時候想法很多,但不知道怎麼做。30歲的時候可以試試自己做,40歲的時候專注自己擅長的,50歲的時候幫助年輕人,60歲就可以享受家庭了。

本專欄適合人羣

本專欄適合,所有上班族看。35或40歲失業找不到工作,這個問題,不管現在要不要面對,她極有可能出現,不如及早知道如何去解決,早做準備和打算。如果已到40歲,那就真心要來考慮解決這個問題了。

能幫你們解決什麼?

1、節約你尋找答案的時間

2、提供35歲前做哪一些準備?

3、大齡失業後怎麼去應對和解決?

4、持續跟大家交流及聽取大家建議的機會

請立即購買本專欄查看,歡迎大家留言交流,分享更多解決方案。

相關文章